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74條
智慧是靈魂的事,博學是頭腦的事,更糟的是舌頭的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周國平的語錄74條,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1、在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時,首要的目標應該是優(yōu)秀,其次才是成功。
2、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3、在人生中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于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在終極的意義上,人世間的成功和失敗,幸福和災難,都只是過眼煙云,彼此并無實質的區(qū)別。當我們這樣想時,我們和我們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個距離,反而和我們的真實人生貼得更緊了,這真實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體驗。
4、對于現代人來說,適時回到某種單純的動物狀態(tài),既是珍貴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凈化。
5、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創(chuàng)業(yè),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
6、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于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7、適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懷著大化的超脫心境享受人生。
8、第一種情形是,兩個原本完全陌生的人,后來怎么竟會天天生活在一起,并且覺得誰也離不開誰了?
9、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里一齊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為躁君"。
10、無論哪一領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種強烈情感的人。
11、在任何專制體制下,都必定盛行嚴酷的道德法庭,其職責便是以德的名義把人性當做罪惡來審判。事實上,用這樣的尺度衡量,每個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潛在的罪人。可是,也許正因為如此,道德審判反而更能夠激起瘋狂的熱情。
12、在人類的基本價值中,有一項久已被遺忘,它就是高貴。
13、那些沒有立足點的人,他們哪兒都不在,竟因此自以為是自由的。在今天,這樣的人豈不仍然太多了?沒有自己的信念,他們稱這為思想自由。沒有自己的立場,他們稱這為行動自由。沒有自己的女人,他們稱這為愛情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始終是以選擇和限制為前提的,愛上這朵花,也就是拒絕別的花。一個人即使愛一切存在,仍必須為他的愛找到確定的目標,然后他的博愛之心才可能得到滿足。
14、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15、當然,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
16、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并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產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tài)。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于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chuàng)造的契機,誘發(fā)出關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17、在回憶的引導下,我們尋訪舊友,重游故地,企圖找回當年的感覺,然而徒勞。我們終于悵然發(fā)現,與時光一起消逝的不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當年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們當年的愛和憂愁,感覺和心情,我們當年的整個心靈世界。
18、我們無須去探究自己的靈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19、仔細想一想,盧梭多么有道理,我們今日的所作所為正是逼迫孩子們誤用光陰。
20、無論中外,文化品位較高的人大多不看或少看電視,我相信這不是偶然的。有人打比方,看電視就好像參加一個聚會,滿座是你不認識的人,不斷被介紹給你,興奮過后,你完全記不起他們是誰和說了什么了。試想一想,這樣的聚會,如果你老去參加,你自己是不是有些無聊?
21、現在圖書的出版量極大,有好書,但也生產出了大量垃圾,包括暢銷的垃圾。對于有判斷力的讀者來說,這不成為問題,他們自己能鑒別優(yōu)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質較低的人群,把他們的閱讀引導到和維持在了一個低水平上,而正是他們本來最需要通過閱讀來提高其素質。
22、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在交通爭端中,一輛小汽車和一輛自行車互相擦撞,做出賠償的是哪一方?幾乎必是那比較有教養(yǎng)的一方。我的確曾經親歷,并且不止一次從別的文化人身上看到,如果你是駕車人,你會賠償,如果你是騎車人,你仍然會賠償。當然,這個例子未必貼切,因為有教養(yǎng)不等于靈魂崇高,而那索賠的一方也不一定是奸人,只不過是比較蠻橫一些罷了。我只是想以此說明,在短兵相接的場合,有教養(yǎng)的人比沒有教養(yǎng)的人更容易妥協,寧愿遭受損失而不愿意糾纏。
23、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而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
24、如果真誠為一個人所固有,是出自他本性的行為方式,他就決不會動輒被自己的真誠所感動。由此我獲得了一個鑒定真誠的可靠標準,就是看一個人是否被自己的真誠所感動。一感動,就難免包含演戲和做作的成分了。
25、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熱愛的那項工作,他藉此而進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這項他能夠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個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圍繞這個核心組織成了一個整體。沒有這個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說,會分裂成兩個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勞作,另一部分是無所用心的休閑。
26、人是很難真正改變的,內核的東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呈現不同的形態(tài),場景的變化反而證明了內核的堅固。
27、有邂逅才有人生魅力。有時候,不必更多,不知來自何方的脈脈含情的一瞥,就足以驅散歲月的陰云,重新喚起我們對幸福的信心。
28、是的,人生是很簡單的。可是,如果一個人麻木了,對于他一切都是很簡單的。
29、敏感與遲鈍殊途同歸。前者對人生看得太透,后者對人生看得太淺,兩者得出相同的結論:人生沒有意思。
30、人生意義問題是一切人生思考的總題目和潛臺詞,因為它的無所不包和無處不在,我們就始終在回答它又始終不能給出一個最后的答案。
31、人生是一場無結果的試驗。因為無結果,所以怎樣試驗都無妨。也因為無結果,所以怎樣試驗都不踏實。
32、航海者根據天上的星座來辨別和確定航向。他永遠不會知道那些星座的成分和構造,可是,如果他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就會迷失方向,不能解決具體的航行任務。
33、盡管世上有過無數片葉子,還會有無數片葉子,盡管一切葉子都終將凋落,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綠芽。
34、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從中引出一個很實在的結論:當你遭受巨大痛苦時,你要自愛,懂得自己忍受,盡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
35、每年開春,仿佛無意中突然發(fā)現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樹木抽出了小小的綠芽,那時候會有一種多么純凈的喜悅心情。記得小時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幾粒黃豆或牽牛花籽,當看到小小的綠芽破土而出時,感覺到的也是這種心情。也許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許我曾經是這么一棵樹,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歡欣越過漫長的進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復蘇了?
36、唉,人的心,進化的最高產物,世上最復雜的東西,在這小小的綠芽面前,才恢復了片刻的純凈。
37、智慧有點兒像是謙虛,不過這是站在很高的高度才具備的一種謙虛。打個比方說,智慧的人就好像站在神的地位上來看人類包括他自己,看到了人類的局限性。他一方面也是一個具有這種局限性的普通人,另一方面卻又能夠居高臨下地俯視這局限性,也就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它。
38、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39、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tài)。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40、在這個熱鬧的世界上,我嘗自問: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我不屬于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那么,我根本不屬于這個熱鬧的世界嗎?可是,我決不是一個出世者。對此我只能這樣解釋:不管世界多么熱鬧,熱鬧永遠只占據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里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
41、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42、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43、人應該在自己身上擁有快樂的源泉,它本來就存在于每個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開掘和充實它。這就是你的心靈。
44、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于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
45、人的基本性格是難以改變的,也不必刻意改變。性格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在于正確地使用,使之產生好的結果。
46、健康的全部價值是使我們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們真正喜歡做的事。唯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做好,順應自己的天性。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
47、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于他最適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來認領。一個位置對于他是否最適宜,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感到快樂。
48、我不喜歡一切等。無論所等的是好事,壞事,好壞未卜之事,不好不壞之事,等總是無可奈何的。等的時候,一顆心懸著,這滋味不好受。
49、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
50、像一個有死者那樣去看待事物,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后一天度過。
51、高質量的活動和高質量的寧靜都需要,而后者實為前者的前提。
52、月虧了能再盈,花謝了能再開。可是,人別了,能否再見卻未可知、開謝盈虧,花月依舊,幾度離合。人卻老了。人生之所以最苦別離,就因為別離最使人感受到人生無常。
53、久住城市,偶爾來到僻靜的山谷湖畔,面對連綿起伏的山和浩淼無際的水,會感到一種解脫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與世隔絕,心境也許就會變化。盡管看到的還是同樣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卻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54、畢生探索技巧,到技巧終于圓熟之時,生命也行將結束了。這是藝術大師的悲哀。
55、可是,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之誕生與本鄉(xiāng)何干?他們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們從來就不屬于本鄉(xiāng),他們是以全民族或者全人類為自己的舞臺的。所以,如果要論光榮,這光榮只屬于民族或者人類。這一點對于文明人來說應該是不言而喻的,譬如說,倘若一個法蘭克福人以歌德的同鄉(xiāng)自炫,他就一定會遭到全體德國人的嘲笑。
56、天才之缺乏自知之明,恰如庸人一樣,不過其性質相反。庸人不知自己之短,天才卻不知自己之長。德拉克羅瓦在創(chuàng)作他的傳世名畫之時,還在考慮他是否做一個詩人更合適些。
57、首先要有熱情,對所做的事情真正喜歡,以之為樂,全力以赴。但是,單有熱情還不夠,因為即使是喜歡做的事情,只要它足夠大,其中必包含艱苦、困難乃至枯燥,沒有毅力是堅持不下去的。何況在人生之中,人還經常要面對自己不喜歡但必須做的事情,那時候就完全要靠毅力了。
58、天性健康者容易彼此理解;天生病態(tài)者之間往往互相隔膜。
59、誰的經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內心經歷的不同才在人與人之間鋪設了巨大的鴻溝。
60、在自由競爭狀態(tài),自然選擇淘汰了劣者,在專制狀態(tài),人工選擇淘汰了優(yōu)者,惟有平庸者永遠幸免,有最耐久的生命力。
61、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么,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
62、在情場上,兩造都真,便刻骨銘心愛一場。兩造都假,也無妨逢場作戲玩一場。最要命的是一個真,一個假,就會種下怨恨甚至災禍了。主動的假,玩弄感情,自當惡有惡報。被動的假,虛與委蛇,也決非明智之舉。對于真情,是開不得玩笑,也敷衍不得的。
63、心疼。可以喜歡許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個。
64、生命的第一聲啼哭是不夾一絲悲傷的,因為生命有之而來的那個世界里不存在悲傷,悲傷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產物。
65、縱然苦難已經臨頭,我已經身陷悲劇,我也無意奢談凈化,自許崇高。
66、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么,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
67、人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一個人有好奇心,又有獨立學習能力,就不怕不能成長。對世界驚奇,對人生疑惑。家長是成長中孩子的觀察家。
68、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在交往中,人面對的是部分的人群,而在獨處時,人面對的是整體和萬物之源。
69、盡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愛智慧卻并不因此就屬于徒勞。智慧的果實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論上——"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實踐上——"我需要我一無所需"。然而,達到了這個境界,在謙虛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樂也已消融為了一種和諧的寧靜了。
70、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經習慣了和你所愛的人的相處,仿佛日子會這樣無限的延續(xù)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頭一驚想,起時光在飛快流逝。正無可挽回的把你、你所愛的人以及你們共同擁有的一切帶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種柔情,想要保護你的愛人免遭時光的劫掠。你還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也是多么寶貴,有著稍縱即逝的驚人的美。
71、環(huán)境越是不自由,內在的自由就越是可貴,越能使個人脫穎而出。
72、幸運者對于別人的不幸或者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僥幸:幸虧遭災的不是我!
73、高質量的活動和高質量的寧靜都需要,而后者實為前者的前提。
74、愛默生相信,人心與宇宙之間有著對應關系,所以每個人憑內心體驗就可以認識自然和歷史的真理。這就是他的超驗主義,有點像主張"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學。
【周國平的語錄74條】相關文章: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06-06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33條10-06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43句10-07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44句12-08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86條03-05
周國平語錄(精選30句)03-17
周國平的語錄44句02-07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46條02-11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41句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