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構橙色基因創業方程式
在谷歌,通常會給有潛力的員工做性格測試,其中最知名的一個是"四色測試":金黃色,責任感比較強,做事情非常認真;橙色,喜歡冒險、勇于創新;綠色,聰明;藍色,文學色彩比較強,多愁善感。
一般人群里,金黃色偏多,而在谷歌,歸屬橙色的尤其高。
這意味著,這是一群不甘寂寞的人。
在外人眼中,他們有著得意的職場時刻,但他們偏偏選擇了做一條反方向游泳的魚———出走谷歌,創業。
"橙色血液"在作祟
作為一名年輕的技術專家,周杰或許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工作了,因為他供職于素有"工程師天堂"之稱的谷歌。而且他本人的前途更被看好,是谷歌最年輕的華人總監,受到李開復的力邀加入谷歌中國。
可是,與創業相比,這些似乎喪失了吸引力。200 8年年初,他的創業項目"浪淘金"起航。
你可以將這些歸于谷歌的橙色基因在"作祟"。
周杰不過是谷歌高管創業的一個縮影。此前,早有前輩們的榜樣,包括谷歌美國以及中國創業元老的一大幫人。
對于這些高管們離開的背影,外界曾流傳著諸多揣測,諸如工作壓力太大、職場瓶頸、不甘心替人"打工"、巨型公司使人喪失激情等等。
在采訪過程中,這個說法得到了印證。例如被譽為"谷歌之父"的王懷南、谷歌中國前首席戰略官郭去疾等,他們給出的離職理由幾乎都是"創業的激情"、"想做一次別樣的嘗試",而谷歌中國前聯合總裁,現百世物流的創始人周韶寧更是直言,自己血管里流淌的是不甘寂寞的"橙色血液"。
谷歌"遺風"能發酵?
入谷歌前,周杰是個廣告"門外漢",但在美國谷歌,他全程參與了其廣告平臺各系統研發,包括了廣告平臺、電子支付在內的商業產品。他表示,在谷歌的經歷幫助他的創業找到了技術切入到廣告領域的入口。按他的話說,"沒有技術就沒有商業邏輯"。周杰的創業例子,在另一角度上也印證了技術人才在谷歌更容易看到創業的切入口。
"谷歌確實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習。"原谷歌總監級商務高管宋中杰說,在谷歌這樣的大公司,能學習到怎么駕馭一個大生意的能力,給你很多正規的培訓和很多正規的實踐,所以你知道大生意的管理架構應該是怎樣的,關鍵點在哪里,人才怎么吸引。此外,他最認同的是谷歌鼓勵創新的文化。
也有走出谷歌的人希望新公司的谷歌印記不要太強烈。
比如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它們努力培養與谷歌不同的文化,目的是讓新員工進來后"不會認為又加入了谷歌"。
"與國內門戶派、社區派等出來的創業者相比,谷歌派在游戲規則上相對更中規中矩,打擦邊球的事是不會做的;和諸如微軟派等創業者相比,谷歌派做事的方法更活潑、有個性。"知名互聯網專家、IT龍門陣創始人劉興亮(博客)對谷歌高管創業給出了這樣評價和比較,他說從目前來看,谷歌派出來的創業者成功幾率相對較高。
谷歌派"不缺錢"
即使如今各有事業,谷歌派的創業者依然會彼此關注,甚至不時電話相互鼓勵。王懷南和周韶寧就是一對"哥們",他們經常電話交流溝通。
"我們經常聯系,基本每月都有聚會,可以在聚會時聊,也能私下交流。"周杰說,谷歌派的創業者相互都很關心。
當然,"關心"他們的還有風投。從周韶寧、李開復身上,就不難看到谷歌派的魅力。
馬云、郭臺銘是百世物流的天使投資人,出手超過1億元。而李開復的創新工場身后的投資者也有郭臺銘、柳傳志、俞敏洪、陳士俊等。
風投之所以對谷歌派青眼有加,個中原因不難理解。
深圳市合智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咨詢總監何新云分析說,這些創業者在前期所累積的客戶、人脈、風險投資商等資源為他們創業打下了基礎。如果是名氣比較大的人,更容易吸引外界注意,例如李開復。當然"也不乏創業者本人的魅力,包括技術、品格、對商業的理解等,都能贏得信任。"
谷歌離職創業人士(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
周韶寧,原為谷歌中國聯合總裁,2006年12月離職,2007年在杭州創建百世物流
王懷南,原為G oogle亞太區市場總監,2006年年底離職,創辦育兒社區網站"寶寶樹"
郭去疾,原為谷歌中國前首席戰略官,2007年創辦外貿B2C公司蘭亭集勢
周杰,原為Google中國產品總監,2008年年初創立浪淘金精準營銷公司
沈思,原為谷歌中國產品主管,2008年創辦木瓜移動(PapayaM obile)手機社區
李開復,原為谷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2009年離職創立創新工場
宋中杰,原為谷歌總監級商務高管,2010年7月創辦團購網站嘀嗒團
【解構橙色基因創業方程式】相關文章:
創業定義和創業管理11-21
創業成癮的創業者01-31
創業的準備與創業的理由范文12-30
創業老手的創業管理技能02-27
新時代好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心得體會11-19
創業計劃創業計劃書05-25
創業合伙是創業的必修課12-21
創業需要創業構想和理想12-21
經典創業口號11-01
創業計劃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