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餐飲創業小故事
餐飲創業小故事1
龜兔賽跑
有一天,兔子和烏龜跑步,兔子嘲笑烏龜爬得慢,烏龜說,總有一天他會贏。兔子說,我們現在就開始比賽。兔子飛快的跑著,烏龜拼命地爬,不一會兒,兔子與烏龜已經里的有很大一段距離了。兔子認為比賽太輕松了,它要先睡一會,并且自以為是地說很快就能追上烏龜。而烏龜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
(烏龜)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創業過程中千萬不要小看了競爭對手,要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踏踏實實地做事情,才會取得成功。(兔子)即使沒有對手的優勢,也不要自卑放棄,只要堅持走在正確的路上,成功只是比別人慢一點而已。對小本創業者來說,在創業階段,大多數企業無論是在資金積累、人才儲備還是在核心技術、品牌服務等方面大都處于劣勢,首先要認清自己,不要與優勢企業盲目競爭,同時要樹立信心,努力尋找可以緊緊抓住并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發展機遇,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
餐飲創業小故事2
拔苗助長
古時候有農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的快點,天天到田邊去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也沒有長高。他就在田邊焦急的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的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一天,他終于想到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當他回到家里時,一邊喘氣一邊對兒子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沒白費,禾苗都長了一大截。”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發現禾苗都枯死了。
農夫因為心急采取了激進的措施,結果損失卻更大。創業過程中,常常因為利益的'誘惑,很容易做出急功近利的舉動,創業本來就是一條漫長的艱辛路,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熬出來的,況且“瓜熟蒂落”本是自然規律,為什么要心急呢?只要一切都在正軌上,瓜總會熟的,成功也終會來的。創業改變命運,對創業者來說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我們需要平衡創業總量和社會需求的關系,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更不要為了“投機”而創業,且要特別注意不要出現揠苗助長的情況。
餐飲創業小故事3
農夫和蛇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很可憐它,就把它放在懷里。當他身上的熱氣把蛇溫暖以后,蛇很快蘇醒了,露出了殘忍的本性,給了農夫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之前說:“我竟然救了一條可憐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
農夫一時憐憫發作,卻忘了毒蛇殘忍的'本性,因此只能自嘗惡果。現在是全民創業的時代,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創業者身上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使命,不能感情用事,任何時候都要理智,危機無處不在,任何時候都要認清形勢辦事。力求創新。只有努力創新的餐飲店才會有前途,墨守成規或一味模仿他人,結果必定會失敗,任何餐飲小吃店都必須表現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創造出附加值,也才能不斷增加顧客。
餐飲創業小故事4
小馬過河
小馬要到河對面去,松鼠過來說,可千萬別過河,河水太深了,進去就會淹死;牛卻說沒事兒,河水很淺,還沒有沒腰呢。這匹小馬不知道該怎么辦,回家問媽媽如何是好,媽媽說你自己試試就知道了。小馬一試才知道,水既沒有松鼠說的那么深,也沒有牛說的那么淺,自己輕松地就能渡過。
小馬沒有實踐,只聽信了牛和松鼠的話,就認為自己過不去。可是每個人都是根據自身經驗和見識做判斷的,跟本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創業過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見,千萬不能人云亦云,要親自動腦筋,親自去做,才能得出較適合自己的正確認識。
開小吃店經營什么項目好?事先考查一下周圍的消費群體及衡量一下消費水平。因為你如果沒有根據消費對象來決定開何種小吃店的'話,那就注定店里的經營存在一定的困難很有可能一大部分會賣不出去。
餐飲創業小故事5
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命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司馬光遇事淡定,能換角度思考問題,關鍵還能適時抓住機會,因此落入水缸的小朋友及時得救了。創業路上不可避免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創業者一定要冷靜面對,要有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慌亂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會延誤較佳解決時機。掌握良機。生意的成功,系于是否能夠掌握良機,平時就要選擇適當的時機,調查食客想要選擇的品種,形成店內新的利潤增長點。
餐飲創業小故事6
最近,餐飲業灰常火,尤其是各種各樣MALL里邊的餐飲,幾乎都是排隊的景況,除了電影院門口排隊,就是各類餐館門口的長龍了。
11年來,創業公社的會員們,搗鼓餐飲的很多,有成功的有失敗的,這個比例一半一半!
做餐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餅哥陳寧的樂凱撒披薩,5年前從一間城中村緊挨雜物堆的小店,發展到今天營收破億,國際級風頭大佬即將與其牽手資本市場,還有會員美女貓咪的串串香,她已經開出多家分店和直營店,另外還有公社的`金剛河洛面,已經從開奧拓過上了開奧迪的小康日子,另外還有美奈小館的郭總和潮州牛肉兄弟的張總,都已經開出了數家和數十家分店,看來開餐館如火如荼啊!
今天,公社隆重給大家介紹一位4年前加入的公社會員。
他叫許東栗,畢業于深圳大學的90后,從大二開始邊讀書邊創業,從給同學送外賣開始,花了4萬元起步先在學校旁邊開「亨利屋焗飯餐廳」,近期品牌升級,在皇庭廣場開了近百平米的大店,這一路,用了4年時間。
4年心無旁騖的專注,4年的默默耕耘,4年的持續進步,所以有了現在皇庭廣場店的華麗轉身。
他,曾在烈日和風雨中送過幾年外賣,也曾接受過鳳凰衛視、深圳衛視的采訪,案例還被寫入大學教材。在開第一家店時,已經提前布局,擁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餐飲創業小故事7
在從事餐飲行業之前,張明其實已經算是一個的老板了。當時他在江蘇常州擁有4家家具專賣店,并成立了公司,堪稱是區內家具銷售行業的領軍人物。戲劇性的變化出現在20xx年9月。當時他在報紙上看到當地一家著名的餐飲企業僅僅用了2年時間就成為常州名優企業10強,店主個人賺了將近半個億。當時正面臨企業經營瓶頸期的他很容易就動心了。從小成長在常州的張明認為當地餐飲業市場空間很大,所以決定涉足餐飲業。
蘇南一帶的飲食口味都比較清淡,張明覺得如果經營本地菜的話競爭對手太多,所以決定尋找一種全新的產品介入。
在一次前往四川的行程中,他嘗到了正宗的四川火鍋,他認為這種濃重的'口味,一定會讓吃慣清淡口味的江蘇人感到新鮮。所以他很快決定開一家正宗的四川火鍋店。那年10月份,張明花高薪買來正宗的四川火鍋配料,并投入50多萬元,在常州開了一家火鍋店。這種麻辣的口味讓本地人感到很新鮮,再加上天氣漸冷,在這個100多平米的店里,幾乎天天爆滿,在第一個月,張明的銷售額就達到了9萬多元,第二個月上升到十幾萬元,以后幾乎都保持在15萬左右。嘗到甜頭的張明覺得成功似乎觸手可及,所以他決定擴大規模。為此,他在當地某著名的餐飲一條街選中了一家超過500平方米的一樓門店,三個月后又接手了門店的二樓,并再度投入50多萬元進行,并于20xx年年中開門納客。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生意突然就冷清下來了。不管是原先的老店還是新開的樣板店,每天的客人都比原先預料的少了許多。在推出優惠促銷和廣告攻勢等手段卻無果之后,張明認為是消費者的口味發生了變化,于是決定改做當地的菜。可惜,在同一區域經營本地菜的餐館此時已經遍地都是,而張明又找不到更有實力的主廚掌勺,生意也一直沒有起色。一年后,張明最終只得辭退工人,關上了店門。
餐飲創業小故事8
夢想就像一粒種子,散播在“心靈”的土壤里,盡管它很小,卻可以開花結果。
只要心中永存夢想,前進的步伐就不會停止,直至夢想實現的那一刻,成功演繹精彩人生。
最近,香港花枝匯就迎來這樣一位為夢想永不止步的有志之士,他加盟香港花枝匯,希望一圓他心中期待已久的餐飲創業之夢,書寫人生新篇章。
香港花枝匯加盟商李先生來自昆明,負責自來水公司的承包工程,多年來,李先生工作穩定,家庭生活和睦,是人人羨慕的小康之家。
雖然從事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李先生的.心中卻一直懷揣著一個關于餐飲的創業夢想。同時,他的家人也熱愛美食,崇尚自然健康的飲食觀念,覺得餐飲行業是一個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的行業,因此,工作之余李先生也在一直尋找機會,希望能投身于餐飲行業,一圓自己心中期待已久的夢想。
然而,世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遂如人愿,李先生的餐飲創業夢也曾因身邊的朋友經營海鮮自助餐飲遇到管理不到位、成本控制問題和廚師不專業等問題倒閉而卻步,擔心自己未來投身于餐飲業也會遇到各種問題,但他并沒有就此放棄,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
大大小小的香港花枝匯加盟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李先生的密切關注。香港花枝匯致力于為每一位消費者帶來西式美食的完美體驗,讓追尋夢想的人生旅途充滿幸福與快樂。這與李先生一直期待的餐飲創業夢不謀而合!為夢想永不止步的李先生決定加盟香港花枝匯,下定決心投身餐飲行業。
為了更詳盡地了解香港花枝匯的品牌,李先生來到香港花枝匯廣州總部進行實地考察。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并邀請了李先生參觀了香港花枝匯直營店。
絡繹不絕的顧客、散發著陣陣香味的美食和各式精致甜品、時尚溫馨簡約的店面裝潢都給李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強大的品牌實力讓李先生深深折服,在仔細了解香港花枝匯運營模式之后,最終確定了加盟。
接下來,香港花枝匯總部的精英團隊將全程跟蹤昆明呈貢大學城店的開店事宜,從店鋪裝修設計,店務管理培訓,開業統籌到最終開始運營,將全力以赴為店面正式營業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確保香港花枝匯加盟商得到最大的投資回報。
一切的努力源于一份追求,這份追求源自心中的熱愛,李先生與香港花枝匯正因這份共同的對西式美食的熱愛與執著,攜手合作,將為昆明呈貢的廣大顧客提供貼心的服務、質優味美的西式簡餐和港式甜品,用熱愛傳遞美味,讓大眾吃到健康自然的純手工美食!
餐飲創業小故事9
從開出第一家川菜館到今天,其中能稱得上創業轉折點的時間有兩個,一個是2003年4月份,一個是2006年12月份。
昨日,青島古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曉煜以兩個時間點為開始,講述起她的創業歷程。她說,2003年4月是非典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2006年12月她企業里的員工、河南濮陽小伙楊占奇遭遇車禍離開人世前,他家人把他的`眼角膜捐獻出來,整個事件《青島早報》曾全程跟蹤報道。非典給她的創業帶來一次飛躍機會,楊占奇則促使她樹立起全新的價值觀。
非典給她帶來機會
曉煜告訴記者,在2003年非典來臨前,她經營兩家小川菜館,生意都很紅火。但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一下把青島餐飲業推到了冬天,也把她的兩個菜館生意幾乎扔進了冰窖。
當時不少飯店或關門或停業。
曉煜說,但她始終堅信疫情終將過去,于是她不僅沒裁員,還向在非典期間就餐的顧客表示感恩,重新裝修店面,確定連鎖發展目標,果然到2003年下半年,非典疫情過后,飯店、青島近五年來餐飲有何特色,未來美食將如何發展?昨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市經貿委市場網點處處長劉大川。
記者:未來將如何改造或規劃餐飲街區?
劉大川:從2002年起,我們一直貫徹以特色餐飲街區建設為龍頭的思路,先后規劃建設了云霄路海鮮美食街、登州路啤酒文化街等7條特色餐飲街區。到2012年將再培育5條新的特色餐飲街區。
記者:青島餐飲最近五年來的發展在哪些方面體現了特色?
劉大川:品牌建設是青島餐飲業形成特色的主要途徑。2002年組織開展了青島特色小吃的評選,認定了50個青島特色小吃和風味小吃。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在全市組織開展了青島海鮮菜的評選,評選出37例青島海鮮名菜和57例海鮮優秀菜。2005年通過挖掘提煉青島菜和青島特色小吃的概念和特點,初步搭建起青島代表菜的品牌框架體系。
記者:我市在發展大眾化餐飲、早餐市場方面有哪些變化?
劉大川:幾年來,我市在市區共發展綠色早餐車(亭)400多個,每天近7萬名市民受益。
【餐飲創業小故事】相關文章:
餐飲創業計劃03-12
餐飲創業計劃書02-10
餐飲店創業計劃書03-07
餐飲店創業計劃書08-18
餐飲業創業計劃書06-29
餐飲創業計劃書13篇06-30
餐飲業的創業計劃書02-16
餐飲創業項目策劃書09-17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08-03
致富創業故事會12-20