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甲醫生要不要創業
近年來,不斷有醫生從公立三甲大醫院辭職創業,成功者如張強、于鶯有之,失敗者也不在少數。醫療界的“創業流”已經成風了嗎?離開大樹,醫生們創業該不該鼓勵?
體制內實現自己的想法太難——這是不少離開體制內的大咖們的內心寫照。日前,已經是深圳一家三甲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且在該院工作17年的李震醫生也辭職辦醫院了。
隨著深圳對社會辦醫的“門檻”逐步降低,懷抱著“創辦一家‘高’醫療水準、‘優’就醫體驗的醫療集團”的夢想,2015年7月,李震組織了一批來自北京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等名牌院校的資深醫療專家、醫院管理專家、經營專家,共同創辦了這家于近日開業的門診部。
李震告訴記者,創辦這家診所的初衷是想讓醫療回歸本質,做到“以人為本,以客戶為中心”,避免醫療被利益“綁架”。“我們會遵守醫學的發展規律,堅守醫學的社會和自然屬性,應用資本的優勢,讓醫學的社會效益產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李震表示,他將此總結為“醫學+資本”的辦醫模式,其特點是依靠醫生、管理專家和經營行家各自的專業性贏得市場的認可,而不是主要依賴營銷手段。
自去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來,全國轟轟烈烈的公立醫院醫聯體式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推廣開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意見》還提出大力推進社會辦醫,簡化個體行醫準入審批程序,鼓勵符合條件的醫師開辦個體診所,就地就近為基層群眾服務。
眾所周知,在主流國家的醫療衛生體制中,醫生開的私人診所都占據著超過半壁江山的診療服務量,而我國則差距甚大。那么醫生創業該不該鼓勵?
隨著醫生多點執業以及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等利好政策的出臺,相信會有更多的專家走出體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政策的松動也讓醫生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一些體制內醫生集團的建立讓醫生可以不必辭職也能實現執業的多樣化。
不過并不是所有醫生都適合辭職創業,醫生辭職創業要慎重。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副會長胡曉翔曾表示,在國外醫生是自由人,而在國內醫生是單位人,實際上情況也在發生變化。即使在國外,近幾年來也出現了醫生“回巢”的現象,即原本自由職業的醫生又重新應聘到大醫院去,市場經濟已經遠不是以前的市場經濟,沒有必要過度“狂歡”。短時間大量的資本集中到健康產業來,醫生個體的經濟能力能否“玩得過”雄厚的資本,也是值得大大打上問號的。此外國內醫療服務總量和構成基本穩定,患者喜歡到大醫院就診的取向又是頑固的,診所并不是開在那就有顧客,醫生能從市場上分得多少“蛋糕”還很難講。
另外,就像好廚子不一定是好的餐館老板一樣,精于業務的醫生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的診所經營者。當醫生在醫院時,有很多事務是有人代勞的,醫生不用自己交水電費,不用和各種行政部門打交道,能把精力都放到業務上。而創業的醫生,個人暴露在整個社會之中,事事都要經手,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況且還要問一句——在開始無法盈利的情況下,醫生能否堅持住自己的底線?
【三甲醫生要不要創業】相關文章:
醫生面試三甲醫院自我介紹12-18
醫院三甲工作總結12-03
三甲工作總結(精選24篇)10-23
三甲醫院復審心得體會11-30
三甲醫院的護師工作總結03-08
三甲醫院創建工作總結06-25
考研失敗了,要不要再考一次呢03-03
創業定義和創業管理11-21
創業成癮的創業者01-31
創業的準備與創業的理由范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