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充電如何謹防被“下套”
時下,就業壓力增大、人才競爭激烈等原因致使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投身”各種培訓班。從四六級到中高級口譯培訓,從CPA到司法考試培訓;從自學考試 到職業技能培訓,從考研到公務員培訓,可謂讓人眼花繚亂。為吸引生源,各培訓機構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因培訓市場不規范、培訓機構資質參差不齊等原因,導致學員與培訓機構的糾紛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作為消費者,怎樣才能維護訂立合同的公平性?怎樣在發生糾紛之時避免自己陷入不利境地——帶著這些為消費者所關心的問題,中國人才網的小編傾聽了業內人士的建議,供讀者借鑒與參考。
市場現象
培訓承諾不兌現、教學內容沒保證成為最大問題
案例一:開課當天名師被換
現在,有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非常重視該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往往沖著廣告上“某高校特級教師”、“某考試出題組成員”等華麗的頭 銜就給孩子報了名。事后,一些家長反映很多名師輔導的效果并不明顯,更有人指出很多名師名不副實,有些培訓機構甚至是多年的師資介紹一成不變,一些所謂的 命題組成員不過是幾年前參與過一次命題就被培訓機構宣傳至今。
某培訓機構招生簡章稱,知名教授親自給學生上民法、刑法兩門課程?紤]到“得民刑者得天下”,加之兩大名師出山,總分定能提高不少。于是,小李平日 省吃儉用,最終省下4000元報了該培訓班。但開課兩天后,培訓機構聲稱因工作原因兩名教授不能上課,另聘請他人為師。實際與期望差距太大,小李要求解除 合同,賠償損失。但機構卻認為試聽課后不得退班,拒絕了小李的請求。
在海淀區一家培訓機構外面,一位家長無奈地說:“我們看到名校一線教師一對一輔導的宣傳才報的班,可是去了之后才發現,根本不是名校的在職老師。”筆者在走訪中也發現,有的培訓機構對外宣傳的“名師”很多都是退休的教師和社會招聘人員。
案例二:交錢容易退費難
家長劉女士遭遇了一次由高峰跌落至谷底的報班經歷,她原本是聽朋友的'介紹以及媒體的宣傳,對某輔導機構產生了很大的好感,接待老師更是能說會道,讓 劉女士一口氣就交納了兩年高達近三萬元的學費。但是回家清醒以后,劉女士不免有些后悔,畢竟孩子連一次課都沒上過,卻交了這么多錢。隨后,她來到輔導機構 表示想讓孩子先在這里輔導一年,退回一年的學費,卻遭遇了截然相反的待遇。接待老師不再那么熱情,而是開始“打太極”推三阻四,反復跑了幾趟,才同意退 費?傻却齽⑴康氖沁要辦很多的手續和審批程序,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她的心情也降到了谷底。
宋先生找了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學口語,可廣告宣傳的理想教學形式并沒兌現,上課更多的是跟電腦對話。當宋先生提出退款要求時才發現,按照合同規定,退 費的條件是:30天之內沒有學完一個單元。培訓機構推三阻四,最后超過了合同規定的“30天”,眼睜睜地看著幾萬元錢付諸東流。
【培訓充電如何謹防被“下套”】相關文章:
白領棄旅游忙培訓充電10-18
職場培訓充電千萬別掉入培訓機構的宣傳陷阱10-19
就業形勢嚴峻,充電需認準培訓機構10-19
近七成白骨精青睞培訓充電06-26
職場--充電理性先行 職業規劃成培訓指導10-19
職場充電:培訓班費時費力 在線學習受追捧10-19
有6套JAVA工程求職信06-15
五套應屆畢業生自薦信06-08
【精選】應屆畢業生求職信七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