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留學低齡化何嘗不是種極端
出國留學低齡風越刮越勁!廣州3歲幼兒也欲加入留洋大軍。某留學機構全國巡回展廣州站,前來咨詢的人中,出現了一些小學生身影。咨詢現場甚至還有一位媽媽帶著3歲兒子前來咨詢,表示想送兒子去新加坡讀幼兒園,自己則去陪讀。舉辦單位的統計顯示,低齡留學群體人數增長明顯。
很多家長出于對國內應試教育體制的失望,紛紛把孩子送到國外,甚至孩子的留學年齡越來越小,家長們恨不得孩子干脆就出生在國外。這是對國內教育體制的“用腳投票”,于情可原,于理不通。
如果像報道所說的,送孩子出國讀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國外綠卡什么的,個人不反對這么做。但如果僅僅是為了讓孩子逃離國內“讀書太累”的應試教育體制,還請家長們三思而后行。
從小到大,孩子的成長其實有三個環境,根據重要性而言,依次是:家庭環境、學校環境、朋友環境。我們過于強調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環境與朋友環境的重要性,有失偏頗。學校教育的確非常重要,但即便今天處于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中國內地的教育也不是想像的那么糟,畢竟還有很多注重學生人格、習慣和素質養成的好學校、好老師。關鍵的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去選擇,不一定選擇所謂最好的或最有名的,而是要選擇最適合孩子的。
在內地就學,從小到大,很多家長千方百計地給孩子選名校,結果卻未必盡如人意,甚至很多時候適得其反。因為不適合孩子的學校,不管它多么有名,都不會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努力學習與拼搏的主動性。有的孩子原本優秀,卻被放到一群過于優秀的孩子群中,結果自信心喪失,不久就泯然眾人矣。當然被放到一個整體上不思進取的環境中,同樣會喪失孩子的進取之心。
出國留學也一樣。教育的最終成果是人格,是習慣的養成,而不僅僅是應試或者非應試。在孩子的教育、成長中,家庭、朋友等圈子對孩子的人格養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孩子過早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家庭和文化環境中去接受教育,即使有母親或父親陪讀,某種程度上也相當于切斷了他與文化母乳的關系,使家庭——學校——朋友圈的三角成長環境,變成了單一的學校環境。
內地應試教育痼疾難改,固然是個極端;過早讓孩子斷了中國文化和家庭環境的母乳,到異域他國接受所謂的素質教育,又何嘗不是走向另一個極端?
【留學低齡化何嘗不是種極端】相關文章:
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名言06-15
英國留學申請05-10
出國留學申請08-08
留學宣傳口號09-19
出國留學的利弊12-15
留學收入證明12-28
英國留學申請03-08
留學申請文書05-27
留學日記范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