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語錄30條 推薦度:
- 中華,語錄35條 推薦度:
- 中華,語錄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華經(jīng)典語錄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語錄了吧,語錄是用平實、生動對話的體裁寫成的作品。什么樣的語錄才具有借鑒意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經(jīng)典語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華經(jīng)典語錄1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劉禹錫《陋室銘》
3、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4、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正蒙》
5、景行維賢,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千字文》
6、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弟子規(guī)》
7、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是日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王羲之《蘭亭集序》
8、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9、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 《易經(jīng)·系辭上傳》
10、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和,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易經(jīng)·系辭上傳》
11、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fù),徳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徳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易經(jīng)·系辭下傳》
12、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 墨子《天下志》
13、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盡心上》
1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5、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離婁下》
16、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1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18、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1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1、道生之,徳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23、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異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嘗出乎眾哉!
2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xué)》
25、"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大學(xué)》
26、《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大學(xué)》
27、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
28、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中庸》
29、"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論語·學(xué)而》
30、"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論語·堯曰》
31、"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fù)錯也。何為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管子·牧民》
32、"仁則榮,不仁則辱。" 《孟子·公孫丑上》
33、"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公孫丑上》
34、"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35、"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3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
37、"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衛(wèi)靈公》
中華經(jīng)典語錄2
1.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佚名《烏江》
2.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陳輝
3.輕金錢,重義務(wù),誠信果毅,嫉惡好善,愛鄉(xiāng)愛國。
4.晚霞盡染國門灣,紅云擁抱塔燈山。黃昏日落夕陽美,百態(tài)千姿似血翻。
5.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
6.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7.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薩都剌
8.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西晉史學(xué)家陳壽《三國志·魏書·楊阜傳》
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0.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劉克莊
11.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
12.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3.你從窗前走過,窗外春和景明。
中華經(jīng)典語錄3
1、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2、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xué)而》
3、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4、君子義以為質(zhì),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6、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
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9、辱,莫大于不知恥。——王通
10、孝在于質(zhì)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yǎng)》
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2、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xùn)》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4、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15、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黃石公
16、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jīng)·天子》
17、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1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19、修身以不護短為第一長進。人能不護短,則長進者至矣。——呂坤
20、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列傳》
中華經(jīng)典語錄4
1.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2.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王安石
3.只有熱愛祖國,痛心祖國所受的嚴(yán)重苦難,憎恨敵人,這才給了我們參加斗爭和取得勝利的力量。
4.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
5.我贊美目前的祖國,更要三倍地贊美它的將來。――馬雅可夫斯基
6.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7.愛國心是基于大義,本于大德。
8.目標(biāo)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xué)家、語言學(xué)家顧炎武
10.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不要讓自己的.眼光太過于局限;多給別人一些時間,總會出現(xiàn)值得期待的改變。
11.有了中國文化歷史知識基礎(chǔ)以后,愛國主義就有了根。章士釗有句話叫“滅人之國先去其史”。中華民族的偉大在于文化傳統(tǒng),而繼承傳統(tǒng)最重要的是靠歷史教育。——任繼愈
12.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
13.萬紫千紅迎國慶,片片紅葉舞秋風(fēng)!舉國上下齊歡暢,家和國盛萬事興!
14.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yán)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中華經(jīng)典語錄5
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志當(dāng)存高遠。——諸葛亮
3、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5、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北朝樂府民歌
6、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7、清廉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覺可貴。——趙曉惠
8、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1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增廣賢文》
11、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13、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5、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6、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xué)而》
17、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18、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jīng)說上》
19、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0、人必先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中華經(jīng)典語錄6
1. 輕則寡謀,驕則無禮(國語)
2.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3. 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左傳)
4.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5. 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zhàn)國策)
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
7. 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呂氏春秋)
8.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9.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0.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11.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左傳)
12. 貪天之功,據(jù)為己有。(左傳)
13.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4. 香餌之下,必有死魚。
15.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左傳)
16. 行千里者半九十。
17.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18.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荀子)
19.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20.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論語)
21.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
22. 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23. 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
中華經(jīng)典語錄7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2、義者,心之養(yǎng)也;利者,體之養(yǎng)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yǎng)重于義》
3、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
4、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zhàn)國策·魏策》
5、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zhuǎn)》
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xué)而》
7、讓廉潔銘刻人生,把清白留在人間。——齊潤芳
8、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卷一》
9、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晉書
1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1、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12、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1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丘
14、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5、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6、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dāng)自強。——李咸用《送人》
17、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0、樹若正直,能參天成偉材;人若正直,可明理識大局。——楊明干
中華經(jīng)典語錄8
1、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2、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xué)而》
3、知恥近乎勇。——孔丘
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5、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禮記
6、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9、善學(xué)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1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11、學(xué)貴得師,亦貴得友。
1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16、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
17、你的言行,藏著靈魂的模樣。
1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9、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2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中華語錄】相關(guān)文章:
中華,語錄38句07-18
中華,語錄36句10-11
中華,語錄集錦30條10-28
2023年中華,語錄36條07-27
2023年中華,語錄38條09-16
2023年中華,語錄錦集39條09-12
2023年中華,語錄錦集35條10-23
2023年中華,語錄錦集36句09-20
小學(xué)中華經(jīng)典誦讀活動總結(jié)03-05
中華魂讀書活動總結(jié)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