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門】讀書名言摘錄93條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足己患不學,既學患不行。——韓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的讀書名言93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學習實踐是手段,立異標新是目的。
2、讀書在于舉一反三,實踐在于觸類旁通。
3、讀書提高精神文明,實踐提高物質文明。
4、書籍——透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5、記誦之法,學問之舟。——(清)章學誠
6、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7、學習知識是方法,創造世界是目的。
8、我口袋里只要有一本新書,我的心就怦怦跳了起來,恨不得一口氣把它讀完。——盧梭
9、為了精通自己的專業,必須瀏覽各種書籍。在我們廣泛瀏覽的時候,應該自備—套讀書索引,這樣,在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能夠迅速地查到我們所需要的材料。——曹方
10、不管讀什么書,總愿意自己給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問一些問題,問一些為什么,尋求更正確的答案。這樣,無形中使知識面愈來愈寬,使理解的程度愈來愈深。——張友漁
11、當你想讀下去而毫無所得時,你便把書暫時移開,過些時再來讀,結果它總會讓你讀懂的。——詹姆士·畢塞·浦拉特
12、讀書有四字要緊: "闕、疑、好、問",即"勤、學、好、問"。做人有四字要緊: "務、實、耐、久",即"實實在在、持之以恒"。
13、歷史上許多學者的治學成長之路是從目錄學起步的。目錄學對于學者的重要,就猶如我們第一次游覽風景區,總喜歡先買張導游圖,看看哪里是最值得觀賞的景致,走哪條路線最合適一樣,治學也要先看看知識的導游圖——目錄學,摸清可以捷足先登的門徑,凡讀書須識貨,方不用錯功夫。——牟潤孫
14、古人謂有益之書為"經師"是對的,從"經師"那里獲得有用的知識,這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牟世金
15、我在饑餓的時候將書當作肉,在寒冷的時候將書當作裘皮,在孤獨的時候將書當作朋友,在憂愁的時候將書當作美好的音樂。(今人譯)——尤袤
16、在我們懶惰的人看來,都以為省出來的時間只為休息休息,哪知人家工作之外,還要讀書。省出來的時間越多,就是讀書的時間愈多,使工不誤讀、讀不誤工,工讀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李大釗
17、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的享受的時刻。——孟德斯鳩
18、我們要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銀錢去教一般平民讀好書,做好人。——陶行知
19、學習前人是起點,超越前人是目的。
20、讀書之讀,似應理解為書法家讀帖讀碑之讀,畫家讀畫之讀,而不足一般的閱覽或誦習。——白壽彝
21、我的讀書方法是博覽與專修相結合,博覽常采取瀏覽方法,增廣見聞;專修時則集中攻讀作卡片筆記,迄今已積累卡片一萬余張,筆記二百萬字左右。歸納起來:"博觀之日,專門之的,勤奮之功,空靈之氣。四者兼備,成功之秘。"——鮑昌
22、讀書不妨逆讀,譬如,我們讀世界史,第一遍從頭讀,第二遍從最后一章逆讀。因為通過倒逆讀書的方法,從一開始就可以得知其中心內容,進而溯本查源,加深我們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反復運用順讀和逆讀的方法,就會使學習效果倍增。——福并重雅
23、讀書要做到"博、精、新"三個字。"博"是博覽勤聞,這樣可以"多聞闕疑",要反對"孤陋寡聞"。過去說"閉門自精",是不確切的。無選擇,無目的的泛覽,是不易于精的。精是精密,精通連貫,詳明嚴密,反對"淺嘗輒止",也反對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讀書的目的在于用,這就要求新方法,新研究,新努力,新結論,新見解的五新,反對故步自封,人云亦云。——鄭天挺
24、在出版物越來越豐富、需要知道和學習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果不采用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法,就可能對于必須精心研習的東西,囫圇吞棗,讀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對于可以泛讀的東西,要是采用精讀的方法,又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卻只能吸納進很可憐的一點。因此,這兩種讀書方法不但不可偏廢,而且應該講究巧妙的結合,結合得好,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讀書的藝術。——秦牧
25、人的一生,應當不遺余力地奉獻一切于社會。
2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孫洙
27、閱讀的快樂不在人家告訴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靈得以舒展開來。
28、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29、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30、書讀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法國哲學家、文學家)
31、書籍是,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
32、不怕吃苦,終可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績——徐廣越
33、胸中書傳有余香。——宋·辛棄疾
34、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
35、沒有一本書可以疏忽地閱讀而得到益處。 ——(意大利)諺語
36、必須記住我們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的紛繁。我們應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去做最有益的事。 作者:斯賓塞
37、人要獨立生活,學習有用的技藝。 作者:凱德
38、讀書全靠自用功,先生不過引路人。 作者:諺語
3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作者:呂不韋
40、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會貫通,并使之付諸實現。
41、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越壯闊。
42、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43、為樂趣而讀書。 作者:毛姆
44、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
45、我們的箴言終是:元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只為要使它醒后更興奮。
46、讀書貴精熟。——胡居仁
47、宇宙的偉大建筑是現在開始以純數學家的面目出現了。
48、數學的題目一定要做,但學數學并非單單解題,題目太多,沒有思考,便沒有意義:題目要想,想完之后要想怎么改。——李信明
49、書籍是幼年人的導師,是老年人的護士。——柯里葉爾
50、讀書太多最容易成為自以為是的無知者。——盧梭
51、最淡定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52、心靈的陶冶,行為的提升,書本的記錄。
53、書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54、勤與儉,治生之道也,不勤則寡人,不儉則妄費。
55、閱讀,比如飲食、平靜地咀嚼,其味道是將長;大咽咀嚼,味道也就永遠不會知道。
56、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
57、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的東西。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么做不來的。
58、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清·黎志遠《漢陽舟次》
59、讀書識理會讓我們覓得并保持人生應有的快樂。
60、人人都想培養美國最聰慧的孩子,而不是全面調教得最好和心情最舒暢的孩子。
6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兒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出處:神童詩勸學
62、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
63、學如才識,不日進,則日退。
64、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
65、養子莫徒使;先教勤讀書。
66、養子莫徒使;先教勤讀書。
67、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
68、讀書是靈魂的壯游,隨時可發現名山巨川、古跡名勝、深林幽谷、奇花異卉。——法朗士
69、讀書對于智慧,也像體操對于身體一樣。——艾迪生[英國作家]
70、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作者:朱熹
71、凡讀古人書,應先胸有識見,引伸觸類,融會貫通,當悟乎書之外,勿泥乎書之中,方為善讀書人。作者:顧儀卿 出處:《醫中一得》
72、如果我閱讀得和別人一樣多,我就知道得和別人一樣少。
73、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
74、真正的讀書使瞌睡者醒來,給未定目標者選取適當的目標。正當的書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誤入歧途。——卡耐基
7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76、勤勉而頑強的鉆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77、初以弋獵為事,中便折節讀書,常慕傅介子、班仲升為人。
78、"和書籍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
79、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朱熹
80、活讀書者,博學多智;死讀書者,昏學無用。
81、苦寒盛開書香的花瓣,磨礪鑄就知識的鋒利。
82、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人類最需要的老師。
83、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鄭板橋
84、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生的伴侶,最真誠的朋友。
85、最堅苦的工作就是認識本身。——希臘
86、真正的念書使打盹者醒來,給未定方針者選擇適當的方針。合法的書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制止誤入歧途。——卡耐基
87、念書不是為了雄辯和批判,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衡量。——培根
88、得意念書樂,不邀為善名。——(清)王永彬
89、勞于念書,逸于作文。——(元)程端禮
90、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天職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哪里研究的,畢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付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相識。
91、常識是引導人生到光亮與真實地步的燈燭,愚昧是到達光亮與真實地步的障礙,也就是人生成長的障礙。
92、知是一種快樂,好奇心常識的抽芽。——培根
93、逐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讀的,一類是欣賞的。 ——梁啟超
【讀書名言摘錄93條】相關文章:
讀書的名言摘錄03-13
簡單的讀書的名言摘錄03-03
讀書名言摘錄10-15
讀書的名言摘錄84條07-29
經典讀書的名言摘錄30句07-27
讀書的名言摘錄87條08-25
讀書的名言摘錄96句08-03
讀書的名言摘錄78句08-08
精選愛讀書的名言摘錄85條08-02
實用的讀書的名言摘錄35條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