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學誠法師的語錄集錦46句
現(xiàn)代人喜歡講道理,但家庭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更不是打官司的地方。不要試著去改變別人,尤其是自己的親人,我們只能靠愛與德行去感染人。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誠法師的語錄46句,歡迎閱讀借鑒。
1、明明德,就是說每個人內心都具有光明德能,要把這些寶藏開發(fā)出來,形成一個完整、優(yōu)美的人格。
2、人們認為快樂就是擁有喜愛的事物,而事實恰恰相反,有愛就有痛苦。
3、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人,是對演員身份的超越。
4、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不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僅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事實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別人。
5、超越身份的局限,找到身份以外的你,找到不曾變化的我們清明自在的心,讓我們的生命展現(xiàn)出它本有的如黃金般璀璨的價值,照天照地,熠熠生輝。
6、人的生命,實際上就是心對境,對外在的一個事物,內心會起一個反應、判斷、感受,這個內心的感受就是我們所謂的"痛苦"或"快樂"。
7、一般的做法就是追求,向外在拼命地追求,希望得到物質,希望改變別人,希望事事順自己的心,希望每個人都對自己好。
8、改變自己的內心,讓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慈悲,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包容,越來越有力量,讓人產生一種能力,面對所有的外在,都能夠快樂,都能夠遠離痛苦。
9、欲望淡泊的人比較快樂,不必家藏萬卷丹青,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10、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如此的深厚,做兒女的應該及時報恩、行孝。
11、"樹欲息而風不停,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所以說行孝要及時,趕早莫趕晚。
12、能做到孝養(yǎng)雙親,我們可以稱之為孝子;能做到弘揚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謂是民族的大孝子。
13、人人存孝心、行孝道,則天下之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同享天倫之樂,此乃國家安泰、社會和諧、生民幸福之兆。
14、不快樂的人也不要氣餒,佛教講悟性,當你覺察到自己不快樂,并決定改變的一刻,快樂就已經降臨。
15、心像一條流動的河,無數(shù)的念頭剎那生滅,相續(xù)不斷,前一個念頭剛過去,下一個念頭又生起,起什么念頭對我們的生活、生命是有影響的,它會制造出"產品"。
16、當人整個身心都陷入攻擊狀態(tài)時,他還有何快樂可言?他的語言、行為都是傷害性的,給對方帶來難以忍受的心靈痛苦,讓對方失望、怨恨、傷心、難過,決心再也不和這種人交往了。
17、憤怒、仇恨對人體內的神經組織、內臟細胞也會造成嚴重損害。
18、我們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會被記憶。
19、只有讓善念持久、穩(wěn)定、有力,才能擁有穩(wěn)定的幸福與快樂。
20、不管有沒有意識到,實際上人的所有行為都圍繞著追求快樂和遠離痛苦展開,這種離苦得樂的本能驅動著人們去行動。
21、努力并非總有結果,苦在"愛"而不得時。
22、"愛"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條件改變,事物就變得不可愛,為了長久擁有這份快樂就必須花心思"守護"。
23、佛教徒持守戒律,是為了凈化自己的心靈,提升內心的力量,開發(fā)內在的智慧。
24、內心平靜,才容易專注,同時思維清晰,能夠快速把握外界環(huán)境中的各種信息。
25、佛教的戒律可以說是我們實現(xiàn)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
26、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們的執(zhí)著,因為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外在的東西并不隨著我們的意愿而保持不變,當變化出現(xiàn),不遂我們的意,就產生了痛苦。
27、服務他人就是服務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
28、止口不如靜心,從源頭清理才是治本之道。
29、凡夫說話都是"煩惱心"驅使,越說越躁動,越說越煩惱。
30、寧靜看似平淡,卻不可或缺,如同家常便飯雖然滋味一般,卻可以保證身體的營養(yǎng)和能量,不讓人挨餓。
31、古人曾經流傳下來很多調心與養(yǎng)心的方法,禪修就是其中一種。
32、當禪修達到一定階段,身心會獲得一種純然的喜樂,是任何世間快樂都無法比擬的。
33、對于"至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要成圣成賢,佛教認為成佛是至善,道家則覺得要虛靜無為、返璞歸真。
34、"在親民"是說要關心、親近民眾,解決社會的實際問題,不能躲在象牙塔里。
35、佛教有"戒、定、慧"三學。持戒又有三條:愿斷一切惡,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眾生。
36、一個菩薩,也就是學大乘佛法的人,萬事萬物,人類的一切學問,都是他持戒的對象。
37、自我作為一種存在,其最復雜之處在于,它不僅僅是那座龐雜而令人沮喪的迷宮,是迷宮中那個苦苦尋找出口而不得的焦躁的人,亦是這座迷宮的搭建者本身。
38、夢想往往被認為是年輕人的專利,但也不盡然。夢想是不分老少的,它屬于每個渴望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的人。
39、人在年輕時,有著健康的體魄與充沛的精力,但思想尚未成熟,經驗有待積累。到了老年,思想完全成熟了,經驗充分積累了,可體魄和精力卻逐漸衰退了。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遺憾在所難免。
40、夢想就變成了理想,也就是一套能夠付諸實踐的具體思路,只要堅持做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
41、積極地、帶著愛去傾聽,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情感,并和孩子交流;父母也要善于表達,坦然地展示一個真實的自己,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通過開誠布公地、平等地討論,讓親子雙方作為一個團隊共同去解決問題。
42、無限輪回,一切眾生都曾作過我的父母,因此要孝順一切人,恭敬一切人,在有差別的緣起下,去實踐平等的大愛。
43、我們的很多理想,可能都是虛幻的,今天這么想,明天那么想。
44、我們要做的,是逐步改變,從能夠體諒別人到代人著想,再到助人為樂。
45、如果聽不懂別人的心聲,那么幫助別人時,就會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給人,讓別人反彈回來。
46、只有帶著一種包容與欣賞的態(tài)度去對待別人,才能從對方身上學習到更多積極、正面的東西,自己才能更快樂。
【學誠法師的語錄】相關文章:
學誠法師的語錄30條09-03
學誠法師的語錄45條10-24
學誠法師的語錄36句12-13
學誠法師的語錄39句01-11
學誠法師的語錄35條01-26
學誠法師的語錄39條12-24
學誠法師的語錄30句09-10
學誠法師的語錄35句12-15
學誠法師的語錄38條04-11
學誠法師的語錄匯編46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