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者和創業服務都在變
我不太愿意將“龍門創將”看作一場創業比賽——因為它實在不符合傳統比賽的定義:它淡化名次概念,甚至在半決賽中“淘汰”的創業者依然有在總決賽中展示項目的機會;它不評價創業項目好或不好,但它會詢問每一個創業者,自己的創業訴求是什么。在我看來,“龍門創將”更像是一個聯系彼此的平臺,其扮演的身份是“伯樂”,而非“裁判”。它所強調的實現“為創業者增值”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如何為創業者服務的過程。
一個小細節是,在比賽當中,每名參賽選手呈報創業項目的時間只有3分鐘,陳述過程中只允許展示一頁靜態PPT。如何在短時間內向評委展示自己的亮點,是很多創業者比較棘手的一個問題。就在賽事舉行前一天,組委會安排了行程緊張但內容豐富的實戰訓練營。在分組討論中,所有創業選手都能與龍門創將校友、行業專家、企業家等不同角色的導師近距離接觸,探討如何進行PPT制作、路演如何準備、公眾演講技巧等。不僅如此,訓練營還為參賽選手傳授了行業最前沿的稅務管理、員工股權激勵等公司管理類實用知識。
細小舉措,對創業者來說意義重大。回想三四年前,在“雙創”政策實施初期,創業服務的主要內容是提供場地、水電費減免等優惠政策,而如今創業服務業早已從早期提供場地的1.0時代,發展到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服務+經驗+資源”的4.0時代。近年來,創新創業服務不斷優化的過程,其實也是創業者成長的過程。隨著創業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國際化,創業服務不僅要給他們支持,還要給他們能展開“頭腦風暴”和“持續充電”的機會。這也給目前創新創業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創業者在變,配套的創新創業服務也應求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在傳統政府主導型創業服務機構模式之外,很多新型創業服務機構依靠靈活的服務模式,緊密聯系創業者,解決創業者的相關需求,逐步成為創業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創業孵化器應該不斷順應市場形勢變化,更貼近市場,滿足創業者的多種需求。
“雙創”環境不斷優化,“雙創”政策逐漸深入,為這一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可以想象,未來和創業相關的服務業將成為一筆大生意、一門大學問,更專業化、更國際化。創新創業服務機構也應從“我能提供什么”向“我能為你提供什么”轉變。當然,創業的全要素孵化無法從創新創業服務業自身產生,還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不斷為創新創業服務牽線搭橋,實現創業全產業鏈的資源分類和融合,讓創業企業能夠與科研機構、行業企業、市場、投資人等有更多交流和對接的機會。同時,創業服務也要針對創業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而創新,對創業的鏈條更加細分,實現資源的聚集、整合和共享。從這個角度說,我國創新創業服務業將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龍門創將”無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示范。
【創業者和創業服務都在變】相關文章:
創業成癮的創業者01-31
創業者的句子01-25
創業者的故事03-22
給創業者的忠告11-25
給創業者的句子01-20
中年創業者必看的創業攻略02-13
創業者的7大創業迷思03-18
鼓勵創業者的句子01-15
創業者訪談報告02-22
創業者自我評價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