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2023年禪意的語錄摘錄48句
佛從心生,而心未嘗生于佛。亦如魚生于水,水不生于魚。欲觀于魚,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于水,已見佛者忘于心。——《達摩大師血脈論》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禪意的語錄48句,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這世間的得失,不是在創傷誰,而是在成就人生的視野與理念,包括那些生活的困惑,更是指引人生去發現,去鍛造人生從逆境中走向人生的光明,去轉變那些苦難的執念,活出人生的不一樣,甚至是改變那些生命的平庸,活出人生客觀的衡量、善待和尊重。
2、永遠不好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好的人。
3、以智慧了知緣起之性,無能緣之心亦無所緣之境,故能心無呈礙,度一切苦厄。諸位習禪者,切莫以為習禪只為求玄妙求靜寂,當有菩薩度眾之慈悲,方能體證真正之禪慧。
4、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時刻懷著一顆大慈悲心。不只是為自己,更是為他人、為社會奉獻些什么,這是一種大愛。任何復仇的心在大愛的慈悲照耀下也會平息,迷途的靈魂也會被喚醒。
5、安忍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以忍者上。
6、既然生活的道路本來就是彎曲盤旋的,而且隨處都有絕壁和死胡同,那我們更不應該盲目執著。只有隨時調整方向,不斷放棄錯誤的選擇,才不會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莽撞失控或者停滯不前。
7、當知是舍,有于三種,何等為三?謂舍煩惱舍、護自他舍、時非時舍。
8、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們如何了生脫死,更是教我們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計較。
9、學不難有才,難有志;不難有志,難有品;不難有品,難有眼。惟具超方眼目,不被時流籠罩者,堪立千古品格。品立則志成,志成,才得其所用矣。
10、大緣起陀羅尼法,若無一即一切不成。……隨去一緣即一切不成,是故一中即具多者,方名緣起一耳。
11、真正的菩薩存在于人們的心中,他是慈悲與善良在人們心中的人格化,所以菩薩就在我們的身邊。舍近求遠去尋找理想中的菩薩,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那只能使自己失去寶貴的生存機會。
12、《格言寶藏論》上說:"智者學時即困苦,貪樂安住不成名,貪圖微小 逸樂者,彼將不會得大樂。"世人應把貪戀榮華富貴的心用來貪戀于道, 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貪著六塵,一心辦道。所謂"粗茶淡飯,處處 好"。不沉湎于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 可獲得大安樂。
13、在因地中福慧雙修,在果位上才能福慧莊嚴。
14、世界上的種種繁華虛榮,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因為感官的刺激只能存在片刻,無法永恒,運用耳、鼻、舌、身、意求來的感官快樂往往是暫時的,好比看一場電影或一場音樂會,曲終人散,一切終有結束。
15、"三受"是人們產生各種情緒的原因,人們通常認為,苦惱是不良情緒,快樂是好的情緒,不苦不樂是沒情緒,但在佛家看來,都是虛幻的情緒,因為"三受"隨時會發生變化,例如身體受傷了,痛不可忍,自然產生苦受;傷痛好了,心里高興,又變成樂受了;過了一段時間,"好了傷疤忘了痛",變成不苦不樂受了。又如戀愛,愛上那個人,想而不得,心生愁苦,是苦受;建立了戀愛,感受到了愛的甜美,變成樂受了;結婚了,接吻如同飯后擦嘴唇,握手如同"左手握右手",沒感覺了,又變成不苦不樂受了。
16、常有人問:"人為什么不能自主?為什么如癡人任憑環境擺布、被命運安排呢?"師言:"只有凡夫才會被命運安排,圣人能安排自己的命運。如何安排命運呢?必須用信心、愿力及智慧,堅毅地破除煩惱惡念;如此,業力一轉,就能解脫自在。"
17、習慣性思維會形成習慣性生活方式。如果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窮人,那就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富翁。擁有億萬家財卻還要過一種乞討的生活,不是浪費金錢、浪費生命嗎?
18、感恩過去,展望未來,把握現在。
19、落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何嘗不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是真正的平常心,這不單單是心胸豁達的表現,更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可以讓我們直面人生,消除內心的偏狹和狂傲之氣,舍去浮躁和虛華,更加淡定和從容。
20、我們生活在一個聯系越來越緊密的世界,當一個人摒棄自私的行為,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幫助了自己。因為在這個崇尚合作的世界中,沒有一個人能擔當全部,一個人價值的體現往往就維系在與別人互助的基礎之上。
21、有苦有難者,當去多關照,人與人之間,相愛互友好。《即興自說·居士經》
22、彌陀在我心中落戶,我在極樂落戶。
23、天生萬物,生命的美都是一樣,而形式的美各不相同,如此各美、共美,乃是自然。竹竿勁直挺拔,葡萄藤曲折盤繞。倘若竹竿想長成葡萄藤的樣子,葡萄藤又羨慕竹竿的勁直,在雙方都是極大的痛苦。唯有各任天機,各自活出茂盛的生命,才是順應天命,美美與共。
24、即使世間的科技再高明,創造力再驚人,物質世界改變再大,到面臨死亡時,仍然無法改變無常的事實,也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喬布斯先生的離世,就是對大家的一個提醒,也是一個呼喚,使我們從輪印回的沉迷中覺醒。
25、無障礙解脫智,不離一切法如實覺;一切法如實覺,不離無行無生行慧光;無行無生行慧光,不離禪善巧決定觀察智;禪善巧決定觀察智,不離善巧多聞。
26、《萊根譚》里說:"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為人做官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自然,才能"無意"。"閑看庭前"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之意:"漫隨天外"則顯示了目光高遠,不似小人一般淺見的博大情懷:一句"云卷云舒"又隱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對事對物,對功名利祿,失之不憂,得之不喜,正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27、歸命彌陀,凡夫的生命與彌陀的生命融為一體,難分你我。若說是我,大事小事,一任彌陀做主,我已經放棄了我,不再做主;若說是佛,依然是凡夫的形態,未離貪嗔煩惱。
28、佛言:我所知法如樹上葉,我所說法如掌中葉。
29、佛陀度人,也會分別眾生的才智、根基和目前的狀況,而不會一概而論。不是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被佛度化,度人要講究條件,也要講究度化的方法。方法對了,度化才能深入被度人的內心,使其得到正見,脫離苦海。度人不是棒喝威逼,以恰當的方法度脫眾生,才是佛的真慈悲。
30、信仰宗教,能夠正信最好;不能正信,迷信也比不信好;但是寧可不信,千萬不能邪信。信仰錯誤,就如走差了道路,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地。(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系列·人生與社會·佛教對民俗病態的療法》諸佛菩提極甚深故,若不厚種善根,惡知識所守,難得信受。《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31、藍天因為雨水的洗禮而更加純凈,生命會因為飽經憂患而更加厚重。生活不僅僅是一場信念,更是一場實踐。不要說眾生難度,也不要感嘆命運的折磨,走在這繁雜的世間,這場對寬厚心地的成就,才是最好的自我救度。
32、人生就是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的心情。不同的心情,也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再美的風景,如果沒有好的心情,就不能感受到其中的韻味。再糟糕的風景,只要有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那么困難也會是鍛煉的機會。保持一份平和,一份清醒,可以身居鬧市而自辟寧靜,固守自我而品嘗喧囂。在人生無論長或短的旅程中,全然切斷時間的概念,享受悠閑,享受過程。欣賞歲月的沉淀和時間的幽深,不辜負我們不期而遇的各種風景。
33、當世俗名利夾雜而來,欲望充斥生活,沖突在空氣中彌漫著怨憤的氣息,不必去刻意躲避什么,也不必去強求什么,只要保持住自己那顆寧靜圣潔的心,就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悠然自得地去走自己的人生旅程。
34、快樂是一縷春風,染綠荒蕪的山岡;快樂是一抹陽光,催開遲開的花朵;快樂是一汪甘泉,澆灌干涸的希望;快樂是一盞明燈,為他人也為自己照亮了前進的方向;快樂是一種神奇的善良,它能使人世間的很多平凡變成精彩。
35、笑是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微笑使我們彼此更陽光更溫暖!
36、生活沒有模板,只需心燈一盞……如果笑能讓你釋然,那就開懷一笑;如果哭能讓你減壓,那就讓淚水流下來;如果沉默是金,那就不用解釋;如果放下能更好的前行,為什么還執迷不悟的扛著……面對,是心的強大;放下,是心的豁達;自在,是心的家園。是的,智慧不是形式,從心出發。
37、人活著不可以太計較,不管別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說,付之一笑就好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38、堅守還是萬千帆船全飄過了,你依然在岸邊。獨活在時光之外,綿綿遙望,苦等著那個人,而那人終于不再來了。一個人,站在窗邊,涕泣沾裳。
39、如果你對別人有怨恨之心,別人對你自然也會有同樣的感覺,于是懷疑和恐懼就會在你們之間造成距離,使你們覺得孤單和孤立。你身邊的人不見得會對你有這種負面的感覺,但是由于你自己的一些情緒,有些人可能就會用負面的眼光來看你。
40、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41、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萬物。
42、"應感之事,是佛境界。不同于外,理不可請。內實常存,又何所謂耶?"——道生《大般涅槃經集解》
43、蓮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飄四海,一生若能服務于大眾,那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種罪過。
44、有僧問石頭希遷:如何是解脫?石頭反問:誰縛汝?僧:如何是凈土?石頭:誰垢汝?僧:如何是涅槃?石頭:誰將生死與汝?師示眾云: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凈,人性本凈,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凈。——《壇經》
45、若人于世間,施舍或供養,求福一周年,如是諸功德,不及四分一,禮敬正直者。好樂敬禮者,常尊于長老,四法得增長:壽美樂與力。
46、苦與苦之因,以及苦之滅,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滅。此皈依安穩,此皈依無上,如是皈依者,解脫一切苦。
47、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48、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么處相見。
【禪意的語錄摘錄】相關文章:
有關禪意的語錄摘錄46句01-25
有關禪意的語錄摘錄30條04-11
常用禪意的語錄摘錄30句11-20
有關禪意的語錄摘錄38條01-02
實用的禪意的語錄摘錄35條11-18
實用的禪意的語錄摘錄46句11-15
2023年禪意的語錄摘錄30句11-26
2024年禪意的語錄摘錄66條01-13
2024年簡單的禪意的語錄摘錄96句04-22
2023年簡短的禪意的語錄摘錄99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