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勵志小故事
創業勵志小故事1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十幾分鐘以后,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溫馨提示: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創業勵志小故事2
定制你喜歡的手工產品
重慶江北觀音橋新世界百貨二樓一輛花車前,不少女孩子圍著挑選小飾品。此時,一個大眼睛女孩正在柜臺后聚精會神地穿針引線。普通的布和平常的彩線,經過她的一雙巧手便有了生命。這里就是“貓殿下”完全手工創作工藝站,而這個名叫賀友直的女孩,就是老板兼售貨員。盡管這樣,這個小小的手工創作工藝站依然人來人往,生意興隆。“貓殿下”里的`所有商品,均由賀友直和她的幾個朋友親手縫制。不完全齊整的手工針腳,卻能讓每一件作品都生動起來。一般顧客只需要直接給賀友直來個電話告知:我想要一個手工的化妝包,希望過幾天能拿到。在約定的時間,一個按顧客喜好特制、獨一無二的化妝包不用上柜臺,就一準交到買家手里。
創業勵志小故事3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后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后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溫馨提示: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自信、執著、富有遠見、勤于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創業勵志小故事4
12日,湖北天門市佛子山鎮王場村,大學生周星和幾名同伴正在實施魚塘改造。
3年前,周星大學畢業后毅然回鄉創業。經過多次實驗,,周星探索出了一套“魚蚌套養”新模式。20xx年3月,20多歲的周星和幾名大學生一起,在佛子山成立了一家集河蚌研究開發、繁育、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生態養殖公司,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我們實行一池多養,魚蚌共生,魚吃草,產糞便孵化水生物;河蚌吃水生物凈化水質,魚在凈水中生長快,食量大,不生病,相互作用。”周星說,這種生態養殖效果很明顯,河蚌個體大,產量高,投資少,一畝水面只需投資400元河蚌種苗,年收河蚌可達到20xx到4000多斤,比單一養殖四大家魚每畝多收入1000到20xx多元,而且河蚌養殖無需特殊的人工管理,無需投喂專用飼料,容易養殖,從而實現魚蚌雙豐收。
看到效益明顯,村里有105戶農戶跟著周星一起搞起了“魚蚌套養”。目前,全村有“魚蚌套養”養殖水面3624畝。去年,每戶農戶平均增收1至2萬元。
創業勵志小故事5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個油瓶,三只老鼠商量,一只踩著一只的肩膀,輪流上去喝油。于是三只老鼠開始疊羅漢,當最后一只老鼠剛剛爬到另外兩只的肩膀上,不只什么原因,油瓶倒了,最后,驚動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窩,大家開會討論為什么會失敗。最上面的老鼠說,我沒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為下面第二只老鼠抖動了一下,所以我推倒了油瓶,第二只老鼠說,我抖了一下,但我感覺到第三只老鼠也抽搐了一下,我才抖動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說:“對,對,我因為好象聽見門外有貓的叫聲,所以抖了一下。“哦,原來如此呀!”
企業里有很多人也具有老鼠的心態。請聽一次企業的季度會議:
營銷部門的經理A說:“最近銷售做的'不好,我們有一定責任,但是最主要的責任不在我們,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好,所以我們很不好做,研發部門要認真總結。”
財務經理C說:“是,我是削減了你的預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在上升,我們當然沒有多少錢。”
這時,采購經理D跳起來:“我們的采購成本是上升了10%,為什么,你們知道嗎?俄羅斯的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不銹鋼價格上升。”
A、B、C:“哦,原來如此呀,這樣說,我們大家都沒有多少責任了,哈哈哈哈!”
人力資源經理F說:“這樣說來,我只好去考核俄羅斯的礦山了!!”
您認為有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呢?請和我討論。
溫馨提示:各部門都不能把所謂的客觀因素當作原因,責任人人有,許多問題的解決不會是“自古華山一條道”,每個部門應該都多少能找到解決之道,這就是主觀態度問題了。
推諉只是表面現象。主要是素質問題。1、沒有團隊精神;2、沒有責任心;3、沒有面對錯誤的勇氣;4、不能反求諸己;5、凡事歸罪于外;6、飽漢不知餓漢饑,自己吃飽了萬事大吉...... 靠績效管理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關鍵要加強教育,提高素質。
創業勵志小故事6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里,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里痛苦地哀嚎著。最后,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于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凄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后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里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面!
溫馨提示:人生必須渡過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層次,最重要的是永遠看得起自己。就如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里,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創業勵志小故事7
1998年,高燃有半年在東莞樟木頭的一家廠里打工,那時他是中專畢業。半年后,他考上清華大學時,村里有鄉親激動地評論:“高燃將來肯定能當中央委員!”20xx年,陰差陽錯地,高燃錯過了南方報業集團的最后一輪面試,后來他在《經濟觀察報》做了財經記者,還被報社評為當年最佳新記者。
8個月的記者生涯后,大學里對財經、IT一竅不通的高燃縱身到IT界創業了。正是人脈網里的清華校友,幫他現在的公司融入了一筆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一下子身價價上了千萬。
后來,高燃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出現了。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在長春參加一個會議時,見著了站一夜火車來遞計劃書的高燃。蔣錫培投給了高燃100 萬,高燃的電子商務計劃沒把這筆投入燒出個所以然。他開始選擇另外一些項目,這時清華的同學鄧迪琢磨出了P2P流媒體傳輸技術的應用,可以讓一部片子的視頻直播成本從7元錢降到7分錢,20xx年2月兩個人走到了一起,并在6月將各自的公司合并,專做視頻直播的Mysee誕生了。
有錢以后“早晚要買一輛悍馬”
李想給自己定的年薪是15萬,平均每月領。有房、有車后,他基本沒什么大項開銷。衣服買來買去都是那幾個牌子。
而戴志康早在20xx年就有一輛鐵灰色的寶馬3系。戴說自己買大東西決定快,比如上地那套160平米的房,20xx年6月,知道推出后的'第一周就買了,花了100多萬。他的公司已經3年沒分紅,雖然給自己定的是2萬的月薪,但從沒動過。
茅侃侃不想車的問題,他自己20xx年買的賽歐已經半價轉手,現在開的是公司的尼桑車。他說一個月8000元的工資,給女朋友買禮物,隔兩天兩人吃頓比薩餅就成月光族了。
創業勵志小故事8
我和小甄是大學同學。上學時,他經常抱著箱子在各個宿舍間亂串,推銷方便面、內褲、電話卡之類,很勤奮。畢業后,學工業自動化專業的他進了一家小公司做推銷員,一如既往地努力,很快脫穎而出,成了拿最高提成的業務員。就在他摩拳擦掌準備再上層樓的時候,老板突然把他辭退了。
用小甄自己的話說,老板這叫“先下手為強”,原來,小甄在跑市場的過程中和客戶相處非常好,摸出了行業的門道,打算單干,被老板看出了端倪。
于是,小甄用多年積攢的3萬元注冊了一家小公司,自己當起了老扳。其實全公司也就他一人,住的地方就是辦公室,樓下的網吧也算臨時辦公地點,還有一臺傳真機是花400元從二手市場抱回來的。
公司開張那天,他打電話約我們幾個朋友過去一起吃頓飯。沒錢下館子,就在他屋里炒了幾個菜,買了一大盤豬頭肉,4瓶二鍋頭。當時正是晚秋,冷風嗖嗖地吹進來,我們喝得東倒西歪。我嘴上祝他發財,心里卻希望他早點“撞南墻”,之后再找個公司按部就班才好——一沒關系,二沒資金,自己創業,我感覺像個鬧劇。
那年冬天,我宿舍里有同事辭職搬走,丟下一套鋪蓋,小甄拿走了。他說沒交暖氣費,夜里老凍醒。我問他生意如何,他說剛賣出兩件產品,掙了303元,還要請中間人吃飯。
3年后,我去看小甄。他依然住在那個租來的房子里。屋內很亂,幾臺電腦和一地散落的產品,他正趴在床上給客戶填報價單。看來業務進展并不大。他說沒想到單干這么難。我說你把這些破爛賣了,找個像樣的公司上班吧,憑你的經驗過得肯定比現在好。他笑笑,回答道:“再堅持一下吧”。
轉眼又過了兩年,我忙著結婚、買房,沒怎么跟小甄聯系.上周,他突然打電話告訴我,又注冊了一家新公司,他弟弟大學畢業也來幫忙了,“租了新辦公室,有時間來玩”。
我很驚喜,馬上去了他的新公司。在一家商場的頂樓,兩間屋子,4個桌子6臺電腦,變頻器和各種產品擺放規整。他見到我格外親熱,可握手的一瞬間我心里一動,他原本胖乎乎的手變得干巴巴的,頭發也少了很多
吃飯時小甄說,這兩年太累了!前年冬天,他騎摩托車去給一家工廠安裝壓力表,摔斷了腿,躺了3個月;去年大年三十,有個客戶要他去調試設備,過年都沒回家;晚上填報價熬通宵更是家常便飯;今年春天,頭發突然大把地往下掉。去醫院檢查,醫生看后說是累的。還沒結婚的'他害怕變成禿子,趕緊休息了半個月。
小甄還告訴我一個喜訊:他戀愛了。對方是小甄的同鄉,他給一家公司安裝壓力表時認識的。姑娘比他小3歲,大學學的是會計,小甄的公司正缺會計,于是她辭職過來幫忙。小甄說,他打算把客戶欠的貨款收一下,大概有近百萬元,先買個車,再貸款買房,今年爭取把“大后方”穩定下來。眼前的小甄意氣風發。
幾年時光就這么悄悄地溜走,我一帆風順地走過,回首自己的經歷,卻很蒼白;而創業者小甄經歷了嚴冬,開始迎來人生的春天。
創業勵志小故事9
19歲的舒義就開始創業,在讀大一時就是國內最早的web2.0創業者之一,創辦過國內第一批博客網站Blogku,Bolgmedia,還創建了一個高校SNS和一家校園電子商務公司。
在20xx年是舒義第三次創業,創辦了成都力美廣告有限公司,后發展為中西部最大的'專業網絡廣告公司之一。到20xx年舒義成立北京力美廣告有限公司(i-Media),兩年內發展為國內領先的移動營銷解決方案公司,并于20xx年獲得IDG資本投資。目前舒義開始嘗試天使投資,投資創辦過多家移動互聯網公司。
創業勵志小故事10
5月21日,中關村鼎好電腦城。李想公司內間隔開的每組辦公桌之間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坐著的人都在忙碌。
泡泡網今年規模幾經擴展,人數從不到50人到80人,又到100人,目前超過了110人,預計到年底將達到180人。700平方米的空間已經無法容納,公司的發展也到了需要注意商務形象的階段。
李想的泡泡網是一家從事電腦硬件、個人和辦公數碼產品的信息服務的網站。六年前,在石家莊某中學讀高三的李想沒有對未來做過多謀劃,只做了一個簡單的`決定:不參加高考。
李想第一次接觸電腦在初一,立即著了迷。到了高一,李想終于擁有了自己的電腦,花了8000多塊,并且是按自己要求的配置攢的一臺機。當時只能撥號上網,李想的月均上網費用為七八百塊,花的都是自己的錢。這個錢是他給計算機專業報刊寫稿得的稿費。
高三,李想搞了“顯卡之家”的網站,每天花費7-8小時,更顧不上課程學習。不讀書后的第一個月,一個廣東老板說要給李想寄推廣費,他沒當真,結果對方真寄來了6000多塊錢。
當時他還沒構思好如何進行網站的商業化運作。到年底,他賺到10萬塊。
20xx年春節前,李想說服大學畢業后到深圳打工三個月的 樊錚回到石家莊,把兩個人的網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網。20xx年底,泡泡網的業務翻了3倍。
創業勵志小故事11
龜兔賽跑
有一天,兔子和烏龜跑步,兔子嘲笑烏龜爬得慢,烏龜說,總有一天他會贏。兔子說,我們現在就開始比賽。兔子飛快的跑著,烏龜拼命地爬,不一會兒,兔子與烏龜已經里的有很大一段距離了。兔子認為比賽太輕松了,它要先睡一會,并且自以為是地說很快就能追上烏龜。而烏龜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
(烏龜)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創業過程中千萬不要小看了競爭對手,要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踏踏實實地做事情,才會取得成功。(兔子)即使沒有對手的優勢,也不要自卑放棄,只要堅持走在正確的路上,成功只是比別人慢一點而已。對小本創業者來說,在創業階段,大多數企業無論是在資金積累、人才儲備還是在核心技術、品牌服務等方面大都處于劣勢,首先要認清自己,不要與優勢企業盲目競爭,同時要樹立信心,努力尋找可以緊緊抓住并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發展機遇,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
創業勵志小故事12
日本有一家只有7個人的企業,其產品是有些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哨子。可你千萬別小看這小玩意兒,一年竟創造了7000萬元的利潤。原來這家企業的產品特別“專一”——只生產哨子,他們聘用了300多名科技人才專門研發哨子,最貴的哨子賣了2萬美元一個。在世界杯足球賽上,所有的哨子都是出自于該廠。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哨子的'種類達到上千種,有給美國警察生產的專用哨子,哨子讓他們給做絕了。
【創業感悟】:許多國人去小日本采購產品,看重的就是質量好。但質量好的背后,則是日本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專注的匠心精神。也正因為此,現在小米、華為等一窩蜂地學習“匠心”。創業做產品一定得專注,這沒得商量。
創業勵志小故事13
翻土得金
溫暖提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勞而獲也是不現實的,只有付出了辛苦和努力汗水,才能夠收獲最終的碩果。
故事:從前有一個農夫病重得就要死去時,他把兩個兒子都叫到身邊來說道:“我就快要死了,我只有一份遺產送給你們。我將那些金銀財寶埋藏在家后的那塊葡萄園下。等我死后,你們就輕輕的翻一翻土, 就可以找到它了!”當老漢死后,兒子們到處挖都沒有找到金銀財寶,但是在他們不斷的翻土過程中,莊稼卻長的.很好,最后收成很棒,所以他們也開始頓悟,父親說的翻土得金的真正含義。
創業勵志小故事14
1984年,兩個大學生在北京大學32號樓232宿舍暢談“愿望”。一個說:“我最大的愿望是擁有一輛嶄新的永久牌自行車。”另一個說:“我最大的愿望是擁有一輛保時捷轎車。”
25年過去了。20xx年12月,這兩個同學在北京大學相聚。他們現在擁有的財富已經遠遠地超過了當初的“愿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車”的是俞敏洪,如今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想要“保時捷轎車”的是周華,如今是澳大利亞亞太投資集團總裁。
從不斷“歸零”開始
18年前,曾是中國駐澳大利亞外交官的周華,放棄了在大使館從事了3年多的工作,從外送比薩餅開始了在澳大利亞的創業歷程。
1991年,周華與妻子何小葉懷揣著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亞。
剛到澳大利亞時,周華去面試過好幾份工作,但都因沒有“當地經驗”而失敗。后來,他申請到一份為一家比薩餅店送外賣的工作,他還“帶著極大的熱情”負責關店門和擦洗地板的工作。晚上送比薩餅,白天去挨家挨戶地敲門賣貨,他每天至少要敲200戶人家的門。
“幾個月前我還是一個在外交場合被稱為‘閣下’的人,現在卻在大街上挨戶敲門賣貨,可是這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華說,“不管被拒絕多少次,永遠去敲下一道門。”
改變了思維,就改變了人生。從1991年起,在接下來的'7年間,周華做過保險生意,做過各種小本生意,生活雖然有了明顯的改變,但他認為這種生活并不“理想”。于是,他一次次地放棄。
“如果在合理的時間內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就該考慮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有所改變,但永遠不能放棄你的夢想。”
把每天的工作當成追求夢想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把每一天的工作當成追求夢想的一部分,那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有意思得多。”在周華的發展道路上,夢想一直都是遠方的燈塔,堅定而清晰地指引著他。經過7年的打拼,他并沒有因為小有成就而滿足。
199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周華受到了曾經一起做保險生意的一位同事的啟發,開始涉足房地產生意。他的這位朋友因做房地產銷售生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擁有了25套投資商品房,并憑借出售這些房產成為百萬富翁。他開始意識到以前的路走錯了,于是又一次“歸零”。他放棄了年薪上百萬澳元的工作再次創業,在20xx年10月成立了澳帝集團悉尼分部,經過3年的努力,澳帝集團的銷售額達到15億澳元。
20xx年7月,周華又放棄了澳帝集團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創立了澳大利亞亞太投資集團。在過去的幾年里,亞太集團向數千名投資者推薦了價值數十億澳元的房產。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仍選擇不斷放棄,周華在不斷刷新創業的“履歷”。善于追求夢想的周華也為他的亞太集團設立了一連串的“夢想”,其中“亞太夢想”的最后一個環節是,通過慈善回饋社會,幫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風險是不冒任何風險
“很多人回避風險,而成功人士則會分析風險。”周華說,善于分析風險并擁有駕馭風險的能力使他在創業路上穩步前進。
20xx年12月14日,寒風刺骨。為了聽周華給北京大學學生作的勵志報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陽光報告廳座無虛席。周華誠懇地對大學生們說:“不論從事哪個行業,做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類拔萃的,頂尖的,社會都會向你致敬。”“目標一旦設定,你若是認真的,就要想方設法去實現,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堅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將來如何掙錢是困擾他們的重要問題。“要掙多少錢,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別人就要給你決定了。”周華說。
周華意識到,傳統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對年輕人在領導風范、目標設定、人際交流、賺錢與投資方面的培養還略有不足。為青年人提供創業教育,成為周華的另一個目標,他希望帶領更多的中國青年成為企業家,為更多的同胞提供創業機會。
如今,俞敏洪和周華在大學時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額”實現。俞敏洪擁有的資產早已不知道可以買多少輛自行車,而周華也開著嶄新的賓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駛。20xx年相聚,他們又開始談論新的“夢想”——創辦一個成功學院,俞敏洪負責培訓語言,周華負責教授成功的方法。
我們期待著這個大膽的夢想也能“提前”實現。
創業勵志小故事15
彩繪冰棒棍無本萬利
誰會在意一根被丟棄在垃圾箱里吃過的冰棒棍呢?然而在北京南鑼鼓巷的一家小店里,記者驚異地發現,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廢棄冰棒棍經過妙手彩繪,竟然變成了令人愛不釋手的手機鏈、小掛件和裝飾品,它們售價從15元到80元,雖然價格不菲,但是不少年輕人紛紛解囊。彩繪出這些冰棒棍的“那小魚”工作室選擇的題材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和場景,北京小吃、廣州小吃系列,豆汁、冰糖葫蘆這些具有久遠歷史的'小吃在冰棒棍上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同班同學”系列則用冰棒棍上青澀的男孩女孩形象觸動了人們的“同學情結”。
【創業勵志小故事】相關文章:
創業小故事07-12
創業小故事范文08-26
餐飲創業小故事04-28
求職禮儀的勵志小故事10-27
一個勵志者的創業故事集合12-10
關于創業故事10-17
創業故事心得09-16
創業勵志的說說01-08
勵志創業文案12-22
勵志的創業語錄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