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佛語的語錄大集合85條
怨親等苦,先救怨者。見有罵者,反生憐憫——《優(yōu)婆塞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的佛語的語錄85條,一起來欣賞吧。
1、懂,無需太多語言,有時只需一個微笑,一眼凝眸,它是靈魂與靈魂的對白,它是心與心的共鳴。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相惜。懂,不是一個字,而是一顆心。
2、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沉迷在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的最大。結(jié)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yè),而此生再斗下去,人身也就難得到了。
3、每個人都要成長,這是一條必經(jīng)的路,也是一條逃避不了的路。不愿成長的人,只能被現(xiàn)實拉扯著跌跌撞撞向前,即使遍體鱗傷。沒人在乎你是否痛了,他們有他們的路要走,他們很忙;也沒人能夠替你承受,這些都得是自己承擔(dān),無可奈何,無可避免。
4、少年時,要修理自己;青年時,要正視自己;壯年時,要擴(kuò)大自己;老年時,要圓滿自己。別怕山高水長,走一步有一步的風(fēng)景,進(jìn)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5、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愛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燈。幸福和快樂不存在于外境,而來源于內(nèi)心的寶藏。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不要向外尋求,應(yīng)當(dāng)從內(nèi)心中發(fā)揮和挖掘。
6、不耗費資源,不毀壞環(huán)境,只愿拯救地球。過度的貪婪與無限的欲望,是毀滅地球與導(dǎo)致自然災(zāi)害的惡因。
7、談生死,應(yīng)了解如何去除煩惱。
8、法若無常,即是動相,即是空相。
9、要活得健康,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人生才會幸福。
10、塵相虛無,從心所生,了無自性,名為無相。(唐)法藏《華嚴(yán)義海百門》
11、始終相信,禪是一種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執(zhí)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光,就從萬象紛紜中走出,綻放如蓮。人生有七苦,眾生流落在人間,就是為了將諸苦嘗盡,去換來一味甘甜。
12、古時候我們只聽說結(jié)婚,沒有聽說離婚的,現(xiàn)在離婚率為什么這么高,為什么古時候沒有?這就是結(jié)婚的意義不相同。古時候人結(jié)婚是為什么?兩個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標(biāo),互相協(xié)助,達(dá)到共同的理想目標(biāo)。古人是為道義,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應(yīng)該盡的義務(wù)。古時候,夫婦是道義的結(jié)合,不是感情——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現(xiàn)在人結(jié)婚是為愛情,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
13、對己知足,對人無爭,人與人之間以善善念、善行互動,自然平安自在。
14、進(jìn)是前,退亦是前,何處不是前?
15、大緣起陀羅尼法,若無一即一切不成。……隨去一緣即一切不成,是故一中即具多者,方名緣起一耳。
16、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jié)跏趺坐,儼然不動。《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
17、一切菩薩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寶,經(jīng)大海劫,終不退轉(zhuǎn)。云何為四?一者誓度一切眾生,二者誓斷一切煩惱,三者誓學(xué)一切法門,四者誓證一切佛果。《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卷七,功德莊嚴(yán)品
18、煩惱為薪,智慧為火,以是因緣,成涅槃食。南本《涅槃經(jīng)》卷四,四相品
19、生命中"萬般帶不去",然而人們習(xí)慣性地奔赴自己的目標(biāo),在生活中重復(fù)著頂生王的苦累,不斷地索求,最終回首時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什么也沒得到。
20、(三)弘揚正法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已解脫人天繩索,汝等亦復(fù)解脫人天繩索,汝等當(dāng)行人間,多所過度,多所饒益,安樂人天,不須伴行,一一而去!
21、凈土法門是易行道,弘揚凈土法門也是易行道。老實說,是阿彌陀佛在弘法,我們的任務(wù)是:讓眾生聽到這一聲阿彌陀佛。若能念出一聲來,便為萬事大吉,大功告成。至于此后的善根成熟,那是彌陀的事。
22、學(xué)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23、佛言:人從愛生憂,從憂生怖。若離于愛,何憂何怖?《四十二章經(jīng)》
24、感恩我所沒有的, 感恩我所擁有的,感恩我所沒有的。
25、立于都市樓頂,車聲人聲,一切入耳的聲音無不是噪音、雜音。凡是人類所造出來的聲音,以及我們心中的一切念頭,無不是噪音雜音,聽如無盡的怨嘆,讓人心不喜不靜。
26、生活中會有很多讓我們無法承受的負(fù)擔(dān)。如果我們不肯放下這些重 負(fù),就會痛苦不堪,也不會得到快樂。其實,只要我們能夠放下肩負(fù)的包 袱.輕松前行,快樂就會悄然而至,煩惱就會悄然遠(yuǎn)去。
27、一心住三昧,無量劫不動。
28、佛如良醫(yī),法如妙藥,僧如看護(hù)者。對于患者而言,良醫(yī)、妙藥、看護(hù)者缺一不可。所以不論是上根、中根還是下根,從醫(yī)治身心大病的角度而言,三寶是缺一不可的。
29、菩薩所持之戒,于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外,更增一饒益有情戒;即一舉手一投足之動機(jī),悉以利群為前提;若不然者,則犯戒。
30、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黃金?珠寶?美玉?這些東西在世人眼里都很值錢,但是值錢就能夠說它們很有價值嗎?顯然不是。一般來說,我們認(rèn)為最值錢的東西往往也是最沒有價值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并沒有價錢。就像智慧是絕對無價的,這就是佛常說的顛倒。
31、環(huán)境的凈化,要從心靈開始。
32、我們生活在一個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的世界,當(dāng)一個人摒棄自私的行為,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幫助了自己。因為在這個崇尚合作的世界中,沒有一個人能擔(dān)當(dāng)全部,一個人價值的體現(xiàn)往往就維系在與別人互助的基礎(chǔ)之上。
33、學(xué)佛人不應(yīng)該僅停留在念經(jīng)、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應(yīng)該迷信于燒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們應(yīng)懷著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實際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眾生,一切從家庭生活中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內(nèi)心做起。
34、秋風(fēng)颯颯,點紅葉于玉階。秋云飛飛,變白衣于蒼漢。秋露垂垂,人物同沽沆瀣。秋月皓皓,山河盡入玻璃。諸人當(dāng)此之際,切不得作境會,亦不得作心會,亦不得作道會。
35、我們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終結(jié)果,當(dāng)然是一無所獲。佛陀曾經(jīng)很清楚地告訴過我們:幸福和快樂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憂慮源于利益自己。無著菩薩也說:"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于自樂他痛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36、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若念天堂,有愛便是天堂;若念地獄,人間處處即煉獄!
37、心靈環(huán)保,在于看得開、放得下。
38、既然十法界不離一心,則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參禪、念佛、誦經(jīng)、禮拜、早晚殿堂,一切細(xì)行,都是修心。
39、倒是人心總是紛亂復(fù)雜,起伏不定,愚癡的人總想改變什么,智慧的人能夠順其自然。
40、途有掃地僧,殿供佛光影。問故何去來,卻答不知情。此中有禪意,修行可千年。蕓蕓乃眾生,踽踽自獨行。
41、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圣及善人!
42、為什么有人常去算命、問運氣?師言:"其實有一分正信、正念,自己就可以轉(zhuǎn)運。慈濟(jì)貧戶個案中,有很多是算命的。"
43、延參法師:誰都是歲月長河中的過客,那些來自內(nèi)心的謙卑和平和,才是觀察生活和為人處世的關(guān)鍵所在,人生中最大的障礙,來自于自己的固執(zhí)和妥協(xié),所以常聽人說,人生如戲,能把人生活成一片田園,何苦活成一場追逐,讓那些匆匆流年,有些故事還沒有展開,就已然成為陌路。尊重生活,從善待生活開始。
44、別把自己想的太偉大,要知道,在別人的世界里,不管你做的多好,你都只是個配角而已。我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也就是自己的心,你讓它疼了一次又一次。
45、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是因為人們走的多了就踐踏出一條路來。要想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要不屈不撓堅持攀登,勤奮學(xué)習(xí)刻苦鍛煉,就一定能夠?qū)崿F(xiàn)。
46、生活是一種自我心態(tài)的調(diào)整,挫折的時候記得笑一笑,還好勇氣還在。委屈的時候,問一問自己,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堅強的人,還能讓淚水淹死,生活不就是忙碌一點,又有什么,別矯情,告訴自己還有很多的理想,讓內(nèi)心的柔和成為一種習(xí)慣,胸懷的寬闊,就是對命運的一種改造。
47、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沒有什么是不能化解的,需要的只是寬容、大度,凡事都不要過于計較。計較得失,計較對錯,到最后反倒是把自己的快樂計較沒了。歲月會在我們的容顏上刻下許多難以抹去的印記,心寬的人,那滿臉的皺紋里盛裝的都是幸福和恬然。心放寬了,世界就敞亮了,陽光明媚,即使有傷心落寞,也如天上游走的云朵,帶來的只是清涼,而不是黯淡,只有把心放寬,道路才不會擁擠,而我們自己才會擁有更廣闊的世界。
48、又來人間走一遭,哭也未必是真哭,笑也不一定是真笑,一切都不是結(jié)局,不管是微笑,不管是嘆息,細(xì)細(xì)地品味這一切。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所難以預(yù)料的。我們不能控制機(jī)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yù)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xiàn)在;我們不能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長,卻可以安排當(dāng)下的生活;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少一些欲望,少一些爭斗,少一些索求,我們的世界就會是一個沒有陰霾的晴天。相信明天,還會升起一輪嶄新的太陽,重復(fù)也罷,輪回也罷,送給世界一個最美的微笑,收獲自己希望的碩果。
49、悠悠滄州道,南北名利客,年年楊柳綠,往事隨煙滅。自古多少為名為利客,忙忙碌碌南來北往,其間的恩怨情仇不知幾何,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浮云似夢,與誰為仇,云煙過眼,與誰結(jié)怨。英雄也罷,百姓也罷,偉人也罷,凡人也罷,不過是過眼空花,無常的繁華,更別說那短暫的怨與仇。實實在在的人生路走過去,回眸之間不過是水月空花,又有幾人會讓后人得知:不管是驚濤駭浪,成敗沉浮,不過是歷史輪回中的驚鴻一瞥。
50、生活充滿了煩惱,煩惱就是束縛,束縛一些有情眾生,使你不自在。 這個束縛是無形的,譬如你煩惱了,肯定是心里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 就不自在。只要有煩惱,你就沒有辦法離開生死輪回。
51、佛法的真理像是渡過苦海的船橋,是砍斷我執(zhí)的利刃寶劍,是治療心靈的甘露妙藥,是迷途暗夜中的唯一明燈。所以在我們滄桑的人生里,點點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會使我們的前途更加光明,才會減輕我們身心上的壓力、操勞、憂愁、痛苦等等,更會喚醒我們沉睡中的真性,最終令我們證得大智慧。
52、愛人如愛己,率已以隨人。——《四十華嚴(yán)》卷十二
53、當(dāng)面吳娘夸善舞,可憐總被腰枝誤。——王國維《蝶戀花》
54、人生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車票;它沒有采排;每一刻都是現(xiàn)場直播;佛菩薩,人天善神,都看著你;把握好每一個念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現(xiàn);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55、你會不會經(jīng)常犯這樣的錯誤,對越是陌生的人,越是畢恭畢敬。而對越是親近的人,卻常常滿臉抱怨。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和最愛的人,卻把耐心和寬容留給了陌生人。家是避風(fēng)的港灣,不是壞情緒的垃圾桶,只有最親的人,才能容忍你的一切。所以,請好好愛他們。
56、以煩惱心來對待親友和以慈悲心來對待親友,親友是同樣的親友,但二種心的結(jié)果卻有極大不同,煩惱生苦,慈悲生樂。
57、損失了財物不要緊,千萬不要喪失聞思修,因為有了聞思修就有發(fā)展福報的因緣。
58、我們一切的煩惱是怎么來的?就是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有一個不喜歡的東西,我們執(zhí)著一個東西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有一些煩惱現(xiàn)前。所以一切煩惱的來源就是這樣,執(zhí)著一個東西,煩惱就開始生起來,而且又開始排斥、不喜歡或者討厭其它的東西,各種各樣都會出現(xiàn)的。
59、要想利益眾生,必須要修行好自己。那也就是說,我們發(fā)的心越大,越要從自身開始好好地修。
60、懂得了佛法的道理,回歸到自身的當(dāng)下,就是要學(xué)會好好地吃飯、好好地睡覺、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去面對一切應(yīng)該做的事情。
61、佛法講要發(fā)愿,只要我們有善愿有大愿,遲遲早早都會滿愿。
62、看到好的東西就想得到,甚至寢食難安,這是我們的貪心在作怪;碰到自己不愿看到的人,心里就會忐忑不安、躲著走,這是因為心里有愧。
63、一個人曾經(jīng)遭受的挫折無助于其成長,而是讓他在黑暗的迷宮中和苦難的泥潭里失去人生方向,深陷其中,自哀自憐,甚至怨天尤人,對社會充滿誤解和仇恨,對自己也喪失了信心,于是拒絕一切援助之手,放縱人生,自甘墮落,把生命的最后一縷光亮推出心門之外。
64、追求人生的快樂沒有捷徑,卻有智慧的路徑,善用心者得之。
65、跌倒了不必急著站起來,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撿的,再站起來!
66、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佛都在你的身邊,唯愿你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67、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動靜、行住坐臥,要順時調(diào)護(hù)。
68、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69、佛曰: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70、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本從化身生凈性,凈性常在化身中。
71、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
72、忍讓安,知足樂,身外之物當(dāng)施舍。兒孫有志不靠咱,后代無知財是禍。教子明德,以身作則,積什么?
73、禪有四行: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打破執(zhí)著,是"無所求行",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出來,用法凈之理作指導(dǎo),是"稱法行"。
74、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75、每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種懲罰。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76、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nèi)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77、修德有順有逆。順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極而徹證,證而了無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遠(yuǎn),修極而永墮惡道,墮而了無所失。
78、喜靜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79、得生人道難,生得壽終難,得聞?wù)y,遇佛出世難。一切惡莫作,一切善應(yīng)行,自調(diào)凈其意,是則諸佛教。
80、嚴(yán)身住寂靜,調(diào)御而克制,必然修梵行,不以刀杖等,加害諸有情,彼即婆羅門,彼即是沙門,彼即是比丘。
81、如果有人毀謗我,毀謗我的教義或是毀謗我的弟子,千萬別因此而沮喪或心情煩亂。因為這樣的反應(yīng)無濟(jì)于事,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82、若不修內(nèi)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83、菩薩應(yīng)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好事,令他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梵網(wǎng)經(jīng)》
84、世事正如兩分,有陰便有陽。有善便有惡,有仁義,便有偽詐。你教標(biāo)榜慈悲,要滅盡大惡大魔一般,實乃妄談。也正如陰陽消長,吾只知陰盛陽衰,或是陽勝陰衰。不曾聞得陰勝陽滅,陽勝陰滅之說。立大仁義,必有大偽詐。立大慈悲,必有大魔。
85、不管是欠別人,還是欠自己,你曾欠下過多少個"對不起"?時間無情第一,它才不在乎你是否還是一個孩子,你只要稍一耽擱、稍一猶豫,它立馬幫你決定故事的結(jié)局。它會把你欠下的對不起,變得還不起。又會把很多對不起,變成來不及。
【佛語的語錄85條】相關(guān)文章:
佛語錄大全08-19
佛語的語錄39句08-04
佛語的語錄46句12-07
精選佛語的語錄45句01-02
精選佛語的語錄35句03-13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8條03-14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0條11-07
佛語的語錄40條03-29
精選佛語的語錄49句11-12
佛語的語錄49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