- 相關推薦
2017年學習孝道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
導語:孝,不是寫在紙上的字,不是口中空談的話,而是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發自內心的感恩和回報。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2017年學習孝道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參考!
2017年學習孝道心得體會一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孩子。
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病重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期冀的希望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
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
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
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布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2017年學習孝道心得體會二
孟子曰:“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俗言:“說話聽聲,鑼鼓聽音。”此段所述如非言者針對已明道復性之賢者、菩薩,或茶余閑談之隨意調侃,其旨則在倡釋詆儒。若以此言示下賢者菩薩,我等凡夫可暫且不論,因為我們亟待修成的是君子、羅漢,依在下愚見,此亦是我等鈍根凡夫不可跨越的修持階段。又若此言為閑談調侃,我等亦可同當事人即可,一笑了之。除卻上述二意,此段話語極易引致我們對佛聖、天人之理的誤解,混淆是非對錯,墮入錯落頑空。特此將自己之淺顯拙見與同修分享如下四個觀點。
觀點一:是人為何反人道? “提婆達多的行為,在人道看,害佛害僧,罪大惡極,永不可恕。在佛道看,提婆達多歸根結底是助釋迦牟尼成佛、度化眾生,功莫大焉!”何出此言?人佛皆是人,佛道與人道別途嗎?非也?成佛必先成人,就如同小孩與大人,不能因為年齡小、見識少就說小孩不是人吧。所以人道即是佛道,只是修持的程度不同而已。
另外,中國的人道與原文觀點可能有所不同,中國的人道是道德與能力的統一,不是把道德教給宗教,個人只講能力。如非要劃分出佛道與人道,那在下只得認為我等皆在人道,只善接受佛陀教化眾生才的方便說法,所以人之言行我們只要在“人道看”。人道怎么看?從心意上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從言行上看:利人利己,合情合理。從目的上看:走出嫉妒怨恨,放下名聞利養。至于原文所提佛道的立場,因愚下暫未成佛,不敢妄加揣摩。
觀點二:成佛怎可無孝道?孝道,簡而言之就是“順序延伸,對等相愛”,不是單一的孝養自家父母。行孝,是老天讓我們明白,人不同于其他物種,是相互依賴而生存的,就像構成“人”字的兩畫,互相依靠、支撐著。
如果否定了孝,就等于否定了愛。如果否定了愛,慈悲從何談起?有云:“地藏原型合孝道 舍身度人方成佛。”不孝成佛者或許有,只是鄙人孤陋未聞。
釋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儒講“窮理盡性,盡性立命。”心何處明?理何處窮?人道中。心何以明?理何以窮?孝道中。南老言:“對生身父母、長輩沒有盡孝,人道未盡而能成佛者,絕無此理。” “夫孝,徳之本也。”無本則無末,無孝則無德,無德連人都成不了,怎么可能成佛?
觀點三:人道怎能悖天道?人道與天道就如同浪花與大海,人道是天道的表現方式,人身是佛道的承載,沒有人道,天道則無處展現。天道平衡著人道,離開天道談人道是極端之道,離開人道談天道是虛空之道,所以我們談人道就是談天道。劉子曰:“民得天地之中以生。”人道與天道本為一體,既是一體,何以得出“人道講的道理,在天道看,其中有許多是不對的”結論?就好比用刀砍人,何來手對心錯?能有觸犯了法律卻合乎道德的事嗎?能有所作所為不違背天理良心,卻觸犯法律的事嗎?當然其中真假、曲端、偏正之理須當明辨。
觀點四:多元價值豈可背離普世價值?如果說提婆達多助釋迦摩尼成佛,那也是他們之間的因緣劫。雖說他們給我們呈現了最真實的表演,但不能以此遮掩或否定普世價值的存在。所謂普世就是超越團體、國家、民族,共同認可的價值,這個價值就是“愛”。若提婆達多因愛與佛陀合演“苦肉計”,人道佛道皆敬仰,又何言“人道看,罪大惡極,永不可恕”?
再提追念父母。父母養育我們至少10年,這10年我們要明白人是相互依賴、相互依靠的,縱然身體不能在一起,心也要在一起。所以追念父母是人性的基礎,其意義是告誡我們敬老與不忘本,培養我們的愛敬之心。沒有了人性的基礎,連人都做不了,何以成佛?當然原文提到的“時時追念”是什么頻次、周期與規模,若是啥都不干天天追念,不僅是成佛的大忌,也是成人的大忌。若只是年關于祀日的祭拜,我想佛家的頻次、周期與規模絕不會遜于儒家。
再談害佛害僧。若釋迦牟尼成佛與提婆達多害佛害僧有關,且因此助佛“度化眾生”“功莫大焉”,此等先砍腿再裝假肢之功實難茍同。鄙人始終認為無論成人,還是成佛靠的都是“自利利他,悲智雙運”,根據眾生不同的福報根性給予相應合度的教化。而非先害后度,也非有害、有度之分工合作。正如凈空法師所言:“五戒十善是佛法修學的`根本法,離開五戒十善就是行邪道。”所以在現世的我們,不要糾結與前世的因,也不要執著于未來的果,我們只需以我們難得的今世今生,用我們的本心真愛將過去生中的結怨全部了結擺平。
結論反思
此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告誡我們在這個時代,急需建立可以被世界認同的中華文化,而不僅僅只是令人欣賞、羨慕的現代文明,從而使教條化看中國文化現象得以緩解和改變。
我們現世中的中國人,需要的是與我們現狀相對應的平凡與普通的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不走極端的“中”與不唱高調的“庸”。在恩愛中輪回之眾生需要的是與之相應的“方便說法”,只有這樣的“方便說法”才能避免我等俗眾凡夫因不明理而再次破戒輪回。
我們作為有五千年文明傳承的炎黃子孫,不要懷疑本不該懷疑的東西,不要脫離人性的基礎去談虛無的高尚,不要拋開倫常去修禪天的功法,不要因不同的多變現象、方式否定共同的恒定規律。
寬恕別人是我們自性仁德的自然流露,他們的存在時常提醒我們佛心不要退轉。但不要因為會得到寬恕而去加害任何人,不要因為能在地獄中悔過也可得到了佛祖的授記,就在世間任意妄為。當然地獄也不是不能去,但最好是以佛的身份。
我們不要用我山之石砸別人,也不要被他山之石砸到。無論任何教、任何法,脫離了人道都是無意義、不持久的。我們需要真實而自由的活著,同時尊重他人的獨立人格與自由意志,不要以一種文化嘲笑另一種文化,要在大家認同的范圍內進行平等有益的交流。
以上凡夫拙見,不妥之處,敬請同修指正。
2017年學習孝道心得體會三
游學已接近尾聲,回想起報名參加時的激動,和報名以后直到只身前往西安和大家相聚,這其間大大小小發生的事情,只能感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剛剛好!
剛看到游學的消息,便被新春祭祖這幾個字吸引,算起來,按照秦老師的教導供奉祖先排位,并且一年五次的祭拜祖先已經快一年了。一年前發愿供奉祖先排位便把秦老師的祭祖文章學習了一遍。家里只有一個佛堂,在臥室的小陽臺,沒有其它的地方可以供奉排位,佛堂的左側有一小塊空位,很莫名其妙的凸出一塊空位,這么多年就一直空著。按照秦老師的方法定位,在佛堂供奉位置,不大不小,一塊牌位,一鼎香爐,剛剛好。太讓人驚嘆了,原來一切都已經為了準備好,就等我去老實落實。一塊空置了多年的位置被安置了祖先排位而我道德倫常上的守置也將開始用孝道去填補。
游學前一個月和父母親鬧了不愉快,開始晚上失眠難安。晚上十二點多,打開手機刷微信,還好更新了秦老師的新課程。關于孝道,句句都觸動我的心,那天晚上,眼淚打濕了枕頭,我哭的不能自已,把客廳父母的照片拿到房間,跪下磕頭,大哭一場,也是那一堂課讓我堅定了跟隨秦老師學習的念頭。“親憎我,孝方賢”。秦老師對父母的賢孝讓我慚愧汗顏。對父母一直以來的怨恨,陰霾被秦老師德光照耀消失殆盡,想起父母從小到大對我的關愛和付出,以及自己長久以來對父母的態度,語氣,心念,我真是枉為人子,枉為人!
祭祖前兩天分別前往黃帝陵和炎帝陵進行祭拜儀式。沿山路一路前往,蒼松翠柏林立,黃鐘大呂,莊嚴肅穆,列隊整齊,心懷敬畏和感恩。當秦老師開始念誦祭詞,淚水便不能自控的涌上來,哭的身體都發抖。在那種強大的,莊嚴的磁場攝受下,我感到了做為一個炎黃子孫的榮耀和責任,中華文化的復興,堅守和傳承,我們責無旁貸,一種神圣的使命感尤然而生。我的人生在那一刻被點亮了,愿這光明永存。我發愿,愿我改過新生,斷除惡 習惡 念,涵養道德護法弘法,愿我子孫世代都修持正法,護持正法,弘揚正法。做為自己一定要先正本清源,修正自身,才能為國家,民族,世界,孕育優秀子孫后代,愿華夏文明光大環宇,生生不息。
祭祖為了與先祖連根,感念祖先厚德。而父母也是我們這一生的根,回想起自己這三十年的人生體會最多的便是苦,那種心靈中無處宣泄和安放的苦,而在父親和祖悲的人生中,我同樣感受到了那樣的苦。秦老師說:“真正的孝順,就是讓父母的缺點,不要在自己的身上出現”。我堅定的告訴自己,我一定不會再走父悲的老路,也一定不會將這種苦轉移到下一代人身上,從我這里開始將徹底的斷除和消失,一切都會走向光明,走向安樂。
第四天,老師帶領大家前往樓觀石,老子講經處參觀。明媚柔和的陽光,大家帶著同樣燦爛的笑容,爬山行進。將一切壓力,陰質都拋掉。道觀在半山上,靜謐清幽,因我們的到來而生氣勃勃起來。終南山的花有的已經開了,滿樹的'花骨朵和道觀的仿古閣樓建筑相得益彰。為寶地增色不少。想起那句詩來,“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等眾學長也是一樣,同樣的一個人,排陰長陽后便成就了一個全新的生命累家!我們大家在義工學長的帶領下,恭誦了部分道德經。讀到一處我豁然開朗。“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切古圣今賢都深諸此道 ,能像秦老師,不為名利,不為自己,走到哪里都受愛戴囑目,就是這樣無私的心胸。人要自信,趕不上圣人也要緊追幾步,我先從常為他人首想開始,老實落實。
小時候看到過法門寺的紀錄片,今天終于來到了并見到了自己曾好奇,神秘的地宮。一矚盛世的瑰麗和繁華,遺跡。佛法的興盛衰敗,朝代的更替,歲月輪轉,讓人感慨。而今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盛世,我們對那些遠久以來護持佛法的統治者,僧俗護法無比崇敬和感恩。我們也定當護持弘揚正法,永續法種,愿國家繁榮昌盛,佛法再次大興于世!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整個游學過程中,跟隨隊伍行進中,我在各位學長身上學到了很多,他們有的謙恭,有的孝順,有的熱情陽光,有的明朗豁達,有的尊師重道,有太多可貴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義工學長們的付出和奉獻讓我們非常感恩和感動。他們燦爛陽光和笑容,熱情周到的服務大家。他們年輕活力陽光積極的形象影響著整個團隊。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于此,這是何等的因緣,惟有感恩,珍惜,包容,理解,永遠會記得這一次意義非凡的行程。
在佛堂法師說入得寶山,不能空手而歸。是的,我要帶走太多東西,笑容,感恩,充滿陽光回去。將光明傳播更多人。自始至終我始終感慨,我們的文化和文明,定要在我們這一代傳下去,并發揚光大,這是我們的使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只期待回去以后好好落實,孝親尊師,老實聽話落實,我真心的知道學習不是喊口號,不能發空愿,而是真正去做。
2017年學習孝道心得體會四
我是憩園偉才幼兒園托班教師孫麗敏,9月14日我有幸聽到了馬老師對傳統文化--孝道的講述,“孝”這個字我們不陌生,但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夠理解這個字的含義呢?把“孝”這個字分開,就是上邊一個‘老’下邊一個‘子’。有老有子才能組成一個孝字,為什么老在上子在下呢,這就告訴了我們要孝敬老人、孝敬父母。
回想起我們剛剛出生時,父母臉上的表情和他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那就能知道我們每一個孩子剛出生時父母的心情,孩子對于父母來說是一顆很明亮的掌上明珠,看著虐待兒童的.視頻和圖片,讓我的心里很不舒服,更何況是他們的父母又是一個怎么樣的心情呢!看了一段老父親與自己兒女見面的片段,每一位孩子都是工作忙,沒有時間等老人想讓他們在周末回家看看的話語給推掉了,看著老人孤獨的淚水是那樣的寂寞,雖然我不能每周都能回家陪伴他們,我會定時間的給他們打電話,告訴他們我在這里都很好,不用擔心我,每一次休完假要走的時候,看著父母遠送的目光,好后悔沒有好好的陪伴他們。
現在有不少兒女都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以為只要給父母足夠的錢財就是盡孝,其實這離孝還差得很遠,父母他們想要的不是物質而是我們能夠常回家看看,通過對《弟子規》中<入則孝>這一篇的學習,教我懂得了如何盡孝,怎樣才能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要一直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后要盡心盡力的孝敬父母,讓他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夠開心、幸福。百善孝為先,我們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下去。
【學習孝道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孝道的心得體會02-06
傳承孝道學習感恩心得體會范文12-10
孝道心得體會12-19
孝道與感恩的心得體會12-02
孝道心得體會02-12
孝道心得體會09-18
關于孝道的心得體會12-24
關于孝道的心得體會11-12
孝道與感恩心得體會09-23
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