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龍應臺的語錄大合集95句
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費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龍應臺的語錄95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君主專制的時代,一個人可以決定歷史。那個人也許是英雄,也許是暴君。
2、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么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
3、而我,突然覺得人性是極容易判斷的: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都是壞人。
4、這些傳教士早在義和團的騷動中預見自己的死亡,但是他們的信仰給予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力量。然后他們原本崇高的精神力量,在時代的大景中看來,卻顯得荒謬。傳教士在追求個人信仰的實現時,一點兒也不知道自己其實同時是帝國侵略主義的一只爪牙。無私的、奉獻的、崇高的個人,在歷史的大漩渦里,卻變成一個欺凌的、不公不義的集體。
5、但我們不是。我們不會跟好朋友一樣殷勤探問,不會跟情人一樣常相廝磨,不會跟夫妻一樣同船共渡。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我們聚首,通常不是為了彼此,而是為了母親。聚首時即使是促膝而坐,也不必會談心。即使談心,也不必會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擇,只有自己承受,我們這個年齡,已經了然在心。我們問:母親也走了以后,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的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6、這個世界再怎么現實再怎么野蠻,最終贏得國際尊敬的,不是市場或武力,而仍是一個國家文明和道德的力量。
7、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
8、但是,我已經認識到,誰說交談是唯一的相處方式呢?
9、對歷史的尊重,對異質文化的包容,是文化很重要的條件。
10、國家是會說謊的;掌權者是會腐敗的;反對者是會墮落的;政治權力不是唯一的壓迫來源,資本也可能一樣的壓迫。而正因為權力的侵蝕無所不在,所以個人的權利,比如言論的自由,是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寸土必爭、絕不退讓的……
11、五萬人涌進了臺中的露天劇場;有風,天上的云在游走,使得月光忽隱忽現,你注意到,當晚的月亮,不特別明亮,不特別油黃,也不特別圓滿,像一個用手掰開的大半邊葡萄柚,隨意被擱在一張桌子上,仿佛尋常家用品的一部分。一走進劇場,卻突然撲面而來密密麻麻一片人海,令人屏息震撼:五萬人同時坐下,即使無聲也是一個隆重的宣示。
12、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卻可以更寒冷。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13、那個嬌稚的女兒,此刻望著鏡里三十六歲的自己,覺得宇宙的秩序正踩著鋼鐵的步伐節節逼進,從開幕逼向落幕,節奏嚴明緊湊,誰也慢不下來。
14、這世上,沒有真實世界這回事,只有謊言,迫使你設法穿越。
15、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并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說,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親愛的安德烈》
16、所謂家嘛,就是一個能讓你懶惰、暈眩、瘋狂放松的地方。——安德烈
17、她看看前方,一縱列座位伸向模糊的遠處;她轉過身來看往后方,列車的門緊緊關著,看不見門后頭的深淺。她看向車廂兩側窗外,布簾都已拉上,只有動蕩不安的光,忽明忽滅、時強時弱,隨著火車奔馳的速度像閃電一樣打擊進來。她緊緊抓著椅背,維持身體的平衡,然后,她開始往前走。我緊跟著亦步亦趨,一只手搭著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卻見她用力地撥開我的手,轉身說,"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滿了淚光,聲音凄惻。
18、這世間的風景于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嘗在我"心外"?相機,原來不那么重要,它不過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機放進走路的背包里,隨時取出,作"看此花時"的心筆記。
19、歷史,不分中外,都是政權的工具。
20、這是一個陽光溫煦。微風徐徐的下午。我看見他們雙鬢多了些白發,他們想必也將我的日漸憔悴看在眼里。我在心里心疼他們眼神里不經意流露的風霜,他們想必也在感嘆我的奔波忙碌。
21、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22、好像有一個黑色的玻璃罩,牢牢地罩著政府,外面的人民踮起腳尖拼命想看見里面,焦急而不安;里面的官員就是不出來,安穩。傲慢。篤定。于是我發現,自由與民主,差別就在這里:沒有民主的自由,或許美好,但是政府賜予的,他可以給你,也可以不給你。
23、我恐懼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賞月,能飲酒,能作文,能會友,能思想。每一樣都是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瞬間失去的。
24、今天晚上站在這里說話,深怕帶來什么后果,但我有夢,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講我們想說的話,我們的下一代有免于恐懼的自由!
25、我愿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系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里,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歲的手指。
26、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沙漠?
27、安德烈,我們自己心里的痛苦不會因為這個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變得微不足道;它對別人也許微不足道,對我們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的,真實的,很重大,很痛。 你應該跟這個你喜歡的女孩子坦白或者遮掩自己的感情?我大概不必告訴你,想必你亦不期待我告訴你。我愿意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報告",那就是,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28、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龍應臺 《目送》
29、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龍應臺 《目送》
30、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個階段,早就過去了。父母親,對于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家時碰破了一個墻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沒有聲音的老屋,發現它……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31、曾經相信過歷史,后來知道,原來歷史的一半是編造。前朝史永遠是后朝人在寫,后朝人永遠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來否定他,但是負負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積漸進的扭曲變形移位,說"不容青史盡成灰",表達的正是,不錯,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為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勝利的。 ——龍應臺 《相信與不相信》
32、教育者所不自覺的矛盾是:他們在"智"育上希望學生像野兔一樣往前沖刺(當然也有為人師者希望學生在智育上也如烏龜);在所謂"德"育上,卻拼命把學生往后拉扯,用框框套住,以求控制。這兩者其實不能并存。有高壓式的"德"育,就不可能有自由開放的"智"育,換句話說,我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養規矩順從聽話的"乖"學生,就不要夢想教出什么智慧如天馬行空的優秀人才。"庸材"的"德"育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育。 ——龍應臺 《野火集》
33、曾經不信"性格決定命運",現在信了。曾經不信"色即是空",現在信了。曾經不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在有點信了。曾經不信無法實證的事情,現在也還沒準備信,但有些無法實證的感覺,我明白了,如李叔同圓寂前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信與不信間,彷佛還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龍應臺
34、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么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么收拾? ——龍應臺 《目送》
35、文化,根本沒有"固有"這回事。它絕不是一副死的掛在墻上已完成的畫——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抹。文化是一條活生生的、浩浩蕩蕩的大江大河,里頭主流、支流、逆流、漩渦,甚至于決堤的暴漲,彼此不斷的激蕩沖撞,不斷形成新的河道景觀。文化一"固有",就死了 ——龍應臺《百年思索》
36、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 就有幾流的社會 幾流的環境 沉默不是美德 是恥辱 ——龍應臺《野火集》
37、現在這個男人當然完全地屬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過去卻屬于我,做母親的我。 ——龍應臺 《孩子你慢慢來》
38、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費的,可如果拉長來看,卻是在抑郁中逐漸成熟,在浪費中逐漸累積能量。因為,經驗過壓迫的人更認識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難得。你沒發現,經過納粹歷史的德國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點嗎?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39、家,一不小心就變成一個沒有溫暖、只有壓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凄慘,但家卻可以更寒冷。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的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開始終身流浪。
40、黑沉沉的海上,滿綴著燈火的船緩緩行駛,燈火的倒影隨著水光蕩漾。十五歲的少年正在長高,臉龐的棱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問你世界從哪里開始。
41、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42、你知道嗎?象棋里頭我覺得最"奧秘"的游戲規則,就是"卒"。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現,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親愛的安德烈》
43、如果你年輕卻不激進,那么你就是個沒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卻不保守,你就是個沒腦的人。——《親愛的安德烈》
44、大樹有大樹的長法;小草有小草的長法;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獨的。——《親愛的安德烈》
45、曾經相信過海枯石爛作為永恒不滅的表征,后來知道,原來海其實很容易枯,石,原來很容易爛。雨水,很可能不再來,滄海,不會再成桑田。原來,自己腳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毀滅。海枯石爛的永恒,原來不存在。
46、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時候,杜甫不是還記錄時間嗎?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記錄時間嗎?倫勃朗一年一年畫自畫像,從年少輕狂畫到滿目蒼涼—他不是在記錄時間嗎?
47、華安坐在錄音機前,正在專心致志地把錄音磁帶從匣中抽拉出來,已經拉出來的磁帶亂糟糟纏成一團。若冰看著媽媽去搶救那些錄音帶,坐立不安地說:"他不會靜靜地坐下來看書嗎?"媽媽拿了支鉛筆插進錄音帶,邊卷邊說:"若冰,你看過小猴子靜靜地坐著看說嗎?"
48、我愿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系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里,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49、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難,難極了,但是如果你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們心中永遠的位置,或許,它就會容易一點點。
50、這家書店只賣兩種書:社會主義思想和女性主義。我的手指在尋找答案,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它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
51、"你在想什么,媽媽?"釣魚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親。母親嘆了口氣,說:"媽媽不快樂!"伸手去攬那小小的身體。小伙伴卻站直了身子,摸摸媽媽的臉頰,正經地說:"媽媽不要不快樂。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母親像觸了電似地抬起頭來,不可置信地問:"你說什么?你說什么?""安安很快樂呀。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
52、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各人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越走越壓抑。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孤獨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越走越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
53、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里,誰,教過我們怎么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它不在我們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教科書或課程里,它更不在我們的大眾傳播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如何去追求卓越,從砍櫻桃的華盛頓、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到平地起樓的比爾·蓋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譬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洗雪恥辱,譬如哪個戰敗的國王看見蜘蛛如何結網,不屈不撓。
54、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惡事,沒有必要讓兩歲就開始直到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
55、文字之所以有力量將不同世界的人牽引在一起,是因為不管他們經過了什么看見了什么,在心的最深處,他們有一樣的害怕與追求、相似的幻滅與夢想,午夜低回時有一樣的嘆息。我們畢竟在同一條歷史的長廊里,或前或后;鮮花釋出清香,像絲帶繚繞。
56、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彼此屠殺,衣索匹亞的老弱婦孺在一個接一個地餓死,紐約華爾街的證券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57、任何一個國家的建立,都需要一個"假想敵"來激起自己內部的凝聚力。對歐盟而言,挾其經濟軍事優勢而四出"侵略"張牙舞爪而又絕對"沒有文化"的美國正是一個理想的"暴秦",可以促進歐盟各國的團結。
58、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59、春節的爆竹在冷過頭的冬天有一下沒一下的,涼涼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60、而我,突然覺得人性是極容易判斷的: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都是壞人。——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61、不要忘記這些過去的記憶,因為這些記憶,會跟著我們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過,它們不再像我們兒時那么的明顯。——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62、你一震,醒來的時候,仍舊閉著眼,感覺光刺激著眼瞼,但是神智恍惚著,想不起自己是在哪里?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城市,自己是在生命的哪一段二十歲?四十歲?做什么工作,跟什么人在一起?開始隱約覺得,右邊,不遠的地方,應該有一條河,是,在一個有河的城里。你慢慢微調自己的知覺,可是,自己住過不止一個有河的城市河,從哪里來?
63、現在這個男人當然完全地屬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過去卻屬于我,做母親的我。 ——龍應臺
64、我的人生里沒有那么多時間與精力去揣測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該做的事太多了。——《野火集》
65、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后,像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酸而甜美的回憶。——《目送》
66、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長。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前后雖隔數里,聲氣婉轉相通,我們是用一條路上的同代人。——《目送》
67、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后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龍應臺語錄
68、"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后的轉身離開。"——龍應臺語錄
69、如果你年輕卻不激進,那么你就是個沒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卻不保守,你就是個沒腦的人。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70、我坐在風暴中心,四周卻一片寂靜,這是寂寞的感覺,像沙塵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細微地滲透地包圍過來。出處:目送
71、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72、至于人們的"期待",那是一種你自己必須學會去"抵御"的東西,因為那個東西是最容易把你綁死的圈套。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73、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出處:目送
74、仁民愛物是一種道德理想,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努力以赴,可是,你不能因為一個人做不到仁民愛物的標準而判他十年徒刑;仁民愛物是一個道德的上限,必須當他碰到下限——譬如殺人——的時候,你才能懲罰他。誤上了賊船的人,我們希望他有所覺醒,在"工作與良知"之間毅然有所抉擇,跳海也在所不惜,但這又是一個道德的期許,不是判罪的標準。把上限的道德期許拿來作為判罪懲處的下限標準,豈不失之太苛乎?人,沒有那么干凈吧?出處:人在歐洲
75、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 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76、才子當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出處:目送
77、人瘦并不可恥,可恥的是把自己的臉打腫了來冒充胖子。出處:野火集
78、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后,像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酸而甜美的回憶。出處:目送
79、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后的轉身離開。出處:目送
80、現在絆倒了,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81、我愿意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報告",那就是,人生像條大河,可能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并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說,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 ——《親愛的安德烈》
82、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屬,這人可能是你的市長或國家領導。你必須每一次都做出決定:是與他決裂、抗爭,還是妥協、接受。抗爭,值不值得?妥協,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現實之間,很艱難地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 ——《親愛的安德烈》
83、你看電視里老是在討論或總結逝去的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好像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已經發生過了,所有的"偉大"都被"做過"了。看那些節目,你難免覺得,這個社會不知為什么對過去充滿懷念,對現在又充滿幻滅,往未來看去似乎又無法找到什么新鮮的想象我們的時代仿佛是個沒有標記的時代,連叛逆的題目都找不到。因此我們退到小小的自我。 ——《親愛的安德烈》
84、我其實也誠實地在問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覺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所謂的 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實上,這種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多我臺北、香港的朋友,他們的兒子女兒都在哈佛、劍橋讀書,頂尖的優秀,我的兒子還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為人生志向。以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邏輯來說,他已經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陽臺夜話,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緒,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里找到意義。
85、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 尋找有時、放手有時,保持有時、舍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穆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難的是,你如何辨識尋找和放手的時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目送》
86、父母的遠離,兄弟姐妹一生的共老相依,孩子們長大后的獨立,我們不想面對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就那樣真實地擺放在你面前,任你不想接受或不忍承受,最后,你都要學會平靜地對待,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
87、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88、一個政府發言人的責任,在對準了輿論界,將早已作好決定的政府立場轉達給民眾。而作成決定的政府是否在撒謊、欺騙,不是發言人的責任。甚至于即使他分明知道由自己嘴里講出來的話是謊言,有悖他自己的良知判斷,也不會有人指責發言人為欺騙者。他只是執行任務罷了。應該負責的,是那個存心欺騙的政府;或者說,是那個無法防御欺騙的、不完美的政府制度。
89、他的坐著,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
90、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91、在一個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較簡單。孩子的母親有最大的權利,任何人都得尊重"生母"的權利。我的婆婆很清楚地認知:寶寶首先是我的兒子,其次才是她的孫子。對孩子的教養,她可以從旁幫忙,或是提供過來人的經驗,甚至于表示不同的意見,但她最后一句話永遠是:"當然,決定還是在于你做媽媽的。"
92、你知道飲酒時的碰杯怎么來的嗎?中世紀時,如果你要害死一個你恨的人,你就在他喝的啤酒里下毒。很多人是這樣被毒死的所以就開始流行碰杯,厚厚的啤酒杯用力一碰,啤酒花濺到別人杯里,要死就跟對方一起死。同時,一起喝啤酒,碰杯,醉倒,表示你信任坐在你身邊的人,漸漸地就變成社會習俗了。 ——《親愛的安德烈》
93、十六歲的菲力普,在我們做過多次的實驗后,曾經下過這樣的觀察歸納,他說:"媽,我覺得,差別在于,歐洲人是看年齡的,譬如在德國學校里,你只要滿十四歲了,老師便要用‘您’來稱呼學生。 ——《親愛的安德烈》
94、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斗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親愛的安德烈》
95、中年父母的挫折,安德烈,可能多半來自于,他們正在成長的孩子不愿意把門打開,讓他們進入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父母不愿意進入。 ——《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臺的語錄】相關文章: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39條10-31
龍應臺的語錄49條11-11
龍應臺的語錄46句08-24
龍應臺的語錄96條08-24
龍應臺的語錄49句08-08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58條09-05
龍應臺的語錄98條08-16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75句09-16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49條10-05
龍應臺的語錄35條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