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茶王李仕洪創業故事
從做路牌廣告起家的小業主到擁有1000畝茶園的老板,在5年間,他就完成了許多人需要一輩子才能完成的財富蛻變。他就是李仕洪,一個沒有把自己當做是商人的商人,他把握住了商機。
一碗茶喝出了“商機”
很多第一次見到李仕洪的人都不覺得他是個商人,敦厚的臉,談吐間,笑容坦蕩。“張愛玲不是有過這么一句名言么?‘出名要趁早’。我想說的是,掙錢也要趁早。”李仕洪很坦白。早在20xx年,他就和朋友一起創建了自己的廣告公司,起先就是做做小印刷品的廣告,其后,在成雅高速路上包下了兩個路牌,兩年后,他完成了資本的第一次積累。“那個時候一年能收入50來萬,怎么都算不上有錢吧?”李仕洪說,盡管當時廣告公司的生意一直做得比較順,但他始終覺得沒走到自己想走的那條路上去。“我骨子里是傳統的生意人,總覺得生意要做得長久,就必須有自己的實體。”李仕洪覺得自己的觀念很“老土”,但內心卻很堅持,從20xx年一開年,他就拿著自己攢下的100萬資金,到處找項目。
人在面對自己夙愿的時候總是很奢侈。在尋找項目的過程中,他經常為了一條投資信息跑上數百里去實地考察,但結果往往是失望大于希望。這樣的尋找和失落,一直延續了一年。20xx年冬天,他受一個朋友之邀到蒙山轉了一圈,用他自己的話說,在那里,他喝到了一杯“傳說中”的有機茶,具體的茶味,他記不清了,但從這碗茶里,他看到了商機。
一茶園遭遇銷售門檻
20xx年一開年,李仕洪揣著100萬的資金上了山,在蒙山買下了500畝茶園,開始了自己的茶農生涯。與其他茶農不同,李仕洪做的不是普通的花茶或者綠茶,而是有機茶。“說實話,當時我還分不清楚有機茶和非有機茶到底有什么不同,只是很簡單地想,不施化肥、農藥,只靠自然生長的東西肯定是有市場的。”李仕洪說,在買下茶園之后,他先后跑到川農大和西農兩所高校去咨詢相關專家,僅僅花在咨詢上的錢就不是小數目,“我找的專家都是國家級的,每一位都身價不菲。”
也是從專家那里,他理清了自己的發展脈絡。“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發展的進程是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未來肯定是有機食品的天下。因此,我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李仕洪淡然一笑,而在這淡然的背后,卻曾經狼狽不堪。
20xx年春天,李仕洪的第一批有機茶上市了,由于在種植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肥和農藥,付出的成本很高,因此在定價上,有機茶比普通茶葉貴了一倍。“價格是貴了些,但品質上絕對值。”他興致勃勃地帶上樣品前往成都各個茶葉經銷點推銷,一天下來,他跑了30多家網點,卻沒賣出一斤茶葉。“我跑的那些經銷店95%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有機茶,更別說買了。”抱著像自己孩子一樣的茶包,李仕洪只有苦笑。可是光笑不行,茶山上還有上千斤的茶葉等著銷售,兩天下來,李仕洪的嘴上掛起了大泡。“調價還是不調價,我進行了一個晚上的思想斗爭。”李仕洪說,天一亮,斗爭的結果卻是??“不降價”。對于這樣的決定,他有自己的理由:“茶葉的質量沒問題,降價就是降利潤。現在茶山急需資金,這是萬萬不行的。”
【茶王李仕洪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茶創業計劃書03-08
俞敏洪談創業:破解組建核心創業團隊之道01-14
創業故事心得09-16
關于創業故事10-17
創業小故事07-12
李彥宏:當年回國創業的那些事02-25
餐飲創業小故事04-28
創業小故事范文08-26
致富創業故事會10-10
創業故事:騎師和馬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