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名言(優秀)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對那些經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主要是指人們普遍熟悉的成語、俗語、諺語、格言、詩詞等。那什么樣的名言才是經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曾國藩的名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國藩的名言1
1、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2、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3、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5、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事皆貴專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7、我一顆心坦坦蕩蕩,毫不恐懼。
8、肝氣抑郁最容易傷害人。
9、就我的所見所知多教育幾個人,以別人的長處來批評我的短處。
10、扶助危困拯救災難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經得起心與力上的勞苦。
11、總是必須腳踏實地,能勤于做好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見功效。
12、看者如商賈趨利,聞風即往,但求其多;讀者如富人積錢,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讀者如守上防隘。——《曾國藩書信》。
13、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余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常常記此二字,則長履大任,福祚無量矣。——《曾國藩書信》。
14、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國藩書信》。
15、軍行戰勝,尤須堅明約束,無令騷擾地方。——《曾國藩書信》。
16、凡軍行太速,氣太銳,其中必有不整不齊之處,惟有一靜字可以勝之。不出隊,不吶喊,槍炮不能命中者不許敵放一聲,穩住一二日,則大局已定。——《曾國藩書信》。
17、但很戰浪追,為我軍向來大弊。此次必須謀定后戰,切不可蠻攻蠻打,徒傷士卒。——《曾國藩書信》。
18、善莫大于恕,惡莫兇于妒。——《曾國藩家書》
19、心以收劍而細,氣以收斂而靜。——《曾國藩家書》
20、每日飯后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曾國藩家書》
21、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家書》
22、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曾國藩家書》
作文有崢嶸雄快之氣,則業進矣。——《曾國藩家書》
24、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常用則細,不用則粗。——《曾國藩家書》
25、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曾國藩家書》
26、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曾國藩家書》
27、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曾國藩家書》
28、視兒女過于嬌貴,柳子厚《郭橐駝傳》所謂旦視而暮撫、爪膚而搖本者,愛之而反以害之。——《曾國藩家書》
29、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曾國藩家書》。
30、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曾國藩家書》。
31、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家書》。
32、要與世間撐持事業,須先立定腳跟始得。——《曾國藩家書》。
33、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曾國藩自箴聯》。
34、諺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曾國藩家書》。
35、舍命報國,側身修行。——《曾國藩日記》。
36、凡發一謀,舉一事,必有風波磨折,必有浮議搖撼。堅忍力爭而后有濟。——《曾國藩家書》。
37、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圣賢之德業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日:"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曾國藩書信》。
38、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的習勤勞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者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39、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曾國藩
40、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曾國藩
41、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曾國藩
42、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曾國藩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曾國藩
44、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曾國藩
45、有才干,定要表現之。——曾國藩
46、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47、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曾國藩
48、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49、夫志心篤行之術,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50、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曾國藩
51、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節。——曾國藩
52、讀書不獨是變人氣質,且是能養人精神,蓋是理義收攝。——曾國藩
53、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55、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國藩
56、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57、術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可不必用而用,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58、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59、消磨歲月書千卷;嘯傲乾坤酒一樽。
60、無日不以龔黃召杜相規,愿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當水火刀兵之后,賴良吏默挽天心。
61、大抵浮生若夢;姑從此地銷魂。
62、夢泛扁舟鏡湖月;身騎瘦馬劍關云。
63、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64、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65、盛世創業重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66、居心不凈,動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曾國藩
[看一個家族的興敗,看三個地方]第一,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第二,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第三,看后代子孫有沒有在讀圣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曾國藩
68、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學則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棄也。孝其所以當孝,弟其所當弟,自是而推之,則亦圣人而已矣。
69、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曾國藩
70、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曾國藩
71、天下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曾國藩《致吳竹書》
72、"堅忍有恒"四字,最為辦事要著,勿畏難中輟,勿滋生弊竇,勿遺人口實。照此進行,何患不達目的?——曾國藩
73、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曾國藩
74、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學力以養之唯以圣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度量閎深矣。
75、慎能遠禍,勤能濟貧。——曾國藩名言
76、歷史從來沒有如果,它有的,只是一個盡力想要守住初心,想要盡快結束戰爭,還清靜于人民,還政權于清廷的老頭子,在深夜的書房寫下一幅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77、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78、正是由于在風譎云詭的時代,各種身份的集合體,曾國藩才備受關注和爭議。然而,讓后世更推崇和循環評價的卻是:曾國藩家書。
79、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0、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曾國藩
81、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82、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
83、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愛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84、曾國藩經典人生哲理語錄2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和。寡合則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
85、古之成大事者,局限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行。
86、天下事未有不由費力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87、故意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巨險阻。
88、喜新厭舊,欲求上進難矣。
89、夫知之而不消,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消同。
曾國藩的名言2
1、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3、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4、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5、君子貴通天下之志,疾惡太嚴則傷公明之體。
6、水激逆流,火激橫發,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7、留心在危難的時候,默默觀察樸厚實在的.人,則在識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8、能夠儉樸簡約的人可以不求人。
9、一旦焦躁,則好心緒必定減少,辦事則必不能妥善。
10、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學問。——《曾國藩書信》。
11、看者如商賈趨利,聞風即往,但求其多;讀者如富人積錢,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讀者如守上防隘。——《曾國藩書信》。
12、居心不循天理,則畏天怒;作事不順人情,則畏人言。——《曾國藩書信》。
13、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曾國藩書信》。
14、用兵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曾國藩書信》。
15、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家書》
16、上下一于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曾國藩家書》
17、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曾國藩家書》
18、用工不可拘苦,須探討些趣味出來。——《曾國藩家書》
19、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字,每日不可缺一。——《曾國藩家書》
20、位高而資淺,貌貴溫恭,心貴謙下。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見。——《曾國藩家書》
21、善養人然后能服天下。——《曾國藩家書》
22、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知風味。——《曾國藩家書》
23、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曾國藩家書》
24、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家書》。
25、以誠換誠,無人不誠。——《曾國藩書信》。
26、舉止端重,則德進矣。——《曾國藩筆記》。
27、天地間推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曾國藩家書》。
28、勞則不佚,謙則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曾國藩家書》。
29、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曾國藩
30、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曾國藩
31、譽望一損,遠近滋疑。——曾國藩
32、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曾國藩
33、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曾國藩
34、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國藩
35、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36、兵為民之衛,民無兵不固 ——曾國藩
37、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曾國藩
38、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
39、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得,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做主。——曾國藩
40、好談己長只是淺。——曾國藩
41、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42、勤儉節約,未有不興。 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43、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44、長短不吹江月落;高樓遙吸海云來。
45、消磨歲月書千卷;嘯傲乾坤酒一樽。
46、荊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聞雅頌聲。
47、入孝出忠,光大門第;親師取友,教育后昆。
48、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儒仕為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49、不怕群眾罵你,就怕群眾不找你。
50、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51、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閃點)
52、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曾國藩
53、氣為心害,養心當先制氣。諸葛長青:制怒,制怒,怒火燒心,后果嚴重!
54、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曾國藩
55、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曾國藩
56、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曾國藩
57、"堅忍有恒"四字,最為辦事要著,勿畏難中輟,勿滋生弊竇,勿遺人口實。照此進行,何患不達目的? ——曾國藩
58、觀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單者無以成大業。
59、儉以養廉,直而能忍。《曾文正公全集》
60、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61、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62、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曾國藩
曾國藩的名言3
1、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3、家和則福自生。
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5、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6、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7、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8、人生莫懼少年貧。
9、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10、知足天地寬。
11、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12、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
13、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14、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15、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16、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17、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8、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19、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20、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2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22、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23、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
2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5、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曾國藩的名言4
1、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勵志一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2、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3、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4、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5、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6、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7、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8、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10、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11、心至苦,事至盛也。
12、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13、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14、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15、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16、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17、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18、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9、常存一不敢為先之心。
20、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國藩
21、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22、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23、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曾國藩
2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5、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2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于定之中耳。
27、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28、居鄉勿為鄉愿,居官勿為鄙夫。
29、無論何事,均不能敏以圖功。
30、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曾國藩
31、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曾國藩
32、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3、凡事之須逐日檢點者,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況進德修業之事乎?
34、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35、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6、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37、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38、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曾國藩
39、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40、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41、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曾國藩
42、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43、【看一個家族的興敗,看三個地方】第一,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第二,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第三,看后代子孫有沒有在讀圣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曾國藩
44、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45、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46、名節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47、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48、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之業,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49、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50、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51、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2、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
53、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54、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55、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故是美事,能不自己夸,則善矣。
56、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57、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58、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戀。 ——曾國藩
59、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60、"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曾國藩"
61、好談己長只是淺。
62、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3、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64、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65、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66、世間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曾國藩
67、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68、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69、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恃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
70、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71、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曾國藩《誡子書》
72、凡陳功立事,必以目所共見者為效。
73、無好小利。
74、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75、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76、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
77、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78、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79、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譬如飲酒不醉,陶然有余歡,中含不盡意,欲辨已忘言。 ——曾國藩
80、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81、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82、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83、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84、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曾國藩
85、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86、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8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88、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 ——曾國藩
89、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90、人生莫懼少時貧。 ——曾國藩
91、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92、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生,能自暢茂者也。
93、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94、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95、一事有恒,皆萬事皆可漸振,毋以為小端而忽之。
96、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97、小仁者,大仁之賊。
98、廣其識則天下大。
99、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00、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101、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102、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103、集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曾國藩
104、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05、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
106、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07、千古圣賢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個“勤”字。 ——曾國藩
108、萬事都有規律可循,失敗必有違背天律之處,把它找出來,就是上天對你的饋贈。
曾國藩的名言5
1、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2、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3、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5、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6、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7、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蓄其氣而長其智。
8、打仗要不慌不忙,先求得穩當,再來講求變化;做事要無聲無息,既要精明老到,又要簡單便捷。
9、我一顆心坦坦蕩蕩,毫不恐懼。
10、惟有忘記機心方可以消除眾多別人的`機心,惟有懵懂才可以消除不祥。
11、肩負道義親身實行,借助文章曉喻世人。
12、君子想有所建樹,必須從不過分追求別人知道自己開始。
13、不慌不忙,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過后必定有一番甜美滋味回現。
14、君臣之知,須積誠以相感,而動疑主恩之義薄。——《曾國藩書信》。
15、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身到者,如吏則親驗命盜案,親查鄉里;治軍則親巡營壘,親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條理,小條理,始條理,終條理,先要擘得開,后要括得攏是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認真看公牘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長,事之關鍵,隨筆寫記,以備遺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眾之辭,既有公文,又不憚再三苦口叮嚀是也。——《曾國藩書信》。
16、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國藩書信》。
17、不苛求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曾國藩書信》。
18、調軍出戰,不可太散。——《曾國藩書信》。
19、銳氣有余,沉毅不足,氣浮而不斂,兵家之所忌也,當析細察。——《曾國藩書信》。
20、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曾國藩家書》
21、上下一于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曾國藩家書》
22、胸中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得一段生機,亦去惱怒之道也。既戒惱怒,又知節嗇,養生之道,已盡其在我者矣。——《曾國藩家書》
23、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曾國藩家書》
24、學問之事,以"日知月無亡"為吃緊語;文章之事,以"讀書多,積理富"為要。讀書之志,須以困勉之功,志大之學。——《曾國藩家書》
25、無恒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難矣。——《曾國藩家書》
2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古人絕好文字,大約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長。——《曾國藩家書》
27、實者,不說大話,不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偽之習。——《曾國藩家書》
28、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人共享之。——《曾國藩家書》
29、余所見將才杰出者極少,但有志氣,即可予以美名而獎成之。——《曾國藩家書》
30、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盡行揭破,雖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終能相諒。——《曾國藩家書》
31、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曾國藩家書》
32、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曾國藩家書》
33、總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曾國藩家書》。
34、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頹然自餒也。——《曾國藩日記》。
35、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曾國藩筆記》。
36、舉止端重,則德進矣。——《曾國藩筆記》。
37、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國藩日記》。
38、越自尊大,越見器小。——《曾國藩家書》。
39、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曾國藩家書》。
40、天地間推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曾國藩家書》。
41、忿怒二字,圣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曾國藩
42、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國藩
43、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國藩
44、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曾國藩
45、見異思遷,欲求長進難矣。——曾國藩
46、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曾國藩
47、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曾國藩
48、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曾國藩
49、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國藩
50、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曾國藩
51、慎能遠禍,勤能濟貧。
52、兵為民之衛,民無兵不固——曾國藩
53、農果力耕,雖有饑饉,必有豐年;商果積貨,雖有壅滯,必有通時。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54、須先立堅卓之志。 ——曾國藩
55、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曾國藩
56、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
57、越自尊大,越見器小。——曾國藩
58、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曾國藩
59、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60、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里無有紀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61、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辛勤勞動)則神欽(神靈欽佩)。
62、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63、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64、術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可不必用而用,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65、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66、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67、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68、千頃太湖,鷗與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鶴隨何遜共移家。
69、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凜心箴即是官箴。
70、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儒仕為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71、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
72、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閃點)
73、我在軍中多年,難道沒有一點可取,只因一個傲字,百無一成,所以諄諄教各位弟弟引以為戒。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74、常常提其朝氣為要。——曾國藩
75、為己之學,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為人之學,徇人至于喪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曾國藩
76、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國藩
77、學貴有常,又貴日新。日新若異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78、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9、清淡者,崇德之基也。憂勤者,建業之本也。古琿無富貴之圣賢,無宴逸之豪杰。諸葛長青:素食青菜,君子之為也,積累陰德之法也!
80、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文正公家訓》
81、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曾國藩名言
82、天下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曾國藩《致吳竹書》
83、觀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單者無以成大業。
84、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85、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可為之事,當盡力為之,此謂盡興;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
86、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曾國藩名句
87、道聽途說,聰明的人嘲笑你,無知的人為之驚駭。驚駭之人也最終會弄明白,會說你實際上在欺騙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發誓他們也會懷疑你。——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88、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89、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曾國藩
90、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曾國藩
91、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于胸懷坦夷,其效在于身體康健。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經皆在大難摩難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之胸襟,有坦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傷。
92、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
93、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則知之非也。今之所謂博聞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聞見。
94、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居。
95、重新積極別辟派別,重開世界。
96、遇詭騙財人幻化百端,不行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97、一身精力,具乎兩目。
98、好自制不行與共財,困惑者不行與共事。
99、故意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巨險阻。
100、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延誤目前日補做,不以嫡有事目前日預做。
曾國藩的名言6
1、觀人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曾國藩
2、人莫不剛愎自信,剛愎自信,即是自絕,誰敢語以至道。凡人有才氣而復虛己問者,實大難得。曾國藩
3、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唯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窮可彌縫一二。人為財死,不貪少禍。曾國藩
4、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曾國藩
5、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練后得來。——曾國藩
6、盛世垂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曾國藩
7、盛世垂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曾國藩
8、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曾國藩。
9、千古圣賢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個“勤”字。——曾國藩
10、人才何常?褒之則如甘雨之興苗,貶之則如嚴霜之凋物。——曾國藩
11、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
12、天涯懷友月千里;燈下讀書雞一鳴。——曾國藩
13、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曾國藩
14、忿怒二字,圣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央,便不傷生。(中國古代大臣)曾國藩
15、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曾國藩
16、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曾國藩
17、治將亂之國,當用重典。治久亂之國,宜予生路。曾國藩
18、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19、千古圣賢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個勤字。曾國藩
20、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曾國藩
21、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曾國藩
22、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曾國藩"
23、謙則不招人忌,恭則不招人侮。曾國藩
24、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曾國藩
25、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清曾國藩
26、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曾國藩
27、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曾國藩
28、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曾國藩
29、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曾國藩
30、謙則不招人忌,恭則不招人侮。曾國藩
31、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改變人。曾國藩
32、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曾國藩
33、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曾國藩
34、人生莫懼少時貧。曾國藩
35、居官四敗曰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曾國藩
36、誠則金石所穿。——曾國藩
37、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曾國藩
38、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
3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曾國藩
40、力量來自公正林肯綺語背道,雜學亂性。曾國藩
41、天下大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清曾國藩
42、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國藩
曾國藩的名言7
1、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2、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3、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4、盛世創業之英蛙,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5、既有定識,又有定力。
6、養得胸中一種恬靜。
7、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8、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9、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10、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11、終身讓人道,曾不失寸步。終身讓人道,曾不失寸步。清?曾國藩《不忮不求詩》我一輩子都在(遇到紛爭的時候)給別人讓路,但是卻從來都沒有失去半步。這句話意思是說:有失必有得。自己看起來是給別人讓路,但是實際上自己的`得到的東西要遠遠高于自己讓出去的東西。 《不忮不求詩》
12、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13、治身不靜則身危,養生之道在于動。
14、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15、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16、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17、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18、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19、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20、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21、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22、天下百病,生于懶也。
23、愛民乃行軍第一義。
2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5、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26、養生以少怒為本。
27、天道忌巧,去偽而守拙。
28、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29、清心可以寡欲,飽食就會傷體。
30、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31、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32、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33、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34、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35、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36、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37、憎我者禍,仇我者死,皆當生悲憫心。有一毫慶幸之心,便與心術有傷。
38、制造船炮,為中國自強之本。
39、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40、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41、身心交養,養心為主,養身為輔。
42、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43、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44、天下百病皆生于一個“懶”字。
45、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46、人生莫懼少年貧。
47、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以謀居半,天意居半。
48、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49、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50、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二者修業之事。
51、凡物之驟為之而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覽而易盡者,其中無有也。
52、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53、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曾國藩的名言8
1、好交易不能共享,懷疑者不能共享。
2、世界上很少有人什么都不做,而一半的人卻做了貪婪而有利可圖的事。
3、有了什么,就什么也沒有;有東西的時候,什么也沒有。
4、一個人一生的成功或失敗取決于他朋友的優點。
5、事情因匆忙而失去,思考因拖延而耽擱。
6、獻出自己從別人身上獲得的、數量巨大的美德;自信是成功的關鍵。
7、家從失去一個不奢侈的詞,人從失去一個不自由的'詞,妨害從一個不驕傲的詞。
8、未來不受歡迎,沒有愛情,便無雜。
9、行善不是一件好事,乃是心里的美名,就是招惡進來。
10、善良的人播下美德,美德就會降至天堂。惡人散播禍患,招致瘟疫。
11、害怕做錯事的人也害怕做錯事。
12、每次出現繁榮,就會出現蕭條。
曾國藩的名言9
1、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2、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4、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5、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6、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7、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8、人生莫懼少時貧。
9、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10、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11、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第二要有識,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2、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13、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
14、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15、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16、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7、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18、輕財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9、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20、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曾國藩的名言10
第一篇君子之大過人處——修身篇
1.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
2.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3.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4.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5.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
7.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言
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勞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10.每日飯后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
11.欲去驕字,不輕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14.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15.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16.自古圣賢豪杰、文人才士,其豁達光明大略相同
17.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18.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
19.成大事半是天緣半是遷就
20.莫怕寒村,莫怕慳吝,莫貪大方,莫貪豪爽
21.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22.虛心實力勤苦謹慎八字,盡其在我而已
23.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4.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25.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26.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煉后得來
27.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
28.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29.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
3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31.有德者畏疑謗之無因,而抑然自修,則謗亦日熄
第二篇 學問之道無窮——勤學篇
32.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
33.凡從師必久而后可以獲益
34.凡人必有師
35.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
36.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37.凡人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
38.凡人作一事,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39.讀書之法,看、讀、寫、作
40.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41.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
42.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
43.下筆造句、落筆結體,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44.習大字,總以間架緊為主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 4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47.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48.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第三篇 求友匡己之不逮——交友篇
49.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
50.求友匡己,大益也;盜虛名,是大損也
51.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
52.君子處順境,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
53.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
54.幫人則委屈從人,尚未必果能相合
55.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
56.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亦無完全無隙之交情
57.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
58.于有才無德者,當不沒其長,而稍遠其人
59.以方寸為嚴師,左右近習之人,畏清議
60.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61.君子貴于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
第四篇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
62.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63.凡大員之家,無半宇涉公誕,乃為得體
64.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
65.孝友之家,可綿延十代八代
66.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
6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
68.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
69.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70.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71.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72.保養之法,在慎飲食節嗜欲,不在多服藥
73.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74.三致祥:孝、勤、恕
75.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76.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77.商人斷不肯甘言于前,刻薄于后
78.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
79.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長遠之家規,恃大眾之維持
80.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1.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
82.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第五篇 處位則可高可卑——為政篇
83.名者,造物所珍重愛惜,不輕以予人者
8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
85.根好株好而后枝葉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麗
86.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87.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
88.行事則不激不隨,處位則可高可卑
89.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90.好名當好有實之名,無實則被人譏議,求榮反辱
91.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
92.用兵之道,全軍為上,保城池次之
93.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
94.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95.積勞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96.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
97.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
98.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患不穩適,不患不崢嶸
99.居官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
100.吏治不分皂白,使賢者寒心,不肖者無忌憚
曾國藩的名言11
1、讀經以研尋義理為本,考據名物為末。
2、弟求兄隨時吝不申儆,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
3、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4、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
5、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
6、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7、凡專一業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義。
8、然交際之道,與其失之濫,不若失之隘。
9、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
10、且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
11、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2、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1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14、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
15、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1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17、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家書》
18、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
19、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20、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家書》
21、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22、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23、輕財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4、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25、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居守心。
26、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
27、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28、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29、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曾國藩《曾文正公嘉言鈔》
30、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鑲大滾,過于絢爛。——曾國藩《曾文正公嘉言鈔》
31、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32、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33、制勝之道,實在人而不在器。——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34、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3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36、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7、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8、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9、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40、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4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42、禁大言以務實。
43、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44、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45、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46、智慧愈苦而愈明。
47、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48、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49、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50、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51、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52、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53、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54、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55、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56、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57、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58、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59、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60、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6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62、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63、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64、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65、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66、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67、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68、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69、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70、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71、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2、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73、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7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75、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76、勿過多憐憫。
77、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78、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79、心至苦,事至盛也。
80、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81、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82、禁大言以務實。
83、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只問耕耘。
8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85、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86、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87、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88、禁大言以務實。
89、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特學而有驕,驕必辱。
90、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91、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92、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93、智慧愈苦而愈明。
94、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95、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96、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97、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98、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99、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100、無好小利。
101、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02、責已厚而責人薄耳。
103、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104、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言。
105、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106、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107、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108、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109、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110、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111、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112、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11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114、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15、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116、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117、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118、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19、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120、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21、有才干,定要表現之。
122、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123、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124、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125、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126、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曾國藩的名言12
1、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
2、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3、處事當務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4、遇疾惡太嚴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其害與助惡一般。
5、優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6、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7、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8、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9、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10、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11、行事常思退一步。
12、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13、名節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14、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15、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16、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17、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18、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9、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20、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識,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21、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22、恒言平穩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故君子居易。
23、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24、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于定之中耳。
25、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
26、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
27、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28、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29、天物愚者真,智者偽;愚者完,智者喪。
30、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數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31、規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32、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33、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34、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35、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36、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37、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38、有一種人以姑息匪人市寬厚名,有一種人以毛舉細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寬,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
39、勿以人負我而隳為善之心,當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嘗責報也。縱遇險徒,止付一笑。
40、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41、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42、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43、術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可不必用而用,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44、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45、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曾國藩的名言13
曾國藩的名言更是具有大智慧,細細品讀,必有收獲!
1、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2、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3、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4、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5、心至苦,事至盛也
6、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7、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8、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9、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10、名節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11、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12、居鄉勿為鄉愿,居官勿為鄙夫。
13、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14、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15、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16、短不可護,護則終短。長不可矝,矝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如圓不如好方。用晦則天下莫與汝爭智,謙則天下莫與汝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納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太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而不己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則游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
17、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18、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19、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0、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21、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22、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23、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24、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25、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26、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27、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28、勿過多憐憫
29、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30、禁大言以務實
31、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32、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3、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34、勿好小利
35、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36、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37、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38、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39、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40、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41、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42、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3、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44、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45、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46、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
47、須先立堅卓之志
48、家和則福自生
49、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50、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51、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52、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53、智慧愈苦而愈明
54、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為第一義,能愛民為第二義,能和協上下為第三義
曾國藩的名言14
1.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2. 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 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 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5. 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6. 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7. 禁大言以務實。
8. 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9. 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10.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1. 智慧愈苦而愈明。
12. 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13. 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4.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15.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6.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17. 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18. 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19.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20. 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21. 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22. 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23. 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24. 無好小利。
25. 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26. 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后憩息,三樂也。
27. 三寡: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欲養精。
28.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29.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30.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1. 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32. 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33. 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34. 克己之學反省自己
35. 剛柔并濟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36. 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蓋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茍取,但求吾身不茍取。以此風示僚屬,即以此仰達圣主。
37. 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38. 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39. 三薄:幸災樂禍,一薄德也;逆命億數,二薄德也;臆斷皂白,三薄德也。
40. 三知:知命,知禮,知言。
41. 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42.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3. 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44. 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45. 有才干,定要表現之。
46. 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47.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48. 好談己長只是淺。
49. 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50.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曾國藩的名言15
1、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4、好談己長只是淺。
5、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6、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7、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8、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9、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10、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1、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恒。
12、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13、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14、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15、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6、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7、青年讀書應當有志有識有恒。
18、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19、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20、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21、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22、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3、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24、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25、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26、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27、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28、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29、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30、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31、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32、到老始知氣質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33、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4、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35、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6、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37、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8、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39、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4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41、才覺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42、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43、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44、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45、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46、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47、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
48、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4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50、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51、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52、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53、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
54、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55、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56、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57、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58、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59、侍親以得歡為本。
60、人倫明,則禮樂興。
61、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62、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63、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
64、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65、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66、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67、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68、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69、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70、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71、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72、要與世間撐持事業,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73、甘苦自得。
74、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
75、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76、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77、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
78、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79、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80、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81、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82、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83、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84、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85、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竟時,要越加謹慎。
86、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
87、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88、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89、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90、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91、姑息必成大忍(過),面譽必至背非。
9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93、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94、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95、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97、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98、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99、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100、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101、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曾國藩的名言】相關文章:
曾國藩的名言10-21
曾國藩名言01-18
曾國藩名言05-08
曾國藩的名言07-22
曾國藩勵志名言11-26
(優選)曾國藩名言07-16
(集合)曾國藩的名言07-23
(熱)曾國藩的名言07-22
曾國藩名言名句09-28
曾國藩的名言警句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