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3年龍應臺的語錄合集95條
很長時間后的我才完全明白,常常不是善與惡之間的力量在戰斗,而僅僅是兩個不同的惡,在為了控制世界而相互爭斗。出處:野火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龍應臺的語錄95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我總是在暮色深沉中奔向機場。
2、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3、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么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
4、把小圈子弄好是不夠的,你必須發揮力量促進大環境的改變。
5、父母親,對于一個[xx]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家具時碰破了一個墻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我猜想要等足足[xx]年以后,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座沒有聲音的老屋,發現它已殘敗衰弱,逐漸逐漸地走向人生的"無"、宇宙的"滅";那時候,你才會回過頭來深深地注視。
6、但我們不是。我們不會跟好朋友一樣殷勤探問,不會跟情人一樣常相廝磨,不會跟夫妻一樣同船共渡。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我們聚首,通常不是為了彼此,而是為了母親。聚首時即使是促膝而坐,也不必會談心。即使談心,也不必會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擇,只有自己承受,我們這個年齡,已經了然在心。我們問:母親也走了以后,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的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7、那么跟誰有關系呢,老師?不是他的精子嗎?為什么跟他無關呢?人都是孤島,你說,帶著黑色的微笑,可是,為什么女人必須比男人更是孤島呢?我的腹中有另一個人,這是何等重大的事件,不應該驚動玉皇大帝、不應該震撼國家元首、不應該感動所有的人類學者嗎?可是你說我要對自己負責,意思就是,沒有人要對我負責。我得獨自面對肚子里那一個人;世界如此遼闊,我必須獨自為這個人、這個除了我誰都看不見的人,負責,還有我自己。
8、幸福就是,從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殺,抗議的人不必害怕鎮壓,富人不必害怕綁票,窮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沒收,中產階級不必害怕流血革命,普羅大眾不必害怕領袖說了一句話,明天可能有戰爭。
9、傳統的氣質氛圍并不是一種膚淺的懷舊情緒,當人的成就像氫氣球一樣向不可知的天空飛展,傳統就是綁著氫氣球的那根繩子,緊連著土地,使你仍舊樸實地面對生老病死,使你與春夏秋冬共同呼吸,使你的腳仍舊踩得到泥土,你的手可以觸摸到水感,你的心靈可以和兩千年前的作者對話。所以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
10、任何走上歧途的人開始都不會知道那是歧途吧?而且,誰知道所謂歧途不正好是終南捷徑呢?
11、有些經驗,是不可言傳的。
12、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13、對歷史的尊重,對異質文化的包容,是文化很重要的條件。
14、邊緣的位置,我相信,容易使一個人變成觀察者。因為是一個邊緣的人,所以對主流的東西永遠有一個距離。從邊緣的角度去看中心,與從中心的位置看出來,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15、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淀、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閑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16、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17、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問題最后只有自己知道答案。或者沒有。
18、那個嬌稚的女兒,此刻望著鏡里三十六歲的自己,覺得宇宙的秩序正踩著鋼鐵的步伐節節逼進,從開幕逼向落幕,節奏嚴明緊湊,誰也慢不下來。
19、從梧桐樹夾道的興國路一直走到淮海中路,月亮黃澄澄的,很濃,梧桐的闊葉,很美。
20、曾經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現在相信了。曾經不相信"色即是空",現在相信了。曾經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在有點信了。曾經不相信無法實證的事情,現在也還沒準備相信,但是,有些無關實證的感覺,我明白了……
21、民主是什么?民主就是發表了任何意見不怕有人秋后算賬;民主就是權力被侵犯的時候可以理直氣壯地討回,不管你是什么階級什么身份;民主就是不必效忠任何黨,不必討好任何人,也可以堂堂正正地過日子;民主就是打開電視不必忍受主播道德凜然地說謊。
22、所謂父母,就是對著你的背景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得人。
23、二十世紀的人猶豫。懷疑。思索,不是因為他知道得太少,而是因為他知道得太多;不是因為他西化太淺,而是因為他西化太深。
24、我才十七歲,我總得相信點什么吧!
25、今天晚上站在這里說話,深怕帶來什么后果,但我有夢,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講我們想說的話,我們的下一代有免于恐懼的自由!
26、他的反省看起來謙卑,其實是傲慢。
27、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試圖掩蓋粉飾才是沒有信心的表現。——龍應臺《野火集》
28、可是,在你沒有親身試過以前,你不能說"不可能"!在你沒有努力奮斗過以前,你也不能談"無力感"。 ——龍應臺 《野火集》
29、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 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30、教育者所不自覺的矛盾是:他們在"智"育上希望學生像野兔一樣往前沖刺(當然也有為人師者希望學生在智育上也如烏龜);在所謂"德"育上,卻拼命把學生往后拉扯,用框框套住,以求控制。這兩者其實不能并存。有高壓式的"德"育,就不可能有自由開放的"智"育,換句話說,我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養規矩順從聽話的"乖"學生,就不要夢想教出什么智慧如天馬行空的優秀人才。"庸材"的"德"育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育。 ——龍應臺 《野火集》
31、曾經不信"性格決定命運",現在信了。曾經不信"色即是空",現在信了。曾經不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在有點信了。曾經不信無法實證的事情,現在也還沒準備信,但有些無法實證的感覺,我明白了,如李叔同圓寂前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信與不信間,彷佛還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龍應臺
32、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熱切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33、于是可能在某個微雨的夜晚,一盞寒燈,二三飲者,在觥籌交錯之后突然安靜下來,悵然若失,只聽窗外風穿夜林肅肅山川一時寂寥。 ——龍應臺 《什么》
34、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目送》
35、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時候,杜甫不是還記錄時間嗎?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記錄時間嗎?倫勃朗一年一年畫自畫像,從年少輕狂畫到滿目蒼涼—他不是在記錄時間嗎?
36、愛情總是幻滅的多,但螢火蟲再夜里發光從來就不是為了保持光。
37、我們兩個本來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
38、小路上全是迷失了方向的蚯蚓;它們離開了泥,輾轉爬上了小路的柏油路面,大概由于不熟悉路面的堅硬,就忘了自己究竟來自哪里,要往哪里去;它們擱淺在小路上,被不知情的自行車輪和腳步軋過。
39、華安爸爸說,很驕傲地,"別忘記,我是世界上第一個抱他的人。"能夠這樣見證宇宙的蘊吐,能夠這樣擁抱鮮活的生命,是多厚的恩澤啊!卻有男人推拒這樣的特權。
40、我愿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系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里,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41、那天黃昏,安安和弗瑞弟關在房里聽音樂、看圖畫書。錄音機放著一支安安非常喜愛的歌……神用他的手,撫摸著大地,春草深又深……
42、不知道是怎么來到這一片曠野的。天很黑,沒有星,辨別不出東西南北。沒有任何一點塵世的燈光能讓你感覺村子的存在。夜晚的草叢里應該有蟲鳴,側耳聽,卻是一片死寂。你在等,看是不是會聽見一雙翅膀的振動,或者蚯蚓的腹部爬過草葉的聲,也沒有。夜霧涼涼的,試探著伸手往虛空里一抓,只感覺手臂冰冷。
43、愛不等于喜歡,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44、人瘦并不可恥,可恥的是把自己的臉打腫了來冒充胖子。 ——龍應臺 《野火集》
45、生命敗壞的過程,其實就是走向失去。于是,所謂以智慧面對敗壞,就是你面對老和死的態度了。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46、在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里,誰,教過我們怎么去面對痛苦、挫折、失敗?它不在我們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教科書或課程里,它更不在我們的大眾傳播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如何去追求卓越,從砍櫻桃的華盛頓、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到平地起樓的比爾·蓋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譬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洗雪恥辱,譬如哪個戰敗的國王看見蜘蛛如何結網,不屈不撓。
47、至于人們的"期待",那是一種你自己必須學會去"抵御"的東西,因為那個東西是最容易把你綁死的圈套。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48、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龍應臺 《目送》
49、我相信,如果你會看見敵人的傷口,你就不會拿起槍來對著他。
50、歷史條件更少不了政治現實。德國人懺悔對象是猶太人——戰后團結起來聲大勢大的猶太人。同樣被屠殺幾近滅種的吉卜賽人卻鮮有人提及。誰都知道"六百萬"這個數目,可是誰知道吉卜賽人被害的數目?吉卜賽人沒有組織。沒有勢力。沒有聲音。反省,顯然不是一個單純的道德問題,它可能更是種種政治勢力較量的產物。
51、親愛的,難道你覺得,兩個人一定比一個人不寂寞嗎?
52、天微微亮,她輕輕走到我身邊,沒聲沒息地坐下來。年老的女人都會這樣嗎?身子越來越瘦,腳步越來越輕,聲音越來越弱,神情越來越退縮,也就是會所,人逐漸逐漸退為影子,年老的女人,都會這樣嗎?—雨兒
53、而民意的強權并不比政府的強權不危險。首先是民意本身的可疑及不可信賴。很大一部分的所謂民意由媒體形成。威權政府曾經是媒體的共同敵人,這個敵人沒有了,媒體在自由中很吊詭地成為自己的敵人:報紙老板以一己的政治立場控制言論,政治人物利用媒體操縱輿論,電視唯利是圖不設下限地自我庸俗化,媒體記者因素質不夠而提供半真半假的訊息,因判斷力不足而做出夸大或偏頗的評論。民意的形成過程中有太多太多操縱作假的空間,此其一。而民意即使是真實的,卻絕對未必是對的,此其二。
54、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55、我們兩個本來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56、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龍應臺《目送》
57、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難,難極了,但是如果你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們心中永遠的位置,或許,它就會容易一點點。——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58、不要忘記這些過去的記憶,因為這些記憶,會跟著我們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過,它們不再像我們兒時那么的明顯。——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59、這個世界,凡有愛的事情都好辦一點,怕的是恨,不是愛。——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60、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61、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目送》
62、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后,像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酸而甜美的回憶。——《目送》
63、教育者所不自覺的矛盾是:他們在"智"育上希望學生像野兔一樣往前沖刺(當然也有為人師者希望學生在智育上也如烏龜);在所謂"德"育上,卻拼命把學生往后拉扯,用框框套住,以求控制。這兩者其實不能并存。有高壓式的"德"育,就不可能有自由開放的"智"育,換句話說,我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養規矩順從聽話的"乖"學生,就不要夢想教出什么智慧如天馬行空的優秀人才。"庸材"的"德"育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育。出處:野火集
64、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龍應臺語錄
65、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龍應臺語錄
66、"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后的轉身離開。"——龍應臺語錄
67、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公民社會,因為不倚賴皇權或神權來堅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粘合劑。
68、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出處:目送
69、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出處:目送
70、愛不等于喜歡,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71、中國人沒有這個問題。8月份在北京農村,走過"大隊"的高墻,我問那在村子里生長的婦女:"文革時候欺凌別人的壞蛋,今天都到哪里去了?"她笑笑,指指高墻。"在里頭哩!"中國人喜歡講寬恕,因為寬恕不但道德上好聽,而且用起來方便。有了速食面似的寬恕,人就可以飽飽的上床,倒頭就睡。我倒是再喝一杯咖啡,今晚就要失眠了。出處:百年思索
72、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出處:目送
73、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費的,可如果拉長來看,卻是在抑郁中逐漸成熟,在浪費中逐漸累積能量。因為,經驗過壓迫的人更認識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難得。你沒發現,經過納粹歷史的德國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點嗎?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74、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出處:目送
75、現在絆倒了,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76、我感覺到你信里所流露的惆悵和不舍。難道,你已經知道,"畢業"藏著極深的隱喻?難道,你已經知道,你不僅只在離開你的小鎮,你的朋友,你同時在離開人生里幾乎是唯一的一段純潔無憂的生活,離開一個懵懂少年的自己,而且是永遠地離開?——《親愛的安德烈》
77、如果有個人手里拿著一個彈弓,站在高處,對著你。你要反擊,是站在那低處呢,還是先站到高處再說? ——《親愛的安德烈》
78、我說,我又不是圣人,我只管我記得的、做得到的。道德取舍是個人的事,不一定由邏輯來管轄。 ——《親愛的安德烈》
79、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 ——《親愛的安德烈》
80、對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81、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 尋找有時、放手有時,保持有時、舍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穆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難的是,你如何辨識尋找和放手的時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目送》
82、父母的遠離,兄弟姐妹一生的共老相依,孩子們長大后的獨立,我們不想面對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就那樣真實地擺放在你面前,任你不想接受或不忍承受,最后,你都要學會平靜地對待,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
83、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里。
84、他的坐著,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
85、世上六十億人里,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的,可能居大多數。
86、我們總是在相信與不相信之間掙扎。
87、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88、我可以不聰明,但我不可以虛偽。——龍應臺《女子與小人》
89、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
90、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說話,明天你——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種、有良心,你現在就去告訴你的公仆—立法委員、告訴衛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 你一定要很大聲的說!
91、所謂家嘛,就是一個能讓你懶惰、暈眩、瘋狂放松的地方。
92、我們這一代人,因為受過"國家"太多的欺騙,心里有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不屑,太多的不贊成,對于所謂的國家,對于所謂代表國家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
93、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見那跑五千米的人氣呼呼地追過來了,他會因而恐懼,覺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來散步的。 你真的"平庸"嗎?其實要看你讓自己站在哪一條跑道上。 ——《親愛的安德烈》
94、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斗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親愛的安德烈》
95、因為,請問品味是什么?它不就是細致的分辨、性格的突出,以及獨立個體的呈現嗎? ——《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臺的語錄95條】相關文章:
龍應臺的語錄46條10-17
龍應臺的語錄35條10-09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49條10-05
龍應臺的語錄49句08-08
龍應臺的語錄46句08-24
龍應臺的語錄96條08-24
龍應臺的語錄98條08-16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58條09-05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75句09-16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39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