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致富先進能手事跡材料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那么事跡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業致富先進能手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創業致富先進能手事跡材料1
XX,男,中專文化程度,1970年9月生于開陽縣XX鄉XX村,現任XX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基層干部,他靠自強不息闖出了一條艱苦創業路實屬不易,古人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從事冷涼蔬菜的種植大戶的XX,正是按著古人的說法,一路坎坷走來,走出了今天的成功。
一、自強不息艱苦創業
XX1987年初中畢業后便回家務農,他到遵義進行兩年的醫學專業學習,回到家鄉后辦起了診所,為家鄉父老鄉親看病、治病,在那個就醫困難的年代,解決了當地群眾看病難的困境。1996年,他放棄了從醫,先后從事過烤煙種植、飼料銷售等職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大受啟發。當他了解到市場上蔬菜銷售很好,使他萌生了種植蔬菜的想法。但在農村,這里交通不便、農業基礎薄弱,市場信息閉塞。他深感自己想掙錢并不容易,可不主動去嘗試,創業的機會就會轉瞬即逝。
20xx年,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開始創業。可自己沒有一點種植蔬菜的技術,于是他從書本學、從實踐學,并以200元/畝的價格在王選組進行土地流轉200畝試種蔬菜,翻土、打廂、除草一切就緒后,等到移苗時,老天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持續的高溫天氣,讓移苗工作變得舉步維艱。為了保住地里的幼苗,不得不雇車從3公里外的地方拉水,每天得付拉水師傅們一、二百元
的運費,可辛苦的付出,沒有從根本上緩解干旱的狀況,看著幼苗在高溫下慢慢的死去,他的心別提有多心酸,他曾想過放棄,自己的付出白費了。可他又想,自己不能堅持,白白的放棄了,那些之前給自己冷語白眼的人會怎么看自己。于是,他選擇了再苦再累也要扛住。每天6點多鐘,他總會出現在地頭,指導工人對蔬菜進行澆水等,菜苗算是保住了,可天一直沒有下過一次透雨,這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給蔬菜施肥后,蔬菜得不到及時的吸收,地里的蔬菜長勢較差。成熟的蔬菜品相較差自然就不能賣到好價錢,當年,他只賺了1萬多元。盡管很辛苦,但收獲的喜悅增強了他的信心和勇氣。他堅信,這條路是正確的,只要堅持下去,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為了讓自己盡快從種菜的門外漢變成種菜行家里手,20xx年的冬天,他背起行囊去到外省“取經淘寶”了,他先后到廣東、廣西、山東、重慶等地進行考察學習,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更多實用的冷涼蔬菜種植技術。由于國家鼓勵蔬菜種植,改革農業種植結構,再加上蔬菜市場前景看好,供不應求,20xx年他毅然決定擴大種植規模。再次進行土地流轉500余畝,將蔬菜種植基地擴大到2個(王選和上主卡),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蔬菜種植漸顯成效,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為當地70余個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
在蔬菜種植中,蔬菜抗旱能力較差、容易遭受病蟲害等難題經常困擾著他。這時他感到了肩上的壓力,更感到了自己知識的欠缺。他就上網查詢相關信息,同時積極虛心的請教鄉農業部門,才得知了蔬菜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并在種植技術等方面得到了具體指導。這件事使他明白了搞種植,細心和努力還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種植方法。
為此,他一方面虛心請教蔬菜專家,一方面自己也不斷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勞動技能的培訓,來提高自己的種植水平。終于,在他頑強不懈的努力下,基地規模由小到大,不斷發展起來。
二、帶動共同致富
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付出有了回報,他信心滿滿,決定大干一番。周圍的群眾看到了XX種植冷涼蔬菜有了很好的收益,也在自己的地里種起了冷涼蔬菜。每當群眾遇到種植問題時,他總是能耐心、細致的給群眾解答,樂意為群眾提供種植技術指導、銷售、存貯等一條龍服務,極大的`降低了農民的種植風險,提高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就這樣,種植的人家也就多了起來,群眾種植冷涼蔬菜的積極性高漲,種植的技術、經驗也就慢慢的得到積累,種出的冷涼蔬菜的質量也上了檔次,當然,價格也就很好了,周邊的群眾逐步也參與到這個增產致富的路子上來,腰包就漸漸鼓起來了,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鑒于他的頑強拼搏和突出業績,他曾多次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
在成績面前,XX沒有小富既安,而是更加快了發展的步伐。在不斷的總結與反思中,他一次次加深了自己對轉變觀念、努力創業、加快發展的認識。通過學習,他緊緊抓住支農惠農的相關政策,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優化發展思路,壯大生產規模,提高規模效益。他認為,作為蔬菜種植發展的帶頭人,就要始終走在發展前列。
三、不忘扶持回報社會
XX常說,自己富了,不能忘了黨和國家的培養和支持,不能忘了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幫助。在當技術上出現問題時,也是鄉里的同志上門服務,進行具體指導,就連村里也為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優惠。
對于這些,XX記在心里,并不斷將感激之情落實到壯大種植業的發展中,融入到更好的帶動農村脫貧致富中。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不斷延伸手臂,積極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在鄉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他主動聯系周邊50多名閑置在家的農村勞動力,讓他們利用閑置土地來種殖,使他們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XX常常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為我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結構調整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各級干部和群眾的一致好評。面對各種榮譽,XX說:“我取得這點成績是大家支持、幫助的結果,我只不過做了些我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我需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正是這樸實的話語成了XX繼續前進的動力。如今,他正用實際行動,按照自己的人生信條,繼續在人生的坐標上追尋著屬于真正自我的那一個閃光點……心系廣大農民群眾,切實為服務“三農”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使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寬。
創業致富先進能手事跡材料2
侯亮,男,33歲,漢族,家中6口人,住勉縣老道寺鎮侯寨村五組,主要從事生豬養殖與飼料營銷。
幾年來,他憑著自己特有的頑強與拼搏,憑著一雙勤勞的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飼料機2臺,飼料配送車1輛,有現代化大型養豬廠房12棟,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向社會提供優良三元仔豬4000頭,獲利20多萬元,。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萬頭豬養殖示范場”、“養殖業大戶”、“致富帶頭人”。
2000年,目光敏銳、富有經濟頭腦的他看到當地糧食價格低,結構調整路難找、種植糧食收入少,本地有種植玉米、大麥的習慣,飼料資源豐富,又有養豬的基礎經驗,又加上生豬行情看好,每頭豬盈利在100元以上,通過市場調查與分析,他決心走科學養豬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沒有資金的困難,采取自己拿一點、親戚借一點、朋友幫一點、向信用社貸一點的辦法,投資近2萬元,建成豬舍20多間,購買小仔豬200頭。剛開始沒有科學技術怎么辦?還得學習,于是他又從書店抱回厚厚幾本科學養豬資料。很快掌握了生豬的繁育、喂養、疾病防治等一整套養豬技,由于他精心管理、科學飼養、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鉆研和實踐,飼養的仔豬3個月即育肥出欄,當年就出欄肥豬800多頭,凈獲利1萬多元。侯亮從第一批
養豬中嘗到了甜頭,從養殖業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擴大養殖規模,由于科學飼養,當年出欄生豬1000多頭,凈獲利12萬元。
侯亮的手頭有了積蓄,但這些錢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這幾年的養殖實踐中他發現當地生豬品種落后,生產效益差,飼料轉化率低的問題,他決定要解決目前存在于自己場和農戶養殖中的.這一難題,他先后到楊凌、四川等地考察,通過調查了解后,他決定要甩開膀子大展宏圖,加大投入,擴大圈舍,2002春天,侯亮在親友的幫助下,又投資30萬元,建起現代化的養豬場房,又購買二元母豬200頭,種公豬10頭,實現自繁自養、科學飼養,年出欄肥豬4000頭以上,。年獲利20萬元以上。
侯亮在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在省農業廳和市縣政府的重點扶持下,通過引進化良的變肉型豬種,推行標準化生產現在存攔母豬已發展到360多頭,每年向社會提供7000多頭商品仔豬,此外還可向周邊養殖戶提供1500頭優良二元雜交后備母豬,以改良當地的生豬品種。侯亮在自己的豬場里從品種和飼養管理入手,嚴格實行成本管理,以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有力地帶動了全縣規模化養殖業發展。
侯亮在養豬的道路上發展起來了,但是他總是想:“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熱情地鼓勵鄉親們和
他一起發展養殖事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養殖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群眾。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地農民群眾的養殖效益,侯亮把優良的二元母豬推廣到廣大養殖戶,把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的三元仔豬提供給養殖戶,并且向他們提供養殖技術及飼料,使他們養豬無后顧之憂。
“以點示范,帶動全鎮”,這是侯亮發展養殖的一大心愿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如今,老道寺鎮發展生豬養殖大戶600多戶,平均每戶年出攔在100頭以上,該鎮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之路,使養殖業逐漸成為農村家庭經濟的主導產業,逐步走上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家庭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大大地帶動了本地養殖業的發展,他已成為養殖戶心中一盞不滅的燈塔。
【創業致富先進能手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農村人如何創業致富?創業致富方法推薦01-04
創業致富項目01-03
創業先進事跡材料07-17
農村怎樣創業致富01-10
如何創業致富?創業好項目推薦01-04
推薦農村創業致富的方法01-10
致富創業故事會12-20
海南學子創業致富故事01-04
女人創業致富好項目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