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內創業社會打拼成才
張士華出生在河北威縣的一個農民家庭,1998年考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為了供他上學,他的母親每天晚上都要到河堤邊上的樹林里捉知了猴(知了的幼蟲),趕到集市上一只能賣五分錢。母親就這樣5分錢5分錢積攢著張士華的生活費。每次,張士華從郵局取出母親寄來的錢時,都要掉一次淚。
■校園創業 屢戰屢敗
為減輕家庭負擔,張士華便掛個牌子站在馬路邊等著給人做家教,卻因不是師范生受到冷落;跟著同學一起發傳單,卻由于學校距市區較遠,時間耗在路途上,掙不了多少錢。
看來,在校園創業也不能追風,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創業項目。于是,張士華選擇了集中時間兼職打工的方式外出闖蕩。暑假、寒假,甚至星期天,他按照報紙上刊登的信息一家一家敲門應聘。終于,一家廣告公司同意招聘他做兼職職員,工資每月300元。那個時候,300元雖然數目不是很大,但卻基本可以解決他自己的吃飯問題。
畢業后,張士華進入威縣某單位,但每月500元的薪水讓他最終放棄了這份悠閑的工作,仍將自己的人生目標鎖定在自主創業上。
■社會打拼 螞蟻搬家
張士華辭職后,毫不猶豫地來到省會石家莊,獨自打拼。他開了一家經營電器的小店。
剛開始營業時,知名度一點沒有。張士華只能采取“螞蟻搬家”的辦法,賣出一臺騎自行車到太和進一臺,攢足錢后再往柜臺擺一臺。在以后的經營過程中張士華堅持“三包”(包送、包修、包換),逐漸得到客戶的認可。由于張士華誠信經商,小店有了很大的起色。
2001年,張士華重新租了兩個攤位,辦起了“鴻祥電器商行”,之后,他又將業務從零售擴展到批發,直接到廣州的廠家進貨,2003年在北京開設了分店,2004年成為某知名電器在華北地區的總代理商。隨后,他又成立了石家莊鍵宇商貿有限公司,專心做起了音響工程生意。
如今,張士華當然不再為“吃飯”問題發愁,他的兩個電器商行還安置了6名勞動者就業,其中兩名也是剛從校園出來的大學生。
石市就業局劉滿點評
張士華在校園外創業成功,完全是其在校園內創業實踐的結果。
由于貧窮,個人拿不出更多的經營投資,只能從“小”做起。這種“小”而全是適合小本創業和中小投資的一種變化,投資者要善于掌握,對此機會善加利用。
而從目前市場來看,可供“切割”的商業形態很多。但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經“切割”后的商品會變得比較“小”,比較“單薄”,單個商品的附加值都不高,所以,第一品種要全;第二需要重視宣傳;第三,進貨時要注意小批量,以免造成積壓;第四,如果是“技術性”的切割,要體現技術的“含金量”。如張士華在經銷音響的同時,還專門安裝程式音響,因為技術過硬,生意十分紅火。
更多品牌加盟項目請點擊進入:http://item。959。cn/
【校園內創業社會打拼成才】相關文章:
關于打拼的勵志名言12-03
成才的名言10-15
[精品]關于打拼的勵志名言12-03
校園內的倡議書01-22
有關成才的名言12-20
逆境成才的名言10-26
成才立志的名言10-31
逆境成才的名言02-21
逆境成才的名言01-06
關于成才的名言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