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讀后感【實用】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海海》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生海海》讀后感 篇1
感覺像讀了三到四本不相干的書,風格太割裂。本以為麥家返璞歸真寫鄉土,結果第二部分還是忍不住走向諜戰傳奇,最后變成十七年文學傳奇和九十年代都市傳奇。并不喜歡這種絮絮叨叨的文風,而敘述視角的不當切換也總讓人出戲。麥家擅長講諜戰故事,這次想玩深度就漏了怯。大段大段的自白看似真誠其實極不真誠,人物像說書人一樣講故事,讀者只能知道人物想告訴你的,但是人物其實并不可信。《人生海海》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傳奇故事,沒法深入探討人類的心靈困境。那些被討論到的困境,都是社會性的。包括主旨“人生海海”,不也是一句“報紙上得來的話”嗎?
故事邏輯上其實有頗多破綻,明明都是相似的事件,有些奇跡可以發生而有些奇跡不會發生,一會兒神通廣大一會兒無能為力,成為有選擇性的發生,悲劇本身也變得牽強,太像是一個作者隨心所欲構造的故事,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物自然生發的命運。心靈鋪墊的薄弱和故事邏輯上的硬傷讓人搞不懂書中每一次逃離的意義和必要。最討厭那些說教氣的句子,前半部分作者明明用童年“我”的視角去講故事,但又太想講道理,找不到合適的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就用“爺爺說”這種生硬的方式表達。后半部分爺爺不在了,誰來承擔這個說教的角色?于是又有了“報紙說”,其實都是“麥家說”,寫雜文一樣。作者強行介入文本其實挺沒勁的,就像昆德拉說的.,“發現惟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乃是小說唯一的存在理由。”話雖然偏激了點但道理不假,能用一句話表達的東西為什么要寫成小說?換句話說,這難道不是觀念性的主題先行嗎?感覺講了這么多故事,就是為了那些“爺爺說”和“報紙說”的句子做注腳。也模仿一次這種句式表達:報紙上說,這種麥家式的表達,直接干癟,像淺水灘,一覽無遺。如果真正的好小說就像大海,那《人生海海》就像電影《羅馬》的開頭。最奇怪的是母親的缺位,難道只有男人的傳奇故事值得被講述?六十天賣了六十萬本,真的很會營銷了。
《人生海海》讀后感 篇2
空檔時間,看完了麥家的新書《人生海海》,腦海里不斷的回味書中的一些片段,總想寫點什么,思緒萬千,卻無從下手。
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講述了一個傳奇而充滿人生況味的故事。一個原本風光無限的上校,一生贏了無數場仗,最后卻敗給一個不足道的秘密。讓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究竟藏了怎樣一個秘密?整個故事圍繞這個“秘密”展開,從“我”的視角,講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從少年成長到中年的半生,在守護欲與窺探欲的對抗中推進,可讀性非常強。整本書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能于無聲處震撼人心。離奇的故事里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書中把農村的那種味道描寫得非常到位、真實。既有鄉親們的真誠、淳樸與善良,又有鄉下人的低俗、愚昧和卑劣,眾生百態,一覽無余。不過我相信,世間大多數人還是善良的`,只希望那些人間惡魔不要傷害他們,也希望我們能永遠真誠善良。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形容人生復雜多變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是教人好好活的意思。“人生海海,我們像海灘上的兩粒沙子一樣相遇。”好在林阿姨終究找到了瘋了的上校,余下的后半生,于林阿姨而言,既是愛,也是救贖。人生海海,苦難總會過去。那些藏在真相和現實里的深情和善良讓人感動不已,讀到上校離開的那一段,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真是一個閃著金光的人呀……
麥家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后,依然熱愛生活。生活從來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讀后感 篇3
《人生海海》是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20xx年出版的新作。麥家著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等。其中《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解密》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經濟學人》評為“20xx年度全球十大小說”。麥家的小說具有奇異的想象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秘,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多被改為影視作品。由他編劇的電視劇《暗算》和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對諜戰類型劇發展意義重大。
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講述了一個傳奇而充滿人生況味的故事。一個原本風光無限的上校,一生贏了無數場仗,最后卻敗給一個不足道的秘密。作者功力深厚,情節發展順暢,不復雜的故事又總有懸念,讓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究竟藏了怎樣一個秘密?整個故事圍繞這個“秘密”展開,從“我”的視角,講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從少年成長到中年的半生,在守護欲與窺探欲的對抗中推進,可讀性非常強。整本書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能于無聲處震撼人心。離奇的故事里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形容人生復雜多變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是教人好好活的意思。“人生海海,我們像海灘上的兩粒沙子一樣相遇。”好在林阿姨終究找到了瘋了的上校,余下的后半生,于林阿姨而言,既是愛,也是救贖。人生海海,苦難總會過去。那些藏在真相和現實里的深情和善良讓人感動不已,讀到上校離開的那一段,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真是一個閃著金光的人呀……
麥家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后,依然熱愛生活。生活從來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讀后感 篇4
初讀這本書,我覺得他是太監,讀到一半我覺得他是上校,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是英雄。
人生海海,是的人生就像大海一樣寬廣,你不知道它的深度,更無法觸及他的寬度。正如我們不知道有一天我們的日子會過成什么樣子,也不知道我們會活到多大年齡。這些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生活自有他的軌跡,但是上校在經歷了如此多的生命的打擊之后依然沒有放棄熱愛生活,沒有放棄給爺爺寫大字報。
正是這種對于生命無限的包容和熱愛,以及對于他人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的大智慧能夠讓他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之后依然能夠安然地活下去。
恐懼和羞恥心就像是一粒種子,一旦在人的心中種下,就會生根發芽,并不斷地長大。上校那么勇敢的一個人,在戰場上殺敵無數,救人無數的人,卻被自己身上的一個名字所打倒。爺爺是被自己所謂的面子所打倒,其實也是怕自己丟了老祖宗的臉的恐懼讓他鋌而走險揭發上校,釀成這樣家破人亡的悲劇,爺爺和父親的結局并不比上校好到哪里去。至少上校是了無牽掛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爺爺和父親呢?
愛的對立面往往是恨,恰恰也是所有不幸的開端。林阿姨因為愛上校而不得被慘遭小人暗算,一生都在贖罪,不管怎樣,大概是命運的兜兜轉轉吧,最終兩個人還是結婚了。
人生海海,多行不義必自斃。多行善事,就是在為自己鋪路,上校一生善良,最后雖然落的個傻癡的下場,但因為年輕時救過林阿姨的命,為自己的后半生鋪下了路,也為自己積下了福。
我覺得,人生海海這個名字真的好。其實想打九分,但是又沒有九分這個選項,剛開始給了八分,后來想想還是給了十分,希望麥家能夠再出一些這樣的精品吧,這個時代需要您這樣優秀的作家來蕩滌我們浮躁的內心。
《人生海海》讀后感 篇5
無意間看到這本書,開了頭就停不下來,一定要一口氣看完。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有點疑惑,這本小說怎么語言這么優美,比如描繪村莊或者人物外號等。于是我被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折服。而這本書的視角也很吸引我,故事以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的視角來寫,并且是以一個個“往事”串聯起來。主人翁是蔣正南,全書只提過一次他的名字,而最多的稱呼是“太監”、“上校”、“金一刀”、“小爹”。他是全村最奇怪的人,人們背地里取笑他,然而家家戶戶有什么事都找他商量。他養兩只貓,像養兒子一般,為了貓甚至可以放棄大好機會。他有一個皮包,里面有金子打的`十幾件手術器具。他入了國民黨,也當過共產黨特務,還參加過抗美援朝。他忠貞為國卻多次入獄受苦。他被愛他的女人害的丟了前途。他有一個好兄弟卻被兄弟的父親害的入獄。他被小瞎子看到了他的秘密于是斷了小瞎子手筋和舌頭。他最后瘋了和愛他的女人結婚了。他像個孩子一樣的活到了接近一百歲......
故事很精彩,看到精彩處,實在想拍案叫絕。雌老虎、老保長、、老巫頭、小瞎子……這些人活生活現,故事蕩氣回腸。
作者刻畫的主人翁是那么的有血有肉,讓人心生敬佩。首先,他從小就很厲害,比如學木匠,很快就學會了。還有打仗受傷在醫院看醫生救治病人,自學了醫術。比如救了門耶穌和老首長等等人……他當特務深入敵人內部,忠貞為國等等。這樣一個人真的像金子閃閃發光。
閱讀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哪怕有幾處甚至讓我看的落下眼淚,但是卻給我一些啟發。文中有一處我印象很深刻。老巫頭說:“為什么驚蟄不能動土?因為驚蟄是蛇蟲百豸蘇醒的節氣,地里土里都窠著各種幼蟲胎卵,嬌氣得很,動了土就要了它們的命了。哪怕害蟲也是性命,要讓它們投胎活一世,不能叫它們投不了胎,死在胎盤里,這是做人的起碼。”這本書用蔣正南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這是一本值得回看的書。
《人生海海》讀后感 篇6
這十天里,我讀了一本書《人生海海》,這本書的作者是麥家。他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人在那個時代里的一生。
這是關于上校的一生,他曾經有讓人羨慕無比的榮譽和一生,他當過醫生,用自己高超的醫術,在戰場上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他當過特務,與日本人周旋,打探情報。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上校用自己小小的手術刀救了無數瀕臨死亡的生命,醫術高超的他在戰場上救人,妙手回春。而本是有機會當上副院長的他,卻被另外一位候選人設計陷害,被開除,只能回家鄉。
他經歷過,但他從未向生活屈服過。他曾經為國家出生入死,他在日本當特務,與一個個陰險狡作的人周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他自己卻被川島芳子所害很深,在他的小腹上刻上了讓他屈辱一生的字。
他為守護自己的尊嚴,寧愿不與自己心愛的女人在一起,也要守住這秘密;他善良,愛護生靈,他給他的貓最好的,不管什么時候,心中仍惦念著他的貓;他堅強,在被司令抓起來后,仍嘲笑司令,盡管生活殘酷地對待他,但仍然樂觀面對生活。他是一個英雄!
最后他等來了愿意守候他一生的人,他為了守護自己僅剩的尊嚴變成了瘋子,他的智商僅有七八歲小孩一般。而她用自己的善良打動了全村人,大家都愿意她將上校接走,上校得以度過那安靜幸福的晚年。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可能人生漫長,我們不知道未來有多少風風雨雨,有多少苦難。但我們可以勇敢地去面對未來的一切,生活比我們想象的殘酷,它是無情的。但只要我們還熱愛生活,信心滿滿,我們總能看見未來的美好。
上校,他是一個英雄。他被歲月的洪流遺忘了,被黑暗而殘酷的社會摧殘,被生活折磨。即使“身敗名裂”的他被現實折磨,但他仍然愿意樂觀地去對待生活。
生活像大海,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是晴天,什么時候是暴風驟雨,但我知道前面一定有希望,一定會到達那夢想的彼岸。
《人生海海》讀后感 篇7
上校活著的勇氣是什么?人生海海中上校是一個悲情人物。
抗日、內戰、文革……歲月如此的艱難,為什么還活著?這是我讀這部小說讀到中間的時候的冒出的一個疑問。
讀到最后,作者把發生在故事中的人的悔恨、遺憾、悲憫、不羈的感情緩緩地放空,最后選擇仁慈了一切。
人生如同大海,沉沉浮浮,起起落落,這里面既有每個人日常滋生出的`一地雞毛,灑落到具體人物上就是那么的殘酷與無情,那種生活所帶來的悲與喜,哀與樂都是如此真切、殘酷,看看我們身邊熟悉的人,何不是在這樣的人間中度過;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善良的,作惡的,上天悲憫人間切切,即使人間嘴臉各異,皮囊萬千,歲月終究饒過了所有人。
我想,這大抵就是人來人間,對短短幾十年生命歷程葆有的最基本敬畏,也是對生命敬畏的最大安慰。對于愛哲學的人來說,“死亡”,讀書筆記m一直以來都是無法繞過的問題。對它,從來都是不害怕,因為終究是要來的,所以不懼;又因為終究要來,所以給予了足夠敬畏。從呱呱落地到安然離世,從不愿面對生活到勇敢活著,既是對生活不易的抗爭,也是對生命的激烈享受。
但是對于人生的探討終究是一個大的問題,哲學上永恒的一個命題,淺薄如己,深度難探,去談,終究是那么泛乏無味。只是,這人生就那么一次,有時候又只是短暫一瞬就離開這世界了,既是多么美麗,又是那么的短暫。短到我們像是伸手就能觸摸的地方,所以又覺得還是可以簡單的聊聊我們生活中的那些日常小事。
看看身邊的那些故交,有些都沒來得及再次打招呼,都已經離你而去,那聲“下次見”、“下次找你吃飯”、“再見”……都變成了無聲的“下輩子見”、“下輩子找你吃飯”、“下輩子再見”。可是,親愛的,下輩子,你在哪里?
《人生海海》讀后感 篇8
也許不幸的童年是很多作家創作的靈感之源,但與此同時,不幸的童年也會成為一個人一生都擺脫不去的陰影。它隱秘而又陰郁地潛藏在心靈深處的某個小角落里,這個小角落有時會成為精神力量的寄放之所,有時又會被無限放大甚至吞噬整個心靈。它既滋養你的創作天賦,又毀滅你快樂的權利。
麥家說,“有人天生有的'一些東西,我注定一輩子也有不了了。我只能帶著童年那些傷疤和傷痛的記憶走下去,并寫下去,這大概就是我無解的人生。”
終于明白為什么會有人如此偏執甚至極端地熱愛寫作,或許那只是一種被逼無奈之下的“自救”,是拯救陷入孤獨的心靈的唯一方法,但同時寫作也會使人無限接近于死亡的狀態。羅蘭巴特說,回憶是寫作的開始,反過來,寫作是死亡的開始。所以,沒有嘗試過寫作的人根本無法理解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曾經歷過什么。那是暗無天日的痛苦和一次次自我否定的挫敗感共同累積交織的狀態。
在讀《人生海海》的過程中曾無數次感受到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孤獨感,同時也對作者麥家心懷敬佩。他獨自承受著這種瀕臨死亡的孤獨,以決絕之姿挑戰自己突破自己,像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一樣揭開自己的傷疤與那些痛苦的過往搏斗。
幸運的是,經歷了五年孤立無援的撕扯對抗,《人生海海》最終圓滿完成。
這部作品飽含悲憫與傷痛,作者卻對這種情緒始終隱忍克制,甚至在即將爆發之前選擇戛然而止。也許作品中并沒有大部分讀者期待的那種澎湃激烈的情節,但這就是作品的高級之處。留給你的永遠是那一絲說不清道不明耐人尋味又捉摸不定的悵然若失之感,好像最終得到了某種解脫,但其實又深陷其中讓人久久難忘、魂牽夢縈。
【《人生海海》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海海》讀后感05-20
《人生海海》讀后感02-03
人生海海讀后感05-27
[熱]人生海海讀后感06-20
人生海海讀后感(精)07-02
人生海海讀后感15篇[通用]11-12
人生海海讀后感集錦(15篇)11-12
【合集】人生海海讀后感15篇06-08
老人與海海明威讀后感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