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學誠法師的語錄48句
現代人喜歡講道理,但家庭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更不是打官司的地方。不要試著去改變別人,尤其是自己的親人,我們只能靠愛與德行去感染人。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誠法師的語錄48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思考死亡不僅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時光,更重要的是通過直面死亡,體會到無常。
2、不管一個人是孩子、是父母、是老板、是員工、是男是女、是貧是富,在這些身份以外,他都是一個人,一個希望快樂、不想要痛苦的人。
3、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人,是對演員身份的超越。
4、內心對身份超越,能讓人在現實生活中更灑脫,不為眼前利益所限制,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清明,多一份智慧。
5、人活在世界上,頂天立地,身份對人只是一種裝飾,是內心自在的一種隨緣展現。
6、生命,就像是一塊黃金,金燦燦的,閃著光芒,厚重踏實。
7、人的生命,實際上就是心對境,對外在的一個事物,內心會起一個反應、判斷、感受,這個內心的感受就是我們所謂的"痛苦"或"快樂"。
8、外在的事物與遭遇往往是我們不能掌控的。
9、我們的內心是可以自己改變的,改變內心的一個判斷方式。
10、改變自己的內心,讓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慈悲,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包容,越來越有力量,讓人產生一種能力,面對所有的外在,都能夠快樂,都能夠遠離痛苦。
11、幸福,如果是建立在外在的基礎上,那就是不穩固的。
12、身體有"失壞",青春不再,身體日漸衰老,健康每況愈下。
13、總考慮自己的感受就經常有苦,一心想著別人的人就把自己放下了,從別人的快樂中獲得了無害的快樂。
14、作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才會讓自己感到心安。
15、只有及時地報答有恩于我們的人,才能讓自己與對方得到真正的快樂。
16、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母親,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對我們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愛、那么的細心呵護。
17、莫到失去了雙親,才懂得感念親恩,那時只能是萬分的痛心,卻于事無補。
18、人人存孝心、行孝道,則天下之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同享天倫之樂,此乃國家安泰、社會和諧、生民幸福之兆。
19、有的時候,演員會忘記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個演員,忘了在舞臺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員。
20、活在當下,生命才有力量跳出輪回。
21、活在當下,我們就能覺察到自己面對事物的心態,好的就保持,不好的就把它改正。
22、不快樂的人也不要氣餒,佛教講悟性,當你覺察到自己不快樂,并決定改變的一刻,快樂就已經降臨。
23、念頭制造的產品包括我們當下的苦樂感受、說的話、做的事、身體的反應,以及記憶。
24、當人整個身心都陷入攻擊狀態時,他還有何快樂可言?他的語言、行為都是傷害性的,給對方帶來難以忍受的心靈痛苦,讓對方失望、怨恨、傷心、難過,決心再也不和這種人交往了。
25、我們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會被記憶。
26、光明、善良、正面的念頭會制造出快樂、安全、舒服的"產品"。
27、求取所愛事物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苦。
28、在生活的壓力下,內心渴望順境卻遭受沉重打擊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29、妄想、執著就是人的煩惱,換句話說,就是各種不良情緒。
30、佛教的戒律可以說是我們實現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
31、向別人傾訴就是排泄心靈的垃圾,雖然一時可以緩解心中的郁悶,但終究逃不出揚湯止沸的輪回。
32、止口不如靜心,從源頭清理才是治本之道。
33、凡夫說話都是"煩惱心"驅使,越說越躁動,越說越煩惱。
34、人生在世,所處的境遇雖然千差萬別,概而言之,不出苦樂二字。
35、真正的快樂來自于心靈的平靜與安詳。可是現代人越來越不會享受這些,越來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與快感,心靈越來越麻痹與僵化。
36、當今越來越忙碌的社會,清閑已經成了稀缺資源。即便這么一點點少得可憐的清閑,又大多被浪費在光怪陸離的聲色饕餮之中,內心沒有片刻的喘息余地。
37、古人曾經流傳下來很多調心與養心的方法,禪修就是其中一種。
38、所謂"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學問服務一方父老鄉親,立起道德和心靈標桿的人。
39、佛教講的智慧是讓人解脫自在,不為外物所奴役,也不被知識所捆綁。
40、自我作為一種存在,其最復雜之處在于,它不僅僅是那座龐雜而令人沮喪的迷宮,是迷宮中那個苦苦尋找出口而不得的焦躁的人,亦是這座迷宮的搭建者本身。
41、夢想往往被認為是年輕人的專利,但也不盡然。夢想是不分老少的,它屬于每個渴望創造精彩人生的人。
42、如果我們把玄奘的長征稱之為"壯舉",那么法顯的長征則不能不說是"奇跡"。這告訴我們,成就一番偉業,盡管需要某些外在因素,但它們不是決定性的。真正具有決定性的是認準目標、持之不懈的愿力。
43、夢想就變成了理想,也就是一套能夠付諸實踐的具體思路,只要堅持做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
44、積極地、帶著愛去傾聽,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情感,并和孩子交流;父母也要善于表達,坦然地展示一個真實的自己,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通過開誠布公地、平等地討論,讓親子雙方作為一個團隊共同去解決問題。
45、佛教重視倫理,著眼于人倫互動的過程對人心性的培養、智慧的啟迪。人倫關系是修行的道場、生命教育的學校,其目的是成就心靈的圓滿、博大、清凈、光明,而非面子上的和諧。
46、一個孩子常常習慣于認為,只要自己有問題、有困難,老師和家長都能幫他解決。
47、一個人非常容易去否定、排斥生命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
48、只有帶著一種包容與欣賞的態度去對待別人,才能從對方身上學習到更多積極、正面的東西,自己才能更快樂。
【學誠法師的語錄】相關文章:
學誠法師的語錄30句09-10
學誠法師的語錄30條09-03
學誠法師的語錄39句07-17
學誠法師的語錄36句07-17
學誠法師的語錄摘錄39句09-25
學誠法師的語錄集合30句10-13
學誠法師的語錄集合36條07-31
學誠法師的語錄摘錄35句07-31
學誠法師的語錄合集46句08-18
學誠法師的語錄合集36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