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名言語錄50句精選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本文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些論語名言語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1、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5、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6、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7、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8、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9、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1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11、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12、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3、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衛靈公》
14、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
15、言必信,行必果。
1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論語》
17、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18、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衛靈公》
2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出處:《論語》
23、大言不慚。—— 《論語·憲問》
24、君子周急不繼富。—— 《論語·雍也》
25、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
26、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出處:《論語衛靈公》
27、或曰:"以德報怨"。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8、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出處:論語顏淵
29、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30、欲速則不達。
3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出處:論語里仁
32、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譯文:顏回這個人很好學。為人不遷怒他人,不重復犯(同樣的)錯。出處:論語
33、不學禮,無以立。出處:論語
3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5、君子患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出處:論語堯曰
36、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37、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出處:論語
39、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出處:論語衛靈公
40、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出處:《論語公冶長》
41、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示例:唐劉禹钖《唐故相國李公集紀》:古所謂一言興邦者,信哉!宋許顗《許彥周詩話》:元禮首議太真、國忠輩,近乎
4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也。
43、我則異于是,是無可無不可。
44、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45、子不語:怪,力,亂,神。—— 論語
4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論語
47、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夫之勇也陸行不避兇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
48、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49、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名言語錄】相關文章:
論語的名言05-27
論語的名言11-15
《論語》名言01-18
經典論語名言語錄30句07-19
經典論語名言語錄40句06-27
論語名言語錄30句精選06-24
經典論語名言語錄(精選30句)02-22
論語名言語錄60句10-06
經典論語名言語錄40句01-28
經典論語名言語錄(精選50句)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