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u3evg"></i>
      1. <i id="u3evg"></i>

        曾國藩的名言

        時間:2024-07-22 16:52:50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曾國藩的名言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或是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名言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豐富知識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什么樣的名言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的名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曾國藩的名言

        曾國藩的名言1

          1、真誠不悔,不怨不饒,不怨不忍,不辱不辱。

          2、書菜魚豬,一家人的活力;少睡多工作使人生氣。

          3、兄弟們,雖然貧窮的小家庭會興旺發達;雖然弟兄們不同意,官員還是會輸。

          4、財富和名利是浮華的浮華,但箱子是真正用過的.。

          5、一旦焦慮,心情就不那么好了,事情就不會妥當了。

          6、要自立,要能自立,要能自立,那么為小人,也為君子。

          7、古人以修德避名,今人以尊榮為美。因此,古人并沒有把大年節拿走,但現在人們看到小的利潤和容易保持。

          8、絕大多數的知識,即在日常生活中。

          9、想要戰勝別人的人將無立足之地;能戰勝別人的人不會生活在勝利中。

          10、俗話說,一個人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變得聰明,但我在生活中卻在逆境和恥辱中成長了很多。

          11、既不輕易前進,也不輕易后退。

          12、沒有道理而埋怨的日子,日子就不允許;他們沒有理由不接受任何人。

          13、我的祖父教導人們,也要弱者不要只是四個字的大恥辱。所以,男人是獨立的,一定有固執的氣。

          14、走簡單的路,然后你就可以體驗到道路的危險。

          15、胡言亂語是一種奇怪的語言。

          16、喂飽一團春意,撐起兩根可憐的骨頭。

          17、沒有朋友的國家是第一個悲哀。

          18、君子之道,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不言不損焉。

          19、知足就是快樂,貪婪就是焦慮。

          20、善良的人播下美德,美德就會降至天堂。惡人散播禍患,招致瘟疫。

        曾國藩的名言2

          1、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2、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3、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5、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事皆貴專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7、我一顆心坦坦蕩蕩,毫不恐懼。

          8、肝氣抑郁最容易傷害人。

          9、就我的所見所知多教育幾個人,以別人的長處來批評我的短處。

          10、扶助危困拯救災難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經得起心與力上的勞苦。

          11、總是必須腳踏實地,能勤于做好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見功效。

          12、看者如商賈趨利,聞風即往,但求其多;讀者如富人積錢,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讀者如守上防隘。——《曾國藩書信》。

          13、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余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常常記此二字,則長履大任,福祚無量矣。——《曾國藩書信》。

          14、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國藩書信》。

          15、軍行戰勝,尤須堅明約束,無令騷擾地方。——《曾國藩書信》。

          16、凡軍行太速,氣太銳,其中必有不整不齊之處,惟有一靜字可以勝之。不出隊,不吶喊,槍炮不能命中者不許敵放一聲,穩住一二日,則大局已定。——《曾國藩書信》。

          17、但很戰浪追,為我軍向來大弊。此次必須謀定后戰,切不可蠻攻蠻打,徒傷士卒。——《曾國藩書信》。

          18、善莫大于恕,惡莫兇于妒。——《曾國藩家書》

          19、心以收劍而細,氣以收斂而靜。——《曾國藩家書》

          20、每日飯后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曾國藩家書》

          21、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家書》

          22、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曾國藩家書》

          作文有崢嶸雄快之氣,則業進矣。——《曾國藩家書》

          24、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常用則細,不用則粗。——《曾國藩家書》

          25、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曾國藩家書》

          26、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曾國藩家書》

          27、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曾國藩家書》

          28、視兒女過于嬌貴,柳子厚《郭橐駝傳》所謂旦視而暮撫、爪膚而搖本者,愛之而反以害之。——《曾國藩家書》

          29、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曾國藩家書》。

          30、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曾國藩家書》。

          31、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家書》。

          32、要與世間撐持事業,須先立定腳跟始得。——《曾國藩家書》。

          33、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曾國藩自箴聯》。

          34、諺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曾國藩家書》。

          35、舍命報國,側身修行。——《曾國藩日記》。

          36、凡發一謀,舉一事,必有風波磨折,必有浮議搖撼。堅忍力爭而后有濟。——《曾國藩家書》。

          37、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圣賢之德業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日:"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曾國藩書信》。

          38、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的習勤勞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者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39、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曾國藩

          40、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曾國藩

          41、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曾國藩

          42、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曾國藩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曾國藩

          44、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曾國藩

          45、有才干,定要表現之。——曾國藩

          46、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47、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曾國藩

          48、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49、夫志心篤行之術,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50、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曾國藩

          51、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節。——曾國藩

          52、讀書不獨是變人氣質,且是能養人精神,蓋是理義收攝。——曾國藩

          53、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55、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國藩

          56、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57、術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可不必用而用,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58、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59、消磨歲月書千卷;嘯傲乾坤酒一樽。

          60、無日不以龔黃召杜相規,愿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當水火刀兵之后,賴良吏默挽天心。

          61、大抵浮生若夢;姑從此地銷魂。

          62、夢泛扁舟鏡湖月;身騎瘦馬劍關云。

          63、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64、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65、盛世創業重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66、居心不凈,動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曾國藩

          [看一個家族的興敗,看三個地方]第一,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第二,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第三,看后代子孫有沒有在讀圣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曾國藩

          68、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學則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棄也。孝其所以當孝,弟其所當弟,自是而推之,則亦圣人而已矣。

          69、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曾國藩

          70、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曾國藩

          71、天下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曾國藩《致吳竹書》

          72、"堅忍有恒"四字,最為辦事要著,勿畏難中輟,勿滋生弊竇,勿遺人口實。照此進行,何患不達目的?——曾國藩

          73、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曾國藩

          74、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學力以養之唯以圣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度量閎深矣。

          75、慎能遠禍,勤能濟貧。——曾國藩名言

          76、歷史從來沒有如果,它有的,只是一個盡力想要守住初心,想要盡快結束戰爭,還清靜于人民,還政權于清廷的老頭子,在深夜的書房寫下一幅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77、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78、正是由于在風譎云詭的時代,各種身份的集合體,曾國藩才備受關注和爭議。然而,讓后世更推崇和循環評價的卻是:曾國藩家書。

          79、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0、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曾國藩

          81、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82、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

          83、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愛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84、曾國藩經典人生哲理語錄2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和。寡合則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

          85、古之成大事者,局限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行。

          86、天下事未有不由費力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87、故意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巨險阻。

          88、喜新厭舊,欲求上進難矣。

          89、夫知之而不消,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消同。

        曾國藩的名言3

          1、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2、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6、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7、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8、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9、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0、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11、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12、心至苦,事至盛也。

          13、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14、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15、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16、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7、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18、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9、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20、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22、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3、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24、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25、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26、禁大言以務實。

          27、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28、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29、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30、智慧愈苦而愈明。

          31、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32、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33、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曾國藩的名言4

          1、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勵志一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2、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3、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4、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5、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6、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7、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8、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10、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11、心至苦,事至盛也。

          12、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13、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14、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15、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16、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17、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18、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9、常存一不敢為先之心。

          20、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國藩

          21、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22、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23、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曾國藩

          2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5、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2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于定之中耳。

          27、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28、居鄉勿為鄉愿,居官勿為鄙夫。

          29、無論何事,均不能敏以圖功。

          30、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曾國藩

          31、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曾國藩

          32、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3、凡事之須逐日檢點者,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況進德修業之事乎?

          34、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35、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6、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37、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38、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曾國藩

          39、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40、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41、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曾國藩

          42、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43、【看一個家族的興敗,看三個地方】第一,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第二,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第三,看后代子孫有沒有在讀圣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曾國藩

          44、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45、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46、名節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47、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48、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之業,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49、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50、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51、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2、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

          53、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54、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55、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故是美事,能不自己夸,則善矣。

          56、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57、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58、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戀。 ——曾國藩

          59、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60、"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曾國藩"

          61、好談己長只是淺。

          62、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3、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64、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65、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66、世間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曾國藩

          67、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68、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69、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恃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

          70、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71、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曾國藩《誡子書》

          72、凡陳功立事,必以目所共見者為效。

          73、無好小利。

          74、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75、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76、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

          77、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78、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79、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譬如飲酒不醉,陶然有余歡,中含不盡意,欲辨已忘言。 ——曾國藩

          80、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81、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82、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83、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84、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曾國藩

          85、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86、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8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88、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 ——曾國藩

          89、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90、人生莫懼少時貧。 ——曾國藩

          91、常存冰淵惴惴之心。

          92、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生,能自暢茂者也。

          93、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94、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95、一事有恒,皆萬事皆可漸振,毋以為小端而忽之。

          96、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97、小仁者,大仁之賊。

          98、廣其識則天下大。

          99、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00、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101、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102、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103、集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曾國藩

          104、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05、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

          106、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07、千古圣賢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個“勤”字。 ——曾國藩

          108、萬事都有規律可循,失敗必有違背天律之處,把它找出來,就是上天對你的饋贈。

        曾國藩的名言5

          1、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2、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3、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

          4、我們讀書越多,就越發現我們是無知的。――雪萊

          5、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6、養不教,父之過。(《三字經》)

          7、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8、練技藝則欲一人足御數人,練隊伍則欲百人如一人。

          9、自家慢詡便便腹,開卷方知未讀書。――張月樓

          10、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11、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12、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3、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14、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15、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16、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17、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黃庭堅

          18、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量。

          1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20、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21、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22、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23、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24、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25、立身作家讀書,俱要有繩墨規矩,循之則終生無悔無尤。(家誡要言)

          26、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27、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28、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29、京師子弟之壞,無有不由于驕奢二字者。

          30、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31、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32、忿怒二字,圣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

          33、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34、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35、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36、開卷有益。――趙光義

          37、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恒。

          38、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39、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4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41、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42、獨享大名,實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43、自立志自新以來,至今無聲余日,未曾改得一過。

          44、爾與諸弟其戒之,至囑至囑。(《曾國藩家書》)

          45、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46、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47、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48、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其專精。――章學誠

          49、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50、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51、寫字當如少婦殺人,既美且狠。

          52、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增廣賢文》)

          53、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54、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55、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增廣賢文》)

          56、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57、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8、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59、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60、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61、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朱熹

          62、凡人皆有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

          63、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64、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

          65、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朱熹《性理精義》

          66、天道忌巧,謙退不爭,不伎不求。

          67、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68、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69、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70、能師孟母三遷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廣賢文》)

          71、群烏啞啞叫紫宸,惜哉翅短難長往!一朝孤鳳鳴云中,震斷九州無凡響。

          72、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73、好談己長只是淺。

          74、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75、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程端禮

          76、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77、居家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增廣賢文》)

          78、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79、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

          80、未來不迎,既過不戀,當時不雜。

          81、要求子順,先孝爺娘。(續小兒語)中國傳統.文化

          82、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83、隘路打勝仗,全在頭敵。

          8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8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86、須知孺子可教,勿謂童子何知

          87、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徐洪鈞

          88、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89、凡好何須父業,兒若不肖空積

          90、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91、人不讀書,其猶夜行。――段成式《酉陽雜俎》

          92、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93、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94、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95、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恒。”

          96、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97、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98、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99、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100、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牛馬。(《增廣賢文》)

          101、兒小任情驕慣,大來負了親心。(《小兒語》)

          102、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103、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104、讀書使人心明眼亮。――伏爾泰

          105、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106、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107、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增廣賢文》)

          108、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109、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110、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111、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12、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113、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曾國藩家書》)

          114、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115、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116、要與世間撐持事業,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117、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11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119、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120、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121、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

          122、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曾國藩家中》)

          123、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前任俠非。――李欣《緩歌行》

          12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25、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126、事親須當養志,愛子勿令偷安。(《增廣賢文》)

        曾國藩的名言6

          1、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2、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3、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4、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5、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7、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8、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10、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11、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12、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13、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14、夫志心篤行之術,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15、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禍。

          16、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7、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18、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19、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20、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21、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曾國藩的名言7

          1、禁大言以務實。

          2、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3、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4、但將全付精力,付諸一事,未有不成

          5、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6、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7、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8、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9、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

          1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11、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2、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13、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14、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5、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16、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17、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18、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出處這一天,曾國藩帶著日記,又去拜見 老師唐鑒。唐鑒審讀他的日記,見滿 紙都是痛罵自己不成器的話,很是滿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記,看上面寫道:“自今日起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唐鑒稱贊:“有志氣!滌生,望你今后滌舊而生新。”

          19、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20、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 第二貴有恒

          2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諸弟試在鄉間將此三字于族戚人家歷歷驗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22、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3、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4、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25、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26、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27、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28、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29、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30、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面、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31、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

          32、讀經、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圣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

          33、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34、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35、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6、且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37、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38、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39、十六字家訓

          40、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41、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42、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張其智。

          43、既有定識,又有定力。

          44、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

          46、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47、作字:早飯后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48、危急之際,惟有專靠自己,不靠他人為老實主意。

          49、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50、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5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52、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53、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54、心至苦,事至盛。

          55、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56、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5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58、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9、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60、人而不勤,則萬事俱廢,一家俱有衰象。

          61、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62、⑿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63、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64、亂極時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學。”釋義:能夠處理極為混亂復雜局面的能力, 才是真正有用的學問。出處湘軍之父羅澤南也是湖南大儒。與曾國藩情同手足,他在武昌城下中彈兵 敗,臨終寫信給曾國藩,提及:“近年 來與長毛作戰,亦有一點心得。今將遠別,愿送與我兄:“亂極時站得住, 才是有用之學。”萬語千言,難以傾訴,愿仁兄為國珍重。

          65、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

          66、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67、修身齊家,亦須以明強為本。

          68、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9、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70、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71、三樂: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72、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曾國藩的名言8

          1、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2、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4、若是遇到棘手的時候,請從耐煩兩個字上痛下功夫。

          5、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曾國藩書信》。

          6、初非預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論事不求苛細,無因寸朽而棄達抱,無施數罟以失巨鱗。——《曾國藩書信》。

          7、胸襟必能自養其淡定之天,而后發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虛明之味。——《曾國藩家書》

          8、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曾國藩家書》

          9、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曾國藩家書》

          10、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曾國藩家書》

          11、人之疲憊不振,由于氣弱。而志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曾國藩日記》。

          12、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曾國藩

          13、"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曾國藩

          1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曾國藩

          15、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16、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17、輕財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8、遇疾惡太嚴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其害與助惡一般。

          19、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誰都不得罪了。

          20、為人不可過于聰明。——曾國藩

          21、集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曾國藩

          22、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曾國藩

          23、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曾國藩

          24、擇友乃人生每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賢否,不可不慎也。

          25、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26、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曾國藩名句

          27、那些告誡子弟的諄諄家教,都會成為后世訓子的'反面教材,一生抱負,千秋名節,絕對不允許曾國藩生出絲毫的不臣之念,而且他出身翰林,長期埋首于經史子籍,吟詩作賦,也認為著書立說才是心中真正向往的帝王之業,帶兵打仗安營扎寨,本是不得已才為的事,又豈能當作立身之本呢。

          28、有伎倆,定要表示之。

          29、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延誤目前日補做,不以嫡有事目前日預做。

          30、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較遠近而徒長吁短嘆也。

        曾國藩的名言9

          1、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2、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3、見異思遷,欲求長進難矣。

          4、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6、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7、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8、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9、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0、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11、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12、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13、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4、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15、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16、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17、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18、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19、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20、小仁者,大仁之賊。

          21、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22、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23、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2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5、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26、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7、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28、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

          29、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30、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31、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

          32、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33、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34、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35、到老始知氣質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36、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37、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38、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9、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40、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41、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42、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

          43、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44、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45、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4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47、家和則福自生。

          48、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49、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0、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51、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52、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53、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54、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的習勤勞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者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55、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56、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57、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58、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59、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60、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61、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62、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63、有其功,必有其效。

          64、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65、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66、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67、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68、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69、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70、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71、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72、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73、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7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者。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益厚矣。

          75、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76、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77、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78、人生莫懼少年貧。

          79、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80、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81、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82、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83、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84、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85、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86、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87、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88、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89、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曾國藩的名言10

          1、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4、好談己長只是淺。

          5、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6、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7、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8、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9、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10、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1、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恒。

          12、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13、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14、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15、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6、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7、青年讀書應當有志有識有恒。

          18、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19、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20、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21、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22、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3、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24、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25、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26、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27、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28、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29、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30、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31、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32、到老始知氣質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33、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4、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35、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6、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37、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8、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39、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4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41、才覺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42、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43、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44、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45、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46、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47、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

          48、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4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50、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51、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52、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53、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

          54、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55、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56、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57、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58、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59、侍親以得歡為本。

          60、人倫明,則禮樂興。

          61、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62、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63、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

          64、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65、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66、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67、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68、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69、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70、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71、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72、要與世間撐持事業,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73、甘苦自得。

          74、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

          75、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76、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77、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

          78、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79、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80、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81、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82、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83、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84、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85、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竟時,要越加謹慎。

          86、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

          87、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88、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89、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90、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91、姑息必成大忍(過),面譽必至背非。

          9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93、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94、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95、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97、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98、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99、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100、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101、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曾國藩的名言11

          1、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2、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曾國藩

          3、君子多思不若養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4、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家書》

          5、我這輩子沒下過苦功,完全沒用猛火煮過,雖然有些見識,也都是從悟境中得到的。

          6、“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挖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語正與予病相合,蓋予所謂“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7、身處困境百般憂慮,正是磨練英雄,鍛煉和成就你的好機會。(曾國藩勤奮名言)。

          8、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曾國藩勤奮名言)。

          9、有志氣就絕不甘居下游。有見識就明白學問永無止境,不敢以一得之見而自滿自足,像何伯觀海、井蛙窺天,都是缺乏見識的。有恒心就絕沒有做不成的事。

          10、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    ——曾國藩

          11、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并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而如項羽、李自成等,占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12、兒子如果賢明,那么不靠做官攢的錢,也能自己弄到衣穿飯食;

          13、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4、不習慣有恒心,而勉力于始終如這就是毅。不這樣做,卻妄求憑虛驕之言行勝過別人,這只是剛愎罷了。二者相似,但其表現天差地別,不可以不細察,不可以不謹慎。

          15、為文貴在自辟蹊徑,“文章之道,以氣象光明俊偉為最難而可貴”。“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

          16、人性是柄雙刃劍,善惡兼之,非此也不足!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也正因為這樣人性才是完整的。意思是,不要在不合適的機會的顯露自己的鋒芒。現在那么多貧窮的`年輕人卻都搞反了:他們自以為一無所有,整日埋怨階層固化,然后做人卑尊屈膝,做事卻左顧右盼、畏首畏尾,然而一旦哪天得勢了,就目中無人、傲慢無禮,這樣的人必定自取滅亡。

          17、凡是和人接觸周旋,如果不能以誠相待,那就不能打動人家。但如果僅僅只有誠意,而沒有面子上的客套來表現,那么誠意也無從表達。

          18、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于“士大夫習于憂容茍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

          19、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得,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做主。    ——曾國藩

          20、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21、所謂“君子之所不可及,在人之所不可見也”。

          22、作家蔣方舟有句名言:“多讀點書,要不然你的三觀是由你的親朋好友決定的!”這句話聽起來很扎心,也讓人醍醐灌頂,可見讀書學習能夠增長見識,提高認知,通過獨立思考和感悟來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觀。

          23、“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24、立志已定,便要付諸實踐,這時就需要在“恒”字上下功夫。所以,一旦立定了志向,就必須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25、現在的人讀書,都是為了科名,對于孝悌、倫常這樣的大道,反而似乎與讀書毫不相干。殊不知書上所寫的、寫文章時所代圣賢說的,無非是要明白這個道理。

          26、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曾國藩

          27、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28、(跟那些喜歡猜疑別人的人一起處事,事情一定辦不成,而跟那些眼中只有利益,不顧他人的小人一起做事,自己就一定受到連累。)

          29、我們現在辦軍務,是身處功利場中,應該時刻勤勞,要像農夫一樣努力耕作,像商人一樣追求利潤,像船工撐船上灘一樣賣力,早起工作,夜里思想,努力謀求成功。

          30、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31、需在氣勢上下功夫,“氣能挾理以行,而后雖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詳略得當,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簡”,又“為文家第一要也”。

          32、我們這些人在加強自我修養方面要強是可以的,但在與人爭勝負時要強就不可以了。如果專門在與人相比之時爭強好勝,到底能不能強,都尚未可知。

          33、這八個字,能做好一分,便有一分的福澤;做不好一分,便有一分的災害。

          34、是一種理事處世態度,蘊含著人生的哲理。意思是說,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種地一樣,不能什么都沒做呢,就想著收獲多少,而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收獲”之前的“耕耘”工作,有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獲,皇天從不負勤勉人。同時,“耕耘”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經驗的積累,不管收獲多少、有沒有收獲都不重要,“耕耘”過程也是一筆精神財富。這就是“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給我們的又一啟示:丟掉功利之心,就會享受到人生追求的樂趣。

          35、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

          36、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37、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38、強毅與剛愎有別。古語云:“自勝之謂強。”曰強制,曰強恕,曰強為善,皆自勝之義也。

          39、我想起朱子說過:“做學問就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要用慢火溫。”

          40、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即得,而吝與兇隨之矣。眾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豈若是不公乎?

          41、制造船炮,為中國自強之本。——曾國藩

          42、至于“倔強”二字,卻是必不可少的。功業文章,都須要有這兩個字貫注其中,否則就會柔糜軟弱不能成就一事。孟子所說的“至剛”,孔子所說的“貞固”,都從“倔強”二字做出。

        曾國藩的名言12

          1、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2、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3、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4、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5、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6、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7、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8、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9、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10、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11、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1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1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14、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15、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16、智慧愈苦而愈明。

          17、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18、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20、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21、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22、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

          23、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24、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25、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26、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2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8、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29、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30、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

          31、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32、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33、無好小利。

          34、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35、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36、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37、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38、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39、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40、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41、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42、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43、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

          44、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45、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46、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47、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之。

          48、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49、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50、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1、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52、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53、人以氣為主。

          54、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55、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56、腳踏實地,不敢一毫欺人。

          57、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58、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60、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61、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62、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63、吾觀鄉里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64、特患業之不精耳。

          65、心至苦,事至盛也。

          66、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67、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68、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69、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70、家和則福自生。

          71、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72、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73、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74、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75、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76、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77、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78、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79、廣其識則天下大。

          80、須先立堅卓之志。

          81、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82、知足天地寬。

          83、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84、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85、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6、禁大言以務實。

          87、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88、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89、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90、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9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92、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93、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94、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95、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96、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97、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98、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99、養得胸中一種恬靜。

          100、有才干,定要表現之。

        曾國藩的名言13

          第一篇君子之大過人處——修身篇

          1.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

          2.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3.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4.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5.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

          7.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言

          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勞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10.每日飯后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

          11.欲去驕字,不輕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14.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15.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16.自古圣賢豪杰、文人才士,其豁達光明大略相同

          17.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18.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

          19.成大事半是天緣半是遷就

          20.莫怕寒村,莫怕慳吝,莫貪大方,莫貪豪爽

          21.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22.虛心實力勤苦謹慎八字,盡其在我而已

          23.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4.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25.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26.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煉后得來

          27.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

          28.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29.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

          3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31.有德者畏疑謗之無因,而抑然自修,則謗亦日熄

          第二篇 學問之道無窮——勤學篇

          32.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

          33.凡從師必久而后可以獲益

          34.凡人必有師

          35.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

          36.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37.凡人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

          38.凡人作一事,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39.讀書之法,看、讀、寫、作

          40.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41.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

          42.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

          43.下筆造句、落筆結體,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44.習大字,總以間架緊為主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 4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47.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48.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第三篇 求友匡己之不逮——交友篇

          49.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

          50.求友匡己,大益也;盜虛名,是大損也

          51.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

          52.君子處順境,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

          53.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

          54.幫人則委屈從人,尚未必果能相合

          55.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

          56.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亦無完全無隙之交情

          57.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

          58.于有才無德者,當不沒其長,而稍遠其人

          59.以方寸為嚴師,左右近習之人,畏清議

          60.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61.君子貴于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

          第四篇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

          62.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63.凡大員之家,無半宇涉公誕,乃為得體

          64.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

          65.孝友之家,可綿延十代八代

          66.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

          6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

          68.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

          69.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70.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71.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72.保養之法,在慎飲食節嗜欲,不在多服藥

          73.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74.三致祥:孝、勤、恕

          75.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76.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77.商人斷不肯甘言于前,刻薄于后

          78.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

          79.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長遠之家規,恃大眾之維持

          80.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1.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

          82.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第五篇 處位則可高可卑——為政篇

          83.名者,造物所珍重愛惜,不輕以予人者

          8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

          85.根好株好而后枝葉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麗

          86.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87.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

          88.行事則不激不隨,處位則可高可卑

          89.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90.好名當好有實之名,無實則被人譏議,求榮反辱

          91.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

          92.用兵之道,全軍為上,保城池次之

          93.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

          94.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95.積勞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96.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

          97.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

          98.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患不穩適,不患不崢嶸

          99.居官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

          100.吏治不分皂白,使賢者寒心,不肖者無忌憚

        曾國藩的名言14

          1.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2. 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 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 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5. 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6. 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7. 禁大言以務實。

          8. 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9. 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10.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1. 智慧愈苦而愈明。

          12. 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13. 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4.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15.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6.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17. 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18. 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19.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20. 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21. 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22. 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者謂之明,自其內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23. 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24. 無好小利。

          25. 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26. 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后憩息,三樂也。

          27. 三寡: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欲養精。

          28.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29.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30.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1. 人必誠,然后業可大可久。

          32. 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33. 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34. 克己之學反省自己

          35. 剛柔并濟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36. 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蓋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茍取,但求吾身不茍取。以此風示僚屬,即以此仰達圣主。

          37. 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38. 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39. 三薄:幸災樂禍,一薄德也;逆命億數,二薄德也;臆斷皂白,三薄德也。

          40. 三知:知命,知禮,知言。

          41. 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42.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3. 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44. 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45. 有才干,定要表現之。

          46. 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47.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48. 好談己長只是淺。

          49. 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50.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曾國藩的名言15

          1、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5、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里無有紀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8、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9、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面、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諸弟試在鄉間將此三字于族戚人家歷歷驗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12、三樂: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13、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

          14、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6、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17、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18、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0、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22、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23、讀經、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圣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

          24、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年必成書家矣。

          25、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

          27、讀書如譬若掘井,掘數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讀書總以背熟經書,常講史鑒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勿換彼書耳。

          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30、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葉為率。

          31、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32、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33、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34、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35、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36、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容易溺心喪志。

          37、作字:早飯后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38、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國藩的名言】相關文章:

        曾國藩的名言10-21

        曾國藩名言01-18

        曾國藩名言05-08

        曾國藩勵志名言11-26

        (優選)曾國藩名言07-16

        曾國藩名言名句09-28

        曾國藩的名言警句03-31

        曾國藩用人的智慧名言01-19

        曾國藩名言90句精選03-30

        曾國藩的名言15篇12-20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_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_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88_国产资源网中文最新版

          <i id="u3evg"></i>
            1. <i id="u3evg"></i>
              正在播放约酒店少妇高潮 |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久久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免费大片 | 亚洲综合不卡一区 | 亚洲AV元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