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名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優秀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說的,寫的,歷史紀錄的,經過實踐所得出的結論或建議,以及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什么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諸葛亮名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諸葛亮名言1
1、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非寧靜無以成學。——諸葛亮
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5、圖以于易,為大于細——三國·諸葛亮
6、有文事必有武備——三國·諸葛亮
7、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8、三國·諸葛亮——志當存高遠
9、三個臭皮匠,合個諸葛亮——民諺
10、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三國·諸葛亮
11、恢弘其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12、勸農業,無奪其時。——諸葛亮(三國·蜀)
1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4、勿以身貴而賤,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信。——諸葛亮
1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16、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三國·諸葛亮
17、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18、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三國)諸葛亮
19、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醉之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其之事而觀其性。
20、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21、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佚名
22、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3、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三國·諸葛亮
24、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諸葛亮
25、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諸葛亮
26、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27、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2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29、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
30、勿以身貴而賤,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信。
31、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
32、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諸葛亮(三國·蜀)《便宜十六策·賞罰》
33、勿以身貴而賤,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持功能而失信。——諸葛亮
34、國之大務,莫先于戒備——三國·諸葛亮
35、夫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36、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
37、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8、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9、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諸葛亮
40、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4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42、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43、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44、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諸葛亮
45、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46、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三國)諸葛亮
47、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諸葛亮
48、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三國·諸葛亮
49、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后之。
50、非學無以廣才——諸葛亮
51、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諸葛亮
52、勢利之交,難以經遠。——(三國)諸葛亮
53、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5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55、統治者必須具備外柔內剛的氣質——三國·諸葛亮
56、恢弘其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57、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諸葛亮
58、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諸葛亮
59、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60、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三國·諸葛亮
諸葛亮名言2
1、圖以于易,為大于細。
2、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3、統治者必須具備外柔內剛的氣質。
4、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
5、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
6、可是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
7、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8、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9、防奸以政,去奢以儉。
1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1、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
12、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1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4、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15、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7、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
18、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
19、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
20、國之大務,莫先于戒備。
2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2、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23、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24、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25、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
26、恢弘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2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致遠。
2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29、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30、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31、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
32、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33、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34、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35、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36、克食於民,而人有饑乏之變,則生亂逆。
37、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38、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39、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
40、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41、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
42、賞于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43、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
44、紅紫亂朱色,淫聲疑正樂。亂生於遠,疑生於惑。
45、日月之明,眾下仰止,乾坤之廣,萬物順之。
46、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47、夫釋己教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
48、勿以身貴而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信。
49、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
50、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
51、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52、勿以身貴而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持功能而失信。
53、兵卒有制,雖庸將未敗;若兵卒自亂,雖賢將危之。
54、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
55、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忍。
56、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
57、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之,不以寵而作威。
58、孔子不恥下問,周公不恥賤,故行成名著,后世以為圣。
59、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60、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
61、士之不能皆銳,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堅固也,處之而已也。
62、思者,正謀也;慮者,思事之計也。非其位不謀其政,非其事不慮其計。
63、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64、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6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66、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67、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68、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69、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
70、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71、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
72、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
73、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74、故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佐;輔強則國安,輔弱則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
75、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76、貴之而不驕,委之而不專,扶之而不隱,免之而不懼,故良將之功也,猶璧之不污。
77、觀日月之行,不足以為明;聞雷霆之聲,不足以為聽。故人君以多見為智,多聞為神。
78、為政之道,務于多聞,是以聽察采納眾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物當其目,眾音佐其耳。
79、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在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是以養神求生,舉賢求安。
80、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
81、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
82、示之以進退,故人知禁;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決之以賞罰,故人知信。
83、外傷則內孤,上惑則下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則不安。
84、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后智勇。
85、制之以財,用之以禮,豐年不奢,兇年不儉,素有蓄積,以儲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時之氣乎?
86、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豪)(倦),可以至醉,無致於亂。
87、臣初奉先帝,資仰憑借依賴於官,不自治生謀生計。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
88、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89、怒不可以復悅,喜不可以復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后。先勝則必后負,先怒則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90、臣初奉先帝,資仰憑借、依賴於官,不自治生謀生計。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
91、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合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92、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93、臣身在外,無別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來增加些微財產。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94、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諸葛亮名言3
1、防奸以政,去奢以儉。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
2、圖以于易,為大于細。諸葛亮
3、靜以修生,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諸葛亮
5、統治者必須具備外柔內剛的氣質。諸葛亮
6、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諸葛亮(三國。蜀)《便宜十六策。賞罰》
7、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
8、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現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10、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懼。——諸葛亮
11、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三國。諸葛亮
12、一人不及人智;個臭皮匠,勝個過一個諸葛亮。
1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4、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國諸葛亮《出師表》)
15、欲思其利,必慮其害。三國。諸葛亮《便宣十六策。思慮》
16、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準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7、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8、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9、天使來訪我們,但我們在他們走后才知道。佚名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20、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諸葛亮
諸葛亮名言4
1、善積者昌,惡積者喪。
出自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后主傳》。不斷積累善行的人就會興盛發達,不斷積累惡行的人就會自取滅亡。此言意在勸人戒惡行善。
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出自諸葛亮《后出師表》。瘁:勞苦。已:停止。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一面南征孟獲,還積極準備兩次北伐,竭盡全力守護這個國家。后來人們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話,形容那些赤膽忠心、高風亮節的仁人志士。
3、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二桃殺三士,典出于《晏子春秋·諫下二》,此以“二桃殺三士”的典故強調說明讒言的可怕。
4、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
出自《便宜十六策》。生氣發怒的時候也不去侵犯沒有罪過的.人,高興喜歡的時候也不遷就順從那些該殺的人。諸葛亮認為將帥的喜怒情緒能影響整支軍隊的成敗,為人處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喜怒哀樂,人皆有之。
無論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公正、公平地處理各種事情,不至于為情緒所控,犯下無可挽回的過失。
5、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出自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茍全,茍且保全。聞達,顯達、富貴。這是諸葛亮《出師表》中的名言,是自道其出山之前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
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出自《誡子書》。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這句話主旨是說勤學立志,專心致志地學習,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開闊視野,展現才華,豐富知識和加強內心的修養。
7、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
如果高興,不應該對不值得高興的事情高興;如果憤怒,也不應該對不會憤怒的東西憤怒。這句話說出了人貴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生活信念,看淡人生,學會超然,最終實現了人生的超越。
8、儒生俗士,識時務者,在乎俊杰。
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是杰出人物。這段話道出了看清形勢的重要性。
9、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以,表示目的的連詞。非,不。淡泊,不追求、看淡。明,使明。致,達到。寧靜可以修煉身心,節儉可以培養道德。沒有看淡一切的心態就難以使志向顯明,沒有寧靜的心緒就難以實現遠大的目標。寧靜才能避免心氣浮躁,節儉才能培養清心寡欲的情操。
10、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出自《出師表》。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之所以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后期之所以衰敗的原因。
諸葛亮名言5
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3不愛尺璧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4非寧靜無以成學。
5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6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7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8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9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0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1志當存高遠。
1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13 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14不愛尺璧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15非寧靜無以成學。
16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17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18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19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20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2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名言6
1、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2、有文事必有武備。
3、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4、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
5、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6、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
7、國之大務,莫先于戒備。
8、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9、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0、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
1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2、志當存高遠。
13、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
14、防奸以政,去奢以儉。
15、可是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
16、圖以于易,為大于細。
17、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18、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9、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20、統治者必須具備外柔內剛的氣質。
21、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
22、勸農業,無奪其時。
23、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
24、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25、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26、臣初奉先帝,資仰憑借、依賴於官,不自治生謀生計。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
27、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
28、克食於民,而人有饑乏之變,則生亂逆。
29、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
30、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
31、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忍。
32、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3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4、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35、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
36、日月之明,眾下仰止,乾坤之廣,萬物順之。
37、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
38、夫釋己教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
39、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40、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41、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
42、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43、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44、兵卒有制,雖庸將未敗;若兵卒自亂,雖賢將危之。
45、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46、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
47、紅紫亂朱色,淫聲疑正樂。亂生於遠,疑生於惑。
48、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49、賞于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50、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51、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52、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
53、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54、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55、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
56、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5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58、故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佐;輔強則國安,輔弱則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
59、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60、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61、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之,不以寵而作威。
62、士之不能皆銳,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堅固也,處之而已也。
63、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
64、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65、亂世出英雄,諸葛孔明也。
諸葛亮名言7
1、故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佐;輔強則國安,輔弱則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
2、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合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諸葛亮《又誡子書》)。
3、無悔的選擇是好的選擇。
4、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諸葛亮
5、到遠方去,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6、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
7、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8、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9、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諸葛亮《隆中對》)。
10、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合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11、思者,正謀也;慮者,思事之計也。非其位不謀其政,非其事不慮其計。
12、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諸葛亮《將苑·將強》)。
13、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后智勇(諸葛亮《將苑·將誡》)。
14、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
15、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聞,或有進善之忠而不得信(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16、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
1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8、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不能走當降,不能降當死耳。
19、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諸葛亮
20、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后之。
21、司馬懿在空城計中的策略。
22、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3、仁愛洽于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諸葛亮《將苑·將器》)。
24、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諸葛亮《治軍第九》)。
25、君以禮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謀其政,臣謀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則功名之道具立矣(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26、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諸葛亮《南征教》)。
27、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諸葛亮《教令第十三》)。
28、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29、大事起於難,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諸葛亮《思慮第十五》)。
30、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諸葛亮《與群下教》)。
31、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32、物有異類,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寶之;魚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趙高指鹿為馬,秦王不以為疑;范蠡貢越美女,吳王不以為惑(諸葛亮《察疑第五》)。
33、任重才輕,故多闕漏。——諸葛亮
34、治國以文為政,治軍以武為計(諸葛亮《治軍第九》)。
35、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茍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長于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后殿,此之謂騎將;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于小戰,勇于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諸葛亮《將苑·將才》)。
36、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涂炭之苦?——諸葛亮《三國演義之諸葛亮罵死王郎》
37、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諸葛亮《又與李嚴書》)。
38、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諸葛亮《將苑·腹心》)。
39、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諸葛亮《治軍第九》)。
40、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諸葛亮《答法正書》)。
41、先令而后誅,則人親附,畏而愛之,不令而行。賞罰不正,則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諸葛亮《賞罰第十》)。
42、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43、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葉),貫(能)四時面不衰,歷險夷而益固。 ——諸葛亮《論交》
44、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懼。——諸葛亮
45、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
46、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47、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諸葛亮
48、外傷則內孤,上惑則下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則不安。
49、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50、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51、吾聞勇將不怯死以茍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戰。
52、為政之道,務于多聞,是以聽察采納眾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物當其目,眾音佐其耳(諸葛亮《視聽第三》)。
53、外傷則內孤,上惑則下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則不安(諸葛亮《陰察第十六》)。
54、蜂蠆尚有毒,而況國乎?——諸葛亮
55、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56、一夜北風寒,萬里彤云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諸葛亮
57、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諸葛亮《隆中對》)。
58、斬斷之政,謂不從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輕,二曰慢,三曰盜,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亂,七曰誤,此治軍之禁也(諸葛亮《斬斷第十四》)。
59、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60、臣初奉先帝,資仰憑借依賴於官,不自治生謀生計。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
61、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
62、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諸葛亮
63、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64、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諸葛亮
65、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則令不從,令不從則生變亂(諸葛亮《教令第十三》)。
66、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諸葛亮《將苑·智用》)。
67、夫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諸葛亮《將苑·謹候》)
諸葛亮名言8
1、志當存高遠。
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5、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6、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7、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9、不愛尺璧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10、非寧靜無以成學。
1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2、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13、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1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名言9
1、志當存高遠。
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非學無以廣才
5、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6、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8、夫志當存高遠。
9、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10、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1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1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3、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民諺
14、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15、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
16、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17、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
18、非寧靜無以成學。
19、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20、三個臭皮匠,合個諸葛亮 ——民諺
諸葛亮名言10
1、夫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2、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諸葛亮
3、勢利之交,難以經遠。(三國)諸葛亮
4、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5、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6、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7、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諸葛亮
8、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9、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名言警句
10、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
11、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12、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3、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4、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
15、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6、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諸葛亮集》
18、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19、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諸葛亮
20、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21、國之大務,莫先于戒備三國。諸葛亮
22、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23、亮再不能興兵討賊,悠悠蒼天何薄于我。諸葛亮
24、圖以于易,為大于細。諸葛亮
25、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把握一個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26、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三國)諸葛亮
27、不曾做過一番事業的人,不足以成為一個良好的'顧問。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28、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9、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0、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3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國諸葛亮誡子書
34、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諸葛亮
35、經驗不是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個人如何看待發生在他身上的事。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36、鞠躬盡瘁,死而后己。——諸葛亮
諸葛亮名言11
一、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察疑
二、賞賜不避怨仇,誅罰不避親疏。——出自《便宜十六策·賞罰第十》
三、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四、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睡也。出自《便宜十六策·教令第十三》
五、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六、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出自《便宜十六策·君臣第二》
七、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八、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懼。——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九、惡不可順,美不可逆。——(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納言第四》
十、夫計謀欲密,攻敵欲疾,獲若鷹擊,戰如河決,則兵未勞而敵自散,此用兵之勢也。故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懼。是以智者先勝而后求戰,闇者先戰而后求勝;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此順逆之計也。——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十一、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此順逆之計也。《便宜十六策》
十二、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十三、“惟明君治獄案刑,問其情辭,如不虛不匿,不枉不弊,觀其往來,察其進退,聽其聲響,瞻其看視。形懼聲哀,來疾去遲,還顧吁嗟,此怨結之情不得伸也。下瞻盜視,見怯退還,喘息卻聽,沉吟腹計,語言失度,來遲去速,不敢反顧,此罪人欲自免也。”——《便宜十六策·察疑》
十四、思者慮遠,遠慮者安,無慮者危。出自《便宜十六策·思慮第十五》
十五、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出自《便宜十六策·賞罰第十》
十六、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此順逆之計也。——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十七、纖纖不伐,必成妖孽。——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十八、賞不可虛施,罰不可妄加。——出自《便宜十六策·賞罰第十》
十九、君以禮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謀其政,臣謀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則功名之道具立矣(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二十、夫五音不聞,無以別宮商;五色不見,無以別玄黃(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二十一、見微知著。“君子視微見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慮)。看見事物的一點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諸葛亮名言12
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2、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3、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4、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5、財有限,費用無窮,當量入為出。——顏之推
6、節用于內,而樹德于外。——先秦《左傳昭公十九年》
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8、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先秦《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9、靜以養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10、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先秦《易傳否》
11、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
12、夫(fú)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f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3、節儉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愛默生
14、最大的榮譽是保衛祖國的.榮譽。
15、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6、囚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先秦《墨子·節用上》
17、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貢
18、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9、節用于內,而樹德于外。——先秦《左傳·昭公十九年》
20、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子《韓非子顯學》
21、舒適的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完全感覺不到樂趣,而變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盧梭
22、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含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訓儉示康》
23、奢儉之節,必視世之豐約。——先秦《三國志·魏書·己凱傳》
諸葛亮名言13
1) 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諸葛亮
2) 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諸葛亮
3) 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
4) 統治者必須具備外柔內剛的氣質。——諸葛亮
5) 統治者必須具備外柔內剛的氣質 ——三國·諸葛亮
6) 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諸葛亮
7) 有文事必有武備。——諸葛亮
8) 喜不應喜無事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諸葛亮
9) 圖以于易,為大于細 ——三國·諸葛亮
10)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1)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三國)諸葛亮
12)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3)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14) 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 ——(三國)諸葛亮
15) 三個臭皮匠,合個諸葛亮 ——民諺
16) 勸農業,無奪其時。——諸葛亮
17) 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
18)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
19) 有文事必有武備 ——三國·諸葛亮
20) 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21) 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 ——三國·蜀《便宜十六策·賞罰》
22)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23) 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諸葛亮
24)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
25) 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諸葛亮
諸葛亮名言14
亂世出英雄,諸葛孔明也
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類別:志向
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類別:時間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類別:修養
非寧靜無以成學。 類別:學習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類別:成功
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類別:友誼
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類別:志向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類別:奉獻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類別:失敗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
諸葛亮名言15
1、非靜無以成學。(國)諸葛亮
2、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諸葛亮
3、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4、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5、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6、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7、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8、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9、諸葛亮出山前,也沒帶過兵!憑啥我就要工作經驗?
10、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11、圖以于易,為大于細。諸葛亮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李覯《廣潛書》
12、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諸葛亮
13、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劉備訪諸葛亮,后世的評價
14、講了這十句話的人中間,有二個皇帝(劉備李世民),四個王(陳勝曹操劉備李世民)四個宰相(曹操諸葛亮秦檜文天祥),五個將軍(霍去病岳飛關羽張飛恒溫),二個狀元(秦檜文天祥),一個農民(陳勝)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有重復。
15、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1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7、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8、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準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9、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20、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三國)諸葛亮
22、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國諸葛亮《出師表》)
23、非靜無以成學。——(國)諸葛亮
2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貢獻。白求恩.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俗語
26、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
27、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懼。——諸葛亮
28、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佚名
29、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30、“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
31、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國諸葛亮
32、志當存高遠。諸葛亮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33、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諸葛亮
3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36、風度是大雨中為人撐開的小傘,風度是焦陽下替人遮蔭的大樹風度是諸葛亮空城上坦然的琴聲,風度是周總理外交中從容的回復風度是指揮家飄逸的手勢,風度是思想者睿智的'頭顱風度是司儀得體的舉止,是模特優美的腳步風度是卓別林的帽子,是王羲之的行書
37、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彼此有商量;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38、除了增長見識和豐富生活以外,我們為什么要看書呢?有人說是尋找一個榜樣。榜樣能給人前進的動力,像不恥下問的孔子,聰明卓絕的諸葛亮,桀驁不遜的梁山好漢,甚至視死如歸的抗戰英雄。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特殊的魅力,使我們培養出良好的素質。
39、相持了數月,諸葛亮不幸病逝軍中,蜀軍群龍無首,悄悄退兵,司馬懿不戰而勝。"
40、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4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2、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莎士比亞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諸葛亮
4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
44、生命的意義是在于活得充實,而不是在于活得長久。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45、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哥倫布發現了一個世界,卻沒有用海圖,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釋疑解惑的“信心”。桑塔雅娜
4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國諸葛亮誡子書
47、鞠躬盡瘁,死而后己。諸葛亮
【諸葛亮名言】相關文章:
諸葛亮名言09-28
諸葛亮的勵志名言03-05
【精】諸葛亮名言11-27
關于諸葛亮名言09-30
諸葛亮名言通用(15篇)09-28
諸葛亮的語錄12-08
名言:教育經典名言03-04
勵志名言勵志名言07-23
護士名言_名言寄語09-27
名言詩句_名言短句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