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門】佛語的語錄大匯總88條
給人方便,等于給自己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佛語的語錄88條,希望大家喜歡。
1、都是我的錯,是一種自律,讓自己不斷提升;都是我的錯,是一種胸懷,時刻為別人著想;都是我的錯,是一種美德,讓彼此之間的心更近;都是我的錯,是一種難得的修為,真修當不見世人過。都是我的錯,自凈其意,長養身心。
2、誰都會有欲望,但超過自己承受范圍的欲望,只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淖。學會滿足,就是掌握了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修煉一顆平常心,痛苦就會越來越淡,幸福就會越來越濃。寧靜如水。心靈的寧靜是用心靈的厚度滋養出來的。無論悲喜,昨天的故事就適合放在昨天的夢里。
3、人海茫茫,誰也不曾孤獨,心地的寬厚,承接著人生所有的高低起伏,人生不是用那些自我的狹隘,挖掘生命重復的痛苦,而在于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自己的人生觀,包容那些人生得失,活出人生那份難能可貴的理性,面對所有煩惱的凌厲,更應該學會坦然處之,化解消極。
4、懂,無需太多語言,有時只需一個微笑,一眼凝眸,它是靈魂與靈魂的對白,它是心與心的共鳴。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相惜。懂,不是一個字,而是一顆心。
5、有的人很會罵人,罵得對方心痛得來比刀割還難受。"看我把他痛罵一頓,他已經幾天吃不下飯",卻得意洋洋的,很高興。但是,你結果是受地獄報,受了之后即使到了人間,聽到的聲音都是違意聲,都是不稱心的聲,都是說你不好的聲音。那是果報。
6、俗話說的清楚,哪個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后無人說。人生就像一個黑色幽默,你在人前說過別人三言兩語,也許你想不到,在你的身后有一群人在說你,包括那些曾經在一起說別人的人。要是真的聰明,那么就先堵住自己的嘴吧。
7、業由心造,一切染凈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8、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當你感到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9、用兩倍于自己說話的時間傾聽對方講話,為了事業成功,努力去傾聽別人的話吧!
10、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務的本質,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所謂初學者的心態是指,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應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贊嘆。
11、能以世事用教眾生,見學勝已不生妒心,自勝他人不生僑慢。《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12、有愛則人與;人與就平安。
13、直截根源,不存知解。當陽露出,不費纖毫。若也眨起眉毛,早成蹉過;才落擬議,便隔千山。——《鼓山語錄》
14、人生是一趟單程車,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好好善待自己,珍惜今天,期待明天。那些走過的,錯過的,都不再回來;丟掉的,失去的,都不復擁有。所以我們不要走得太匆忙,該愛的要用心去愛;該留的,要真誠挽留;該感受的要充分感受,該珍惜的要好好珍惜。
15、著相而求,咫尺也成天涯。心性本自圓成,卻時時攀緣過去、未來,并 于當下起分別、執著,顯好壞、生愛惡,于是煩惱叢生。金剛般若經言,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且于不可得處,悟達心 性圓成。
16、有些學佛人,表面上念佛認真、吃素嚴格、打坐精進,然而生活中,對家人缺乏關愛,不能做到家庭和睦,對金剛師兄缺乏包容,不能做到金剛師兄之間的團結。與家人不和睦,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礎,與金剛師兄不團結,表明失去了修行的根本。既然沒有做人的基礎和修行的根本,那么學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
17、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托生之處,切須在意。——《達摩大師血脈論》
18、你用真誠換來的不一定是真誠,但你用虛假換來的就一定是 虛假。真誠就像不可或缺的空氣,人們需要它、享受它,但很少有人 想到要發自內心地感恩;虛假猶如打出去的拳頭,你的作用力多大, 來自對方的反作用力就有多大,這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時發 生,用力越猛,對雙方造成的傷害越深。
19、現在的不愉快,是過去的執著所致。今日的執著,又會造成明日的麻煩。世間上的任何東西,得到是偶然,最終消失是必然。當我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對它的執著越大,它給我們帶來的煩惱越多,痛苦也越大。
20、缺少愛就缺少約束,缺少愛就缺少敬畏,缺少愛就缺少責 任。掠奪式發展、貪婪自私、愛的枯竭將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對真 善美的呼喚,就是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就是一種自我救贖。
21、以佛心看人,周遭遍地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則處處都是猙獰的鬼影。
22、通向勝利之路要務實,不要坐而論道,從最細微處開始行動,一點一滴的積累也能穿透頑石。因此,行動才是我們做事的起點,它使我們的幻想、計劃、目標都變為現實,成為—股活動的力量。行動,是滋養成功的食物和水,是接近夢想的捷徑。
23、知道,是知而行道;能"行道’’才是真"知道"。
24、佛言:當持五戒,自歸于三,何等為三?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視吉良日。《般舟三昧經》
25、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古印度)龍樹《十二門論》
26、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后,會后悔是人之常情,這是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后悔",我們才會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但若一味地埋頭后悔,無異于自尋煩惱,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7、寬心、包容,是快樂的泉源。
28、我們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別人也就等于幫助自己。
29、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
30、不要感嘆命運不公,不要埋怨生而受苦,凡事只要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就能夠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也就能創造出無窮的價值。這樣,苦也就不完全是苦澀的,也許還能從中品嘗出別樣的甜蜜。
31、愛人如愛己,率己以隨人。"四十華嚴"卷十二
32、心無雜念、凡事樂觀、踏實做事,就會有智慧。
33、若信愿堅固,縱使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使將此名號作個語頭,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墻鐵壁一般,亦萬無一得生凈土之理。
34、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無論處在什么樣的境地,都要警惕自己的虛榮心。虛榮心是缺乏經驗的年輕人失足的陷阱,做任何事情都要克服虛榮心,人一旦讓虛榮的欲望彌漫在心中,就可能誤入人生的歧途。再說,如果你具備許多的優點,不必炫耀,別人自會發現的。
35、越來越覺得語言是多余,簡直是噪音;起心動念不但無益,實是多事,打閑岔。有念頭即有染,但習性仍然如故。阿彌陀佛。松濤、海浪,讓人心寂靜、安息,因為它們掃除我們的分別念。汽車、建筑工地的噪音,碾壓我們的心,令它破碎、抓狂。
36、將放不下的徹底放下,因為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想背的東西,重得你背不動。背不動就不要強背,強背的結果,既壓垮了自己,也摔碎了對方。
37、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 尤人,最終可能一事無成!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 時,不感恩的借口卻只需一個。殊不知,失敗或不幸時更應該感恩生活。
38、愛語——柔聲悅色,令人聞之欣慰、見之敬愛。誠懇的愛語,可掃除一切人我煩惱,解開心結郁悶,化干戈為玉帛,轉暴戾為祥和。
39、順應習氣,承受命運的人一輩子只能庸庸碌碌,成為凡夫俗子。而改變習氣,勇敢正視自己的缺點,并努力克服它的人,最后往往都能成為人中龍鳳。當我們了解這其中的因緣之后,我們就會明白所謂前生今世,并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聯系的,而命運的吉兇和未來的禍福,也可以從我們自身找到答案。
40、慈悲仁愛之心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雖然現在是經濟社會,更多的人需要通過賺取財富證明自己的價值,但財富跟著愛心來。即便是生意人在經營的過程中,做些善事,也有助于經營。擁有救人救世的心胸才是世間最珍貴的無價之寶。
41、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切地存在于你的心中,它比你熱愛的 朝霞燦爛,比你喜歡的晨歌嘹亮。它將你從黑夜喚醒,它帶你穿過黎 明的山峰,它伴你涉過如水的夢境。你的靈魂和它一起飛越,你的思 想因它奔向無垠,你肉身所觸的世界也l因它充滿激情和歡悅。它的名 字叫希望,它的愛不分彼此沒有分別。
42、人不可能不做錯事,不可能不走彎路。
43、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若念天堂,有愛便是天堂;若念地獄,人間處處即煉獄!
44、[天天禪語]勇于承擔的人,會將壓力轉為使命,則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歡喜。
45、法入心,才"有法度",自度再度人。
46、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明窗高掛菩提月,凈蓮深栽濁世中。——慈受懷深
47、心態向陽,法喜滿懷,一個人首先學會善待自己,別人才會真正善待你。尤其是女人更要"好好善待自己"。很多女人不是不夠好,而是一味對別人太好,老想著取悅別人,卻不知道你越取悅別人,就越不得圓滿。只有當你自己內心完全先充滿了喜悅,別人才會見你而歡喜。菩薩度人,首先度的也是她自己。真正的"度"是先把自己完善成一道風景,然后讓所有看到自己的人因這道風景而賞心悅目,法喜滿懷!
48、自卑是自己最大的殺手與敵人。
49、一切畏刀杖,無不愛壽命,恕己可為喻,勿殺勿行杖。《大般涅槃經》卷十,一切大眾所問品
50、生命最可貴的是懂得欣賞,而不是擁有。學會了欣賞,人的心靈也會在 不知不覺中得到凈化與調適。同時,欣賞還能開闊人的視野,充實生活并增 添生活情趣。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人的精神狀態與肌體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 聯系,作為一種審美活動,欣賞往往能夠促使人進入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狀 態。這對于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處的。
51、無心之過是可以諒解的 面對無心犯錯的人,要知道,他正陷在深深的內疚中,這時哪怕只是 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輕輕的安慰,都足以融化他心里的冰雪。
52、征服百岳山,不如征服無明關。
53、禪機妙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54、佛教微語《六祖壇經》說: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有一首詩偈說的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外無佛,自己純真的本性就是佛。把心治好,有清凈正直的思維,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樂的心胸。生活自然就安穩祥和、幸福快樂。
55、禪機妙語話人生:時光,就這樣是,在我們回首展望中,追尋你的記憶;流年,就這樣的,在兜兜轉轉間,一去不返。
56、過去已成云煙,別蜷縮于曾經的陰影,心儀的風景都在前面;堅持心中專注的,摒棄與已無關的,潛心篤行,在孤寂里靜待花開;學會謀人與做事,善于思考與總結,懂得負責與擔當;勝不竊狂,挫不言敗,不輕犯險,不易冒進,不松懈,不停頓,困苦都在腳下,未來終是美麗。
57、一切世間欲,非一人不厭,所有有危害,云何自喪己?一切諸眾流,悉皆歸于海,不以為滿足,所受不厭爾。—《佛說生經》
58、累與不累,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戶。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里,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
59、看歷史長河,悠悠千古,不論是英雄豪杰,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有多少恩怨情仇,不都隨著生命的完結而消去?人生如歌,人生亦如夢,向老天祈愿,相逢一笑泯恩仇。
60、快樂是需要自己去培植的,需要用心去體會的。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濛濛細雨會給我們欣喜,習習涼風會給我們愜意,萬里晴空會給我們舒暢。一句簡單而樸實的問候傳遞的是友好,一個無言而堅定的眼神傳遞的是鼓勵,一次有力而溫暖的握手傳遞的是支持。哪怕遞給我們的只是一杯白開水,這里面也蘊涵了濃濃的關愛。生活其實一直是被幸福包圍著的,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快樂便時常和我們相伴。
61、一者見他得利歡喜如己,二者自得安樂不樂獨受。《優婆塞戒經》卷二,發愿品
62、做一個寡言,卻心有一片海的人,于淡泊中平和自在。
63、清晨曙光初現,幸福在你身邊;中午艷陽高照,微笑在你心間;傍晚日落西山,快樂隨你一天;關心你的朋友,從早晨到晚上,念一聲阿彌陀佛!祝您快樂吉祥永遠!
64、因為我們在大船上時就已經勞累不堪了。于是,我們只好聽從風浪的擺布了。
65、心中愛眾生的人,是最希望世界和平的人,煩惱很重的人,是世上最不和諧的人。
66、每個人從生下來到死亡之間,都受著無常的主宰,沒有一個生命是常存的。
67、修行說難,一點也不難。對于出家人來說,就看我們能不能生起來對佛菩薩的信心,能不能摸頭自省知道自己是來干什么的。
68、孝養父母是每個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因為,我們曾被她們辛勤哺育,深恩無比。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69、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壞花瓣的美麗和芬芳一般,仁者隨緣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
70、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71、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72、妄身臨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疏,更若愛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73、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74、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毗羅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斷滅,名為涅盤。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皆愿聞。
75、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里,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懷。但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多少少了一些東西。
76、沒有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會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也會批評你,當你沉默的時候,別人有可能還是會批評你,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個人沒被批評過。不要因為眾生的懷疑,而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77、希望就這樣像一朵煙花一樣,綻放就綻放,洇滅就洇滅。 ——雪小禪 《賞心只有三兩枝》
78、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79、參禪三階段:一、執著尋找禪的本體,無所得;二、粗通禪理,卻拘泥于"我即空",似悟而實未悟;三、頓悟瞬刻即永恒,我即佛、佛即我。
80、我們誦詠的經典雖不多,但若遵照著去實踐,并從其中獲得正確的見解,斷除內心的愚昧,身心也會得到凈化,不再跟隨外界的起伏而變化。
81、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去圣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82、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83、不可說者,指佛家實相也,實相一相,所謂無相,故不可說也。因一說即為相也。
84、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
85、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86、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直以為他是最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起。當有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喜歡。
87、若能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88、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佛語的語錄88條】相關文章:
佛語錄大全08-19
經典佛語的語錄38條03-14
佛語的語錄49條07-22
佛語的語錄39句08-04
佛語的語錄46句12-07
佛語的語錄40條03-29
精選佛語的語錄35句03-13
精選佛語的語錄49句11-12
經典佛語的語錄30條11-07
佛語的語錄匯編58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