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觀后感悟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我們常常會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寫下來。為了幫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寫作方法,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大事觀后感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1
死,向來是中國人蠻忌諱的一個話題。家中老人對“死”是敏感的,倘若偶然講起,定回答:“呸呸呸,晦氣的事不要說。”
可是,《人生大事》卻是一部以殯葬為主要內(nèi)容的影片,死亡這一話題貫穿始終。從莫三妹為小文外婆辦了喪事,到辦了一場啼笑皆非的活葬禮的大爺,到為前女友的亡夫化妝,最后是莫大爺?shù)娜ナ馈C恳粓鲈岫Y都是一次告別,每一場的葬禮都是莫三妹對“死”的認識升華,從不得不面對死亡的厭惡煩躁到面對死亡時的豁達清明。
影片中莫三妹從事的職業(yè)是殯葬師,從小就和父親出入殯儀館——普通人都很忌諱的地方。機緣巧合,遇到了一個沒有外婆,沒有父母,被舅舅舅母拋棄的小文。莫三妹看淡了死,小文懵懂于死亡。外婆離世后,小文纏著莫三妹還她外婆,她并不明白外婆去了哪里,莫三妹暴躁的告訴小文:“你外婆被燒成灰,變成煙,飄到天上去了。”后來,莫三妹卻一次次“欺騙”小文:你的外婆沒有死,變成天上的星星了。死亡沒有變,變的是人心。在謊言之下,看出莫三妹懂得了珍惜,小文從一個“討厭”的野孩子成了莫三妹重要的家人。小文與莫三妹的磨合,讓小文對莫三妹的稱呼從直呼大名再到三哥,最后成為沉甸甸的“爸爸”。或許以前,生死離別對于莫三妹是平常事,但小文的一聲“爸爸”有了羈絆,多了一根軟肋,添了一份愛意。
如果說“死”是所有人都繞不開的人生大事,那為了“死”而辦的'葬禮上的一切,都為了治愈活著的人。《人生大事》里,對死的詮釋卻挺可愛:“他們并沒有離開,只是提前去下一世布置我們的家了,就像這一世他們先來一樣。”冰冷的未知變得溫暖。“哪有什么來日方長,珍惜眼前人,總有那么一個人陪了你一程,卻陪不了你一輩子。”親人離開后心中難過,但在角落里暗暗閃著一點期待,愿他們當(dāng)真如此。就像小文的外婆走了,但是那只叫“豆角”布老虎,那支手表電話里外婆的聲音,都安慰了孤獨的小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乘著一輛人生列車,從出發(fā)就向著死亡一去不回。在這輛列車上,有的人只陪伴我們一站,有的人陪伴的時間會比較長。但無論陪伴多久,總有那么一天,他們會下車,目送我們遠去。此刻,這部影片警醒著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只能伴我一程。與其離別后才開始回憶對方的好,不如現(xiàn)在用心的和愛我的人相處。時光消散,即便只有很短的時間,也都值得。畢竟明白了生與死的關(guān)系,積極地生活、表達愛意才是真理。
看完電影感觸蠻多的,想說的想記錄也都還挺多,有時候把埋藏心底話寫出來也是一種釋懷和治愈。死亡只能帶走肉體,卻不能帶走我們在心里珍藏的與他們最美好記憶。電影里小文有愛他的三妹爸爸,電影外的我有愛我和我愛的家人。我們開心快樂的生活,才是對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人生大事》寫的是“死”,詮釋的卻是“愛”!人生除死無大事,所以活著的時候就好好活。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活。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2
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只要你愿意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那個人。
“人生呀,就像一本書,每一個都要翻到最后一頁。”雖是一句,臺詞也是最好的題注。久旱逢甘露,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人生的四大喜事,這部電影戲劇性的將婚紗店和“上天堂”設(shè)為鄰居。一紅一白,一喜一悲,從入殮師的視角帶我們體悟死亡這一人生哲學(xué)。
什么是人生大事呢?三哥的生活仿佛一地雞毛,不順利的感情得不到父親的認可,遭人白眼的工作,永遠要不到手的房子……愛情、親情、事業(yè)、聲譽,這么看來,人生重要的幾件大事,他沒有一件順意,吵架急了他會說:我干脆去死吧!”他對父親發(fā)火:“你打死我吧,把二哥換上來!”可電影的后半段父親說,人生沒有大事,除去死亡。
“每一顆星星都是我們愛過的人”這是一種半句浪漫的說法,即使我們明白星星的科學(xué)定義,但是還會忍不住去相信這樣美好的寓意,讓它成為我們情感的慰藉。
生命的來來往往被真實的擺在了我們的眼前,慢慢的刺痛著內(nèi)心深處,那塊不愿回憶的痛苦,從小在外婆身邊長大的經(jīng)歷,讓我們與劇中的小文,狠狠的共情,看著自己一路依靠的親人在身邊慢慢的.僵硬,再也不會醒來黑沉沉的棺木到輕甸甸的骨灰盒,這個人再也不會回來,即使想象也難以接受。
在別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也許終有一天,同樣的痛苦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當(dāng)你面臨這種無法接受的痛苦時,你會怎么做?是逃離現(xiàn)實還是坦然面對,我想不管這一天何時會降臨,我現(xiàn)在能夠做到的只有珍惜當(dāng)下,珍惜現(xiàn)在,珍惜現(xiàn)在還有用的時光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等離開還有遺憾,后悔莫及。
人生除生死之外,無大事。生和死本是人生大事,生把人送到這個世界,死將人帶到某一世界生死在一瞬間,因為意外,因為疾病生老病死生死離別,生命戛然而止,死亡并不可怕,它是溫馨的,因為死后就會變成一顆璀璨的星星,照亮每一個你所愛的人。
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我們愛過的人,只要你愿意相信你就是重心性的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珍惜當(dāng)下去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面對生死坦然面對,因為天上的每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會永遠守護著我們。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3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煙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于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dǎo)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diào)結(jié)束,一個還強調(diào)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guān)系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yīng)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里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yè)。
為什么和血緣有關(guān)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里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后,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yǎng),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么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yǎng)育責(zé)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dāng)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后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yǎng)之間的矛盾。但是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于養(yǎng)大于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guān)系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yǎng)關(guān)系,所以兩人才能重歸于好,父親也終于開始認同了男主。當(dāng)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愿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xiàn)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dāng)然最后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仿佛表現(xiàn)了在我們心里,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寫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yīng)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后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于事業(yè),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于獲得了拆遷款,家里一直在鬧,于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xiàn)出了當(dāng)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yǎng)小文后,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yīng)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xiàn)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yīng)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jīng)去過農(nóng)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dāng)志愿者。
我們當(dāng)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并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jīng)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復(fù)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fā)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yīng)當(dāng)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4
一場電影,五次落淚。演繹的是故事情節(jié),看到的是生活經(jīng)歷。一部關(guān)于親情和死亡的電影,讓人看到了世間冷暖。
孤兒,被愛,被嫌棄,被憐憫,被折騰,最后傾盡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間,多么勵志又可憐的成長經(jīng)歷。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樣經(jīng)歷著不被愛,不被重視,被拋棄,被嫌棄,被懷疑,被傷害,孤獨且沒有目標(biāo)的人生,幾乎談不上有意義。
但是上天總會拯救一個善良的人,安排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小孩子出現(xiàn)在他的生活中,最后獲得救贖的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淚:互相嫌棄,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這樣,他們都有獨立的個體。電影《人生大事》一開場就上演了一場追與追不上的故事,一覺醒來,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腳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連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個帶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種拼命的勁兒,那種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淚奔了。
沒有別的,因為我也是從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蛻變和成長,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盡所能的調(diào)整自己的步伐和距離靠近外婆,其實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電影里的小姑娘一樣,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當(dāng)然嫌棄這樣一個惹事兒麻煩的小女孩,因為他已經(jīng)看慣了生老病死,當(dāng)下的一切無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小部分,太正常不過了,習(xí)以為常就會麻木,麻木就會厭倦,厭倦就會讓生活變得平平無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
正是這樣兩個相互嫌棄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這就是以前學(xué)習(xí)到的負負得正吧。
還是那句古話“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愈”。
第二次流淚:行業(yè)歧視,親情淡薄
每當(dāng)我介紹自己的大學(xué)專業(yè)和工作崗位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老不正經(jīng)了,因為我是男的,我還是一秘書。大家聽最多的就是“女秘書”,我這一男秘書是怎么會事兒?
行業(yè)歧視在這個社會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千年不變。電影中男主角是殯葬行業(yè),在現(xiàn)如今,這個行業(yè)依然像一盞冥燈,讓幾乎所有的人聽到就感受到莫名其妙的距離。
男主角年紀(jì)輕輕就做這個,當(dāng)然不受人待見。小女孩孤苦伶仃跟著外婆生活,無依無靠無能為力,當(dāng)然不受舅舅舅媽的待見。常言道后媽難當(dāng),可又有誰知道這孤兒的親戚更是難上加難。
看到小女孩被舅舅家如此對待的時候,我又淚奔了。
第三次流淚:抬頭看星星是故事,低頭討生活是人生,電影里好多次提到星星,還有一句臺詞是“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小姑娘告訴老師說爸媽是“種星星的人”,男主角告訴小女孩,外婆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關(guān)于星星,我們小時候在院子里躺在竹席子上乘涼看星星聽故事的場景,應(yīng)該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忘記不了的記憶吧,那種日子還有嗎?那種快樂悠閑還有嗎?那時候的那些人還在嗎?
太讓人淚奔了。
我們?yōu)榱松睿瑸榱嘶钪呀?jīng)多久沒有抬頭看星空了,我們一頭扎進生活的土壤里,巴不得可以立刻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可當(dāng)我們有朝一日抬頭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物是人非,一切都來不及了,一切都不是自己喜歡、曾經(jīng)想要的樣子了。
而這一切,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就是最普通的人生啊。
第四次流淚: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義
作為男性,有時候感覺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職、賺錢、社交到處都是重心,唯獨自己不是,從來都在忙碌和奔波,從來都沒有停下來想過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沒有了意義。
賺了很多的錢,生命沒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極致,親情友情愛情沒了;忙忙碌碌爭分奪秒為他人,自己沒了。
電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車的時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親去世消息的時候;小女孩自己找回來,說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時候;好幾個段落都讓人淚奔,那種失去感、獲得感、那種掙扎、無助、心痛、恐懼、喜悅,都讓人不得不淚流滿面。
人生大事觀后感這個周末的天公一直淅淅瀝瀝訴說著自己的心情,比毛毛雨略大些的雨點斷斷續(xù)續(xù)不停,給前兩天燥熱的天氣帶來些許清涼,雖然難免有些出行的不便,卻讓整個世界變得清新了起來。閑來無事,便約許久不見的朋友去看了一場最近評分很高的電影——《人生大事》。
礙于我素來就有假使提前看了過多某部電影或電視劇劇透或者劇情介紹,再看就味同嚼蠟的怪癖,便連電影簡介都沒有點開就進了影院。群眾的眼睛果然是锃光瓦亮的,它的確沒有讓我失望。今天的場次本來是晚上七點的.,但到了時間大屏幕還是白白的一片,一度讓我以為工作人員忘了開機,直到七點零二的時候才開始進入新電影廣告宣傳階段,三分鐘的廣告過后正式切入正題。第一幕是一個扎著兩個小犄角宛如“小哪吒”一般的三四歲小女孩(小文)和一位婆婆躺在床上睡覺,婆婆的電話響了,小女孩醒了,她一遍遍喊“外婆”,拉外婆,外婆都沒有回應(yīng)。我們知道,外婆已經(jīng)去世了。但是小女孩顯然不知道去世是什么,她看著協(xié)助料理后事的“上天堂”門店工作人員(其中包括男主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和他的搭檔小胖)要把外婆抬走,拿著“紅纓槍”就對莫三妹下手了。可是孩子畢竟只是孩子,小哪吒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大家把外婆裝進一個寫著“奠”字的大盒子里抬走了,而比她大幾歲的表哥告訴她外婆死了,要被裝進盒子里送去殯儀館火化,她再也見不到外婆了。小女孩便追著靈車開始奔跑,她追著跑了好久好久,一直追到莫三妹他們從殯儀館回到門店。她真的像哪吒一樣站在了店門口,拿著紅纓槍讓莫三妹還自己的外婆,場面一度變得混亂。接著,以飾演“哮天犬”聞名的男演員陳創(chuàng)(小文舅舅)把小女孩接走了,而號稱“齊天大圣”的莫三妹和“小哪吒”小文的故事開始了。
莫三妹是一個曾經(jīng)為喜歡的人打架而進過監(jiān)獄的小混混,人稱“三哥”。他自認為從小被父親管束不受父親待見而叛逆作妖,對任何事情都不上心,甚至連接手經(jīng)營“上天堂”也只是為了“騙取”房本好迎娶心愛的姑娘熙熙。他滿口臟話,被人指指點點,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彼時的他可能心里眼里都是灰的,除了和熙熙聊天的時候。但是當(dāng)他開心地去找自己喜歡的女孩兒的時候卻意外得知自己拿命去愛的姑娘居然要和那個自己當(dāng)初為她拼命的男人結(jié)婚了。打臉來得猝不及防。莫三妹似乎也“一無所有”了,而同樣一無所有的還有小文。她無父無母,的外婆也去世了,“妻管嚴”的舅舅也對她愛莫能助,只得暫時把她放在莫三妹的店里。就這樣,兩個同病相憐的人開始了互相取暖的日子,他們從最初的對立慢慢變得親近,密不可分。中間穿插了許多令人忍不住落淚的情節(jié),建議觀看時備好紙巾。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被他們之間的情感互動打動,還有那些溫暖而美好的話語,比如外婆給小文的一則則語音信息。而我感觸最深的卻是莫三妹的父親躺在病床上說的那幾句話。他說,“人生就像一本書,你翻到最后一頁才知道。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他說,“人生除了死,無大事”(這句話應(yīng)該也是電影片名的來由之一)。他說,“他終于有上心的了”。每一句話都滿含哲思,令人尋味不盡,盡管有的話我并不是第一次聽見,卻依然覺得深刻不已。人生處于順境固然好過如意,難得的是身處逆境依然不放棄不氣餒,就像有句話說的“人從悲傷中落落大方走出來的都是藝術(shù)家”,從逆境中翻盤改命的亦是。
電影的最后,莫三妹和小文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完成了彼此的救贖。希望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就算不能迎來電影里的happy ending,也希望我們這一生回首無悔滿是感動。人生無非是一場從生到死的旅行,旅途中每一件貌似不起眼的事情可能都是大事,也可能每一件事情相較于或長或短的人生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無論是什么,它都曾light up過你旅途中的一程。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5
看完講述殯葬行業(yè)的《人生大事》,很驚訝,卻也很“欣慰”,終于有導(dǎo)演關(guān)注到這一方面了。我的親人去世時,我也遇到過很暖心的殯葬工作人員,他們改變了我對這個工作主觀上的歧視,后來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淡忘掉過去的傷心事,也淡忘掉這個工作。這個看似吊兒郎當(dāng)實則善良有擔(dān)當(dāng)?shù)摹澳谩保c小文的相遇相知相處,都在一步步反映著角色本身的成長歷程,我想,失去外婆的小文和任性不聽話的三妹,或許是彼此生命中的救贖。電影最感動我的兩個畫面,一是小文被親媽帶走,最后卻穿著與三妹最初相遇的衣服,拿著紅纓槍,跑向三妹,那個總喊著外婆去了哪的小姑娘,終于又有了新的`依靠……二是三妹把爸爸的骨灰做成煙花,綻放在江邊,煙花墜落的那一瞬間,我真的淚崩……。
電影把殯葬行業(yè)的人們,稱作“種星星的人”,很溫暖很親切。我想,如果每一個逝去的親人都會化作一顆小星球,他的親友就是星球身邊的暗物質(zhì),縱使再不能相見,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離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網(wǎng)的永恒組成。朱一龍的情感每次都爆發(fā)的恰到好處,很容易把人帶入戲里,電影有笑有淚,值得一看。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6
《人生大事》是由韓延監(jiān)制,劉江江自編自導(dǎo),朱一龍領(lǐng)銜主演,楊恩又特別介紹出演,王戈特邀主演,劉陸、羅京民主演的電影,該片于20xx年6月24日上映。
該片講述刑滿釋放的殯葬師三哥在一次出殯中遇見了孤兒武小文,意外地改變了三哥對職業(yè)和生活態(tài)度的故事。
因為生活習(xí)俗的難以觸碰和接受,國內(nèi)殯葬題材的電影較少。但鄰國卻有如《入殮師》這種心靈沖擊的`電影。
殯葬師莫三妹在刑滿釋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孤兒武小文,小文就此糾纏上了莫三妹,這給本就麻煩沾身的莫三妹帶來了一系列生活難題,一番番啼笑離合之后,這對混跡于殯葬行業(yè)的特殊父女碰撞出奇妙的情誼,也改變了莫三妹對職業(yè)和生活的態(tài)度。
初識朱一龍是在《知否》上的齊衡,當(dāng)下看演技確實有了提升。但,你會發(fā)現(xiàn)他越來越“梁朝偉”。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7
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對此有多種看法:學(xué)業(yè)、婚姻、事業(yè)、生育……而電影《人生大事》給出的答案則是:死亡。
全片主要講述了人稱“三哥”的殯葬師莫三妹為女友熙熙打架入獄,在刑滿釋放后的一次出殯中遇見了孤兒武小文,小文從此粘上了麻煩纏身的莫三妹,并給他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活難題,在經(jīng)歷一番啼笑皆非后,這對混跡于殯葬業(yè)的特殊的父女碰撞出奇妙的情誼,同時也改變了莫三妹對“殯葬”這一行業(yè)的感情和對生活態(tài)度的故事。
“人生啊,就像一本書,哪一個都要翻到最后一頁。有的呀,畫上的`是句號;有的畫的是驚嘆號;還有的畫的是省略號……”電影中老莫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是啊,“人生自古誰無死”,既然無論如何都要面對死亡,何不抓住一切時間,為生命畫上圓滿的“句號”,或是精彩的“驚嘆號”呢?時間不會為任何人駐足,但學(xué)習(xí)工作的成果、成長的經(jīng)歷等都是扎扎實實的收獲,會陪伴著我們繼續(xù)向前。
影片中還有這樣詼諧而又引人深思的一幕:婚慶店的老板娘訓(xùn)斥莫三妹將靈車停在她的店門口,還強硬地命令好奇的兒子小胖放下喪葬用的菊花去洗手,并呵斥抽了三妹的煙的丈夫也去漱口,只為嘲諷莫三妹從事的殯葬業(yè)是“晦氣”的。或許有人會認為老板娘欺人太甚,但反觀我們自身,又是否歧視過同莫三妹一樣的千千萬萬的從事“低端”“晦氣”職業(yè)的人呢?在此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他們。例如殯葬師,他們讓每一位逝者風(fēng)光體面地離去,也用心體恤生者,向他們傳遞生活下去的勇氣。他們是人間大愛的體現(xiàn),人生驛站的送行者,他們有一個溫柔的名字:種星星的人。他們都為社會提供做出了貢獻,所以,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應(yīng)該因人們對某職業(yè)的刻板印象被歧視。
人生大事,生離與死別。愿我們都能把握青春,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8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yè)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xiàn)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y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并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yīng)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胡同里,兩邊是婚慶店和理發(fā)店(好像是),初看是這么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并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么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jié)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dāng)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dān)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zé)。
最后,用莫三妹父親的在病床上說的一句話結(jié)束這篇文章零散的觀影經(jīng)歷。人生除了死,沒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們都能成為點亮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9
一場電影,五次落淚。演繹的是故事情節(jié),看到的是生活經(jīng)受。一部關(guān)于親情和死亡的電影,讓人看到了世間冷暖。
孤兒,被愛,被嫌棄,被憐憫,被折騰,最終傾盡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間,多么勵志又可憐的成長經(jīng)受。
男主角的生活不簡單,也同樣經(jīng)受著不被愛,不被重視,被拋棄,被嫌棄,被疑心,被損害,孤獨且沒有目標(biāo)的人生,幾乎談不上有意義。
但是上天總會挽救一個和善的人,安排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小孩子消失在他的生活中,最終獲得救贖的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淚【相互嫌棄,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這樣,他們都有獨立的個體。電影《人生大事》一開場就上演了一場追與追不上的故事,一覺醒來,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腳步了,一不當(dāng)心,小姑娘連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個帶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種舍命的勁兒,那種可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馳,我淚奔了。
沒有別的,由于我也是從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蛻變和成長,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許多年都可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舍命的靠近,竭盡所能的調(diào)整自己的步伐和距離靠近外婆,其實就是可怕有那么一天像電影里的小姑娘一樣,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固然嫌棄這樣一個惹事兒麻煩的小女孩,由于他已經(jīng)看慣了生老病死,當(dāng)下的一切無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小局部,太正常不過了,習(xí)以為常就會麻木,麻木就會厭倦,厭倦就會讓生活變得平平無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
正是這樣兩個相互嫌棄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也許這就是以前學(xué)習(xí)到的負負得正吧。
還是那句古話“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愈”。
其次次流淚【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義】
作為男性,有時候感覺全部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職、賺錢、社交處處都是重心,唯單獨己不是,從來都在勞碌和奔波,從來都沒有停下來想過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沒有了意義。
賺了許多的錢,生命沒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極致,親情友情愛情沒了;忙勞碌碌爭分奪秒為他人,自己沒了。
電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車的時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親去世消息的時候;小女孩自己找回來,說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時候;好幾個段落都讓人淚奔,那種失去感、獲得感、那種掙扎、無助、傷心、恐驚、喜悅,都讓人不得不淚流滿面。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10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電影,都覺得很榮幸。電影,其實,是一本形于色,付于聲的書,用戲劇在詮釋生活并補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會厭的書。
我以為它悲情,其實并不,小文的人生濃縮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渾渾噩噩的人生,因為小文,多了光亮,一個是童年正在悲慘,一個是有過殘缺不全的童年,他們,是互相取暖吧。
還有,是不是,大人們,畢生追尋的都是在彌補自己殘缺的童年呢?三妹對小文的愛,其實就是彌補童年的缺愛吧。上一輩非打即罵,永遠不被贊揚的愛,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終究無法釋懷,因為童年,無法再來。
中國人向來是看重死后哀榮,三妹從對白事的不理解,到漸漸體會他所做的事能帶給逝者親屬的安慰,并逐漸成為真正的種星星的人。
沒有人可以預(yù)知自己的身后事,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想讓留在這個世界的親人可以不用太傷心,不會太難過,三妹,帶著他種星星的隊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顆顆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難以說愛的老父親。
鏡頭一直鎖定在,窄巷,雜亂,沖突的環(huán)境里,仿佛,就是我們童年生活的場景。
可是,它不悲傷,也沒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紀(jì)的原因,已經(jīng)漸漸少了很多情緒,對悲,其實不會大悲,對喜,其實也沒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溫情,讓我覺得會會心一笑,然后,對生活以歌。
粉色的.,畫滿星星的骨灰盒,飛上天和煙花做伴的葬禮,想念親人的時候,就抬頭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們溫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過的水果店買了一個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們一樣,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聲音,真好。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11
9點走出電影院,和彬彬一路稱贊好電影,情節(jié)緊湊,演員在線表演,主線清晰,溫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將是今年的高分電影,是的,這是看完電影后最準(zhǔn)確的感覺!好電影總是讓人們在走出電影院時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熱搜了一下電影介紹。人物介紹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興趣。在此之前,我看過日本電影《殯葬師》和韓國電視劇《遺物整理師》,這些都是很棒的影視作品。因為我對殯葬行業(yè)不熟悉,我對這類題材有一種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電影,我會對這些職業(yè)周圍的相關(guān)職業(yè)和故事產(chǎn)生真誠的敬意。
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兩個話題,一個是性,另一個是死。然而,我們最不想提到的是我們必須永遠面對的。當(dāng)我們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來面對這些問題時,它們可能會成為刺痛我們的劍。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體博主上次說的話:人們想用欲望來掩蓋恐懼,但他們忘記了欲望只是恐懼的本體。
不小心又離開了,回到電影本身。這部電影說了什么?因為一場葬禮,男主角的第三個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養(yǎng)變成了后來的'收養(yǎng),然后通過一系列的事故實現(xiàn)了相互治愈。
說幾部電影,我哭了好幾次。(以下內(nèi)容涉及劇透,想留點懸念走進電影院可以回頭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訴小文,奶奶死了,變成了煙,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發(fā)現(xiàn)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門口發(fā)現(xiàn)小文獨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聽著奶奶生前的聲音小文,今天生日早點回來,奶奶給你準(zhǔn)備了最喜歡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陽太陽,不玩很長時間,女孩曬黑不好看等等,這個聲音的內(nèi)容出現(xiàn)了幾次,每次聽我都忍不住濕了眼睛。想想我們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見的關(guān)心。
片段二:三哥確認收養(yǎng)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邊說:我不怕,因為我有父親。小文吵鬧、哭鬧、不聽勸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護。
片段三:三哥抱著父親的骨灰盒,在海邊以煙花的形式為父親完成了最后的送行。這里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他父親的遺書說他想要一個特別的告別儀式。沒想到,他會一直盯著三哥看。煙花點燃后,停頓了幾秒鐘。三哥向前走了兩步,然后煙花破了,從細節(jié)上可以看出,編劇和導(dǎo)演都很用心。盛開的煙花點燃了整個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這里完成了父子之間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動,還有一種浪漫的感覺。原來,揚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精彩的情節(jié)。喜劇在近兩個小時的內(nèi)容中也占據(jù)了很大的空間。老人辦活人葬禮,小文誤食彈珠,建仁從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兒園表演等等。這些看似搞笑的內(nèi)容及時緩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緒。
當(dāng)然,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演員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較積極的框架內(nèi),沒有給我太多驚喜。這一次,莫三姐讓我又變成了粉絲。人物描繪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緒,比如短褲、花襯衫和寸頭。小演員更令人驚訝,未來可期。配角對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吳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說的一句話結(jié)束這篇文章零散的觀影經(jīng)歷。人生除了死,沒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們都能成為點亮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12
前陣子電影《人生大事》的熱播,電影中那個委屈巴巴的女孩,真誠地寫著我爸爸是種星星的人。這句給以孩子的目光來解釋殯儀化妝師這個職位,隱喻解釋死亡之后是以另一種形態(tài)活著,感人而又帶著童真,確實很難不讓人對這部電影有些期待。
出牢不久的莫三妹,為了挽回女友,想讓養(yǎng)父將房產(chǎn)證轉(zhuǎn)移到自己名下。莫三妹故積極表現(xiàn),接下小文外婆化妝殯儀事件,小文追到莫三妹家中,小文的剛開始的追問和鬧騰,讓莫三妹覺得煩人,但在日久相處中,小文讓莫三妹知道了自己工作的意義以及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父親。
人生,除死,無大事。
這句作為點亮電影金句之一,道出了人生大道理。人生除了死之外,其他事情都是擦傷。死亡,是每個人都將會面臨的難題。我們將來也會離開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離別。而如何面臨死亡,確實是每個人都必修的'科目。20xx年的夏天,那是我剛出社會的第二年,就在我以為我有能力可以贍養(yǎng)我父母的時候,姐姐卻給我?guī)砹艘粋壞消息。
母親重病,需要手術(shù)。我回家的那個晚上,不知道如何面對母親,只知道那晚很恐懼,很不安。第一次知道,手抓餅原來可以是苦澀的味道,飲料不一定會是奶茶,也可能是淚水。我一遍又一遍地乞求母親所信奉的佛祖能看在她以往的誠心的份上,保佑她余生安康。那道與死亡相隔的墻,此時已成碎片;死亡,第一次離我這么近這么近。
佛祖似乎也聽到我的祈求一般,母親手術(shù)很成功,如今恢復(fù)得也很好。而與死亡交鋒的我,第一次開始審視死亡,我發(fā)現(xiàn)我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曾經(jīng)那些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跟當(dāng)時面臨死亡的恐懼比起來,毫無輕重。死亡,既然無法避免,何不直面它,或許會有不同的收獲。
“咻~嘭~”
伴隨著煙花的聲響,莫三妹養(yǎng)父的骨灰成了天空絢麗多彩的煙花。屏幕前的我也被這煙花深深吸引,那是我見過最獨特的煙花,那是一個老人對自己死亡的接受,那是屬于他自己體面且獨特的葬禮。而死亡往往與葬禮,在老家,如果你看見一戶人家在大擺宴席,不是喜宴,那么便是葬禮過后的宴席。
來到這個世界時,孑然一身;死后,也是獨自大操大辦,華而不實,是為了離開的人走的心安,還是為了活著的人臉上有光。我想,那道煙花里會有答案。
來到這個世界時,孑然一身;死后,也是獨自一人離開。大操大辦,華而不實,是為了離開的人走的心安,還是為了活著的人臉上有光。我想,那道煙花里會有答案。
而電影的后半部分呢,在我看來不符合我的期望,小文的媽媽突然的出現(xiàn),莫三妹答應(yīng)將小文送走,以及最后的大和諧完,都像是為了給小文一個完整的家庭硬凹的劇情。但是作為一部商業(yè)片來說,算作是挺成功的。
總得來說,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13
之前無意中刷抖音的時候刷到了《人生大事》這部電影就被其中的好幾個花絮深深吸引了,但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去影院親身體驗觀看。所以本次部門活動能和綜服部的姐妹們?nèi)ビ^看這部電影,感到特別的慶幸呢!
在沒有完整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光看片名,你可能會覺得它是一部勵志大片又或者是一部家庭美和劇。因為在我們看來,成家立業(yè)、事業(yè)有成才是“人生大事”,可看完這部電影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所謂的“人生大事”在生老病死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很喜歡電影里面老殯葬師臨終前的一句話:人生就像一本書,每個人都要翻到最后一頁,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最后是省略號,人生除“死”無大事。這句話很好地提煉了死亡的分量,用來證明和詮釋死亡的,是更多鮮活的生命和自己生生不息的繼承。
電影里塑造的人物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代表:莫三妹坐過牢,前女友還跟別人搞在一起懷孕結(jié)了婚;小文身世很悲慘,從小和外婆相依為命,直到外婆死了都不知道自己的爸媽是誰……就是這么兩個命運很糟糕的人因為外婆的死而有了交集,從一開始的各種嫌棄對方到后來兩人的依依不舍,劇情也始終貫穿著對生命的敬畏,不論生命在哪一站終結(jié),入殮師都會給死者最大的尊重,而這份尊重黎,承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意。電影里好多情節(jié)都歷歷在目:一個小女孩因病去世,他的父母傷心欲絕,最后因為小文在骨灰盒上畫畫的一個舉動,感動了她的'父母,也為莫三妹贏得了尊重:莫三妹頂著巨大的壓力,為給自己帶了綠帽子的出了車禍面目全非的前女朋友的老公進行遺體修復(fù),一開始他是極其不愿意的,甚至有點憤怒,但正是因為出于對生命的畏懼,他最終還是把遺體最大的體面留給了他的父母。
“人除死,無大事”。親情、愛情、友情在死亡面前顯得是那么的渺小。即使你擁有再大的財富,在“死亡”面前依舊蒼白無力。所以珍惜當(dāng)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積極向上的過好每一天,愛護好你的家人朋友和親人!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14
前陣子看了電影《人生大事》,寫了一篇觀后感。
故事講的是一個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和一個小女孩(孤兒)的故事,這個殯儀館的小伙子被周圍人認為吊兒郎當(dāng)、沒正性,女朋友跟別人跑了。這個小女孩(5、6歲吧)和外婆相依為命,結(jié)果外婆一覺就沒醒來,然后殯儀館去辦喪禮,就和這家人家認識了,結(jié)果小女孩的親戚誰都不想養(yǎng)這個孩子,又著急去北京參加兒子的畢業(yè)典禮,小女孩和外婆感情深,看到殯儀館那小伙子把他外婆拉走了,就追著那小伙要還她外婆,因為著急趕飛機,就無奈把小女孩暫存在殯儀館辦公的地方三天。這個小女孩非常調(diào)皮,這小伙很不喜歡這小女孩,但是慢慢發(fā)生了很多事,這小女孩竟把這沒正性的小伙給感動了,于是就照顧這個小女孩,小女孩也和殯儀館的這些人有了感情。三天過去了,小女孩的舅舅從北京回來了,殯儀館小伙給送回去,發(fā)現(xiàn)舅媽不想要這個孩子,說喪禮都沒錢付,哪還有錢養(yǎng)這個孩子,舅媽厲害舅舅也做不了主,那小伙一聽,一生氣,就說你們不養(yǎng)我來養(yǎng),當(dāng)面問小女孩愿意跟著誰,小女孩選擇了他。他就要正兒八經(jīng)養(yǎng)這個小女孩了,但辦理收養(yǎng)手續(xù)的時候被告知不符合條件,要結(jié)婚才能收養(yǎng)孩子,正好殯儀館的另外一對男女同事好上了準(zhǔn)備結(jié)婚,就以他們的名義收養(yǎng)了孩子。后面發(fā)生了很多事,小女孩闖禍,幫殯儀館拉業(yè)務(wù),吃了跳跳棋子,上幼兒園、親自活動等等一系列,后來小女孩的親媽回來了,要把孩子領(lǐng)走,他經(jīng)過一番掙扎,含著淚讓小女孩走了,小女孩不愿意走,兩個大人硬讓孩子走了。沒過多久,孩子失蹤了,他們滿城找,沒找到就回到了殯儀館,發(fā)現(xiàn)小女孩站在路口喊他,他很生氣就跑過去訓(xùn)斥了小女孩幾句,小女孩說我爸叫什么(他的名字),我家住什么地方,我走不丟,突然男人眼眶又濕潤了。后來男人保證和小女孩再也不分開了,然后他們又回歸了之前的生活,后面孩子的媽媽來送孩子的東西,送完就準(zhǔn)備走,男人問你能干我們這行嗎?女人非常感動,就留下來一起做殯儀館的工作,后面的畫面是,殯儀館一家人,小女孩左邊是爸爸右邊是媽媽,很開心,很溫暖。(小女孩的媽媽懷孕之后,男朋友就離開了她,然后她的人生非常坎坷,后面去了國外發(fā)展,又坐牢,后面終于回來了,就去尋找自己的女兒,其實她也是無依無靠,在殯儀館工作,能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也有了工作,是最好的安排了。)
幾點感受:
1、小女孩非常想念外婆,心心念念在找外婆,日常生活中的習(xí)慣都是按外婆教的做的,她有一個電話手表,外婆死后,她想念外婆的時候就播放外婆生前發(fā)給她的語音,從語音里可以聽出,外婆是多么疼她,也看出小女孩對外婆的深深思念,外婆是她的依靠,是她的精神支柱。(愛的力量)
2、小女孩很撒潑,她對待大人的殺手锏就是咬大人的胳膊,外婆死后她的.人生變得非常坎坷,但她很厲害,不屈服于大人的吼罵或者距離的遙遠,她內(nèi)心非常強大。(內(nèi)心強大的力量)
3、小伙子在世俗中也是磕磕碰碰,經(jīng)常被他爸罵,看樣子像個二流子,但他本質(zhì)還是善良的,他總是按自己的內(nèi)心做事,開始不喜歡小女孩,覺得是負擔(dān),就不要,后面他被小女孩感動,然后他又對她非常好,最后對他爸的骨灰盒的處理(當(dāng)禮花放在了星空,他姐姐非常反對這么做),也是他追隨自己內(nèi)心做事的表現(xiàn),這種人,在別人看起來有點“傻”,但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心的力量)
4、小伙的老爸是葬禮業(yè)德高望重的專業(yè)人士,他不但技術(shù)高,復(fù)雜的化妝只有他能搞定,而且他有精神有操守,他說:“他們家從事的是死人的行業(yè),人生的事,只有死是大事,從事這樣行業(yè)更要有一顆‘圣人之心’”。(道德的力量)
5、小伙名叫“三哥”(真名叫“三妹”),小女孩名叫“小文”,是四川的一個故事,說話很有四川味兒(有人說是武漢,武漢就武漢吧)。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15
關(guān)于這部電影,我其實是有一些預(yù)判的。從冷門的殯葬行業(yè)出發(fā),從這個相對獵奇的視角來講述一個溫暖的故事。朱一龍從清秀小生到痞氣殯葬師的反差讓人眼前一亮,與孤兒小文從針鋒相對到情同父女,這個過程中有歡笑、有痛苦、有憤怒、有成長,也有對生命的意義的探索。
主角在父親的'專制下成長,父子關(guān)系一度令人窒息。小文被生母拋棄,又被舅舅、舅媽視為累贅。那個花 30 萬給自己辦葬禮的老人,自從拿到拆遷款后,家中便沒了安寧,子孫后代為爭遺產(chǎn)鬧得不可開交。申影中那些最溫暖的情感,幾乎全部來自于沒有血緣的陌生人。明明是宇宙間的隨機照面,卻碰撞出強烈的火花,燦如星光。
莫三妹告訴小文,人被燒成灰后,會飄到天上,變成星星。小文深夜坐在門前,循環(huán)播放著電話手表里外婆的語音,頭頂上是一片璀璨的星空。其實如今城市里,已經(jīng)看不見星星了。這片星空是一種浪漫的表達,比喻情感的濃度。那些我們記掛的人,無處不在,仿佛明亮的星星,永恒在生者的心靈深處。
兩年前,我失去了我的奶奶。入殮那天,我內(nèi)心平靜得像剛剛退了潮的大海。仿佛她并未離世,只是像往常一樣出門遛彎,過一會就會回來。直到一段時間之后,我從深圳搬家回昆明,整理物品的時候翻到一雙她給我縫的鞋墊,那是我們一起過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離家那天她一邊遞給我鞋墊,一邊交代我路上注意安全。悲傷翻滾而來,那雙鞋墊就成了她留給我最后的東西,我在打包得亂七八糟的屋子里追憶逝者,完成了這場遲到許久的告別。
正視死亡,尊重死亡,就是我的觀后感。
【人生大事觀后感悟】相關(guān)文章:
《人生大事》觀后感05-23
《人生大事》觀后感02-27
人生大事觀后感06-12
人生大事觀后感(精品)03-23
觀看《人生大事》觀后感03-14
(精選)人生大事觀后感15篇05-23
《人生大事》觀后感15篇[精選]05-23
人生大事觀后感(15篇)06-12
人生大事觀后感15篇06-12
人生大事觀后感11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